假茼蒿

藥材名稱:木通

名稱出處:《藥性論》

概況

異名:通草(《本經》),五葉木通、野木瓜、預知子(《開寶本草》)。

基源:為木通科木通屬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白木通的乾燥藤莖。

原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二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正品木通一般指木通、三葉木通、白木通。

歷史:木通原名通草,始載於《本經》列為中品。《圖經本草》載:木通“藤生,蔓大如指,其莖幹大者徑三寸,一枝五葉,頗類石韋,又似芍藥,三葉相對。夏秋開紫花,亦有白花的。結實如小木瓜,食之甘美。”按上所述,似與本種相仿。《綱目》收入草部蔓草類。今商品木通《中國藥典1963年版》收載的木通為本種,除本屬幾種植物及本科八月瓜屬、串果藤屬植物外,東北多用馬兜鈴科的關木通,淮木通是西南所用的川木通《中國藥典1977年版》及毛茛科的鐵線蓮屬數種植物。其果實為預知子來源之一(《中國藥典》1977、1990年版)。又《本經》的通草到唐末宋初已分化為木通與通草兩種中藥材,蘇頌指出:“俗間所謂通草乃通脫木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而近代商品的大通草為五加科通脫木,旌節花屬數種植物的莖髓亦有用作小通草。木通果實除藥用作預知子外,通呼八月楂、八月瓜或挪子(臘瓜、那瓜)。而藤蔓呼為拿藤拿繩。江蘇以帶葉的藤蔓充作“海風藤”用。

形態:木通為纏繞木質藤本,幼枝帶紫色,老枝密佈皮孔。葉簇生在短枝上,小葉5,倒卵形或橢圓形,頂端微凹並有細尖,全緣。小葉柄細,具關節,中央的最長,側生的依次漸短。花單性,雌雄同株;總狀花序生於短枝枝端,長約10cm,雄花生於上部,下部著生雌花1~2,較大;雌花花被片3,暗紫色,內退化雄蕊6,心皮3~12;雄花具雄蕊6。蓇葖果肉質,漿果狀,橢圓形或略呈腎形,兩端圓,長約8cm,徑2~3cm,常1~2枚生於果柄上。種子多數,長卵形而稍扁,黑色或黑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圖1513)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山溝溪旁等處的喬木與灌木林中。分佈於陝西、江蘇、山東、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

三葉木通,白木通參見“八月札”條。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擷取莖部,颳去外皮,陰乾。白木通產於四川、湖北、湖南、廣西等地。木通主產於江蘇、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關木通產于吉林、遼寧、黑龍江。小木通產四川、貴州、湖南等地。繡球藤產於四川。

鑑別

性狀:白木通莖藤圓柱形而彎曲,長30~60cm,直徑1.2~2cm;表面灰褐色,外皮極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裂紋,節不明顯,僅可見側枝斷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較厚,黃褐色,木部黃白色,密佈細孔洞的導管,夾有灰黃色放射狀花紋,中央具小形的髓。氣微弱,味苦而澀。以條勻,內色黃者佳。 木通藤莖彎曲,直徑1~1.8cm;表面黃棕至暗棕色,粗糙,有縱溝紋及不規則裂紋,外皮有明顯剝落,有側枝斷痕。斷面皮部黃棕色,木部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髓小。

顯微 木通或三葉木通皮層外側有切向排列的石細胞群,中柱鞘纖維束與石細胞連成斷續環帶;纖維、石細胞及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洗淨,略浸,潤透,切薄片、乾燥。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化學性質

日本產木通含木通皁甙(Akeboside)a,b,c,d,e,f,g1,g2,h,i,j,k[2]。從中尚分離出樺木醇(Butulin)、豆甾醇、β-谷甾醇及其β-D-葡萄糖甙、肌醇、蔗糖[3]和山柰酚[4]。

參考文獻

[1]藥學雜誌(日) 1974;94(2):194 。


[2]Chem Pharm Bull 1974;22(10):2294 。


[3]藥學雜誌(日) 1974;94(2):189 。


[4]CA 1976;85:156619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