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理論在實踐的應用論文

聲樂教學理論在實踐的應用論文

  長期以來,我們強調在聲樂教學中實踐性的訓練作用,教師根據學生的聲音條件來進行指導,透過不斷地示範演唱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這樣的教學方式雖有效果,但是教學效率卻明顯不足,甚至有的學生從感覺上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式,卻無法將其表達出來,在遇到同類問題的時候卻不能融會貫通。由此可見,在聲樂教學中,還應當從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來實現教學的全面展開,它有著自身的規律和理論體系。賀星的《聲樂教學藝術論》(2013年5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是從聲樂教學的規律和理論建構出發,找到當前聲樂教育的發展不足之處,在中外的聲樂教育歷史經驗中建構和完善更科學化、藝術化的聲樂教學理論,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聲樂教學實踐,培養更專業化的優秀聲樂人才。《聲樂教學藝術論》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集中於聲樂人才的認識論和選才論,包括從九型人格理論觀照下的聲樂人才考察,提出了聲音條件、音樂素質、恆心毅力等多種條件要素。中編是教論,從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師的教學設計方面來論述現代教學的相關理論基礎。下編是學論,從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方面來論述現代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聲樂教學理論。總的來說,這本書邏輯鮮明地論述了聲樂教學中的規律性理論,引導聲樂教師以更加理論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方式去開展聲樂教學活動,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培養更專業的聲樂人才。

  一、聲樂教學理論中技法和情感在實踐中的應用和融合

  在聲樂教學中,技法和情感是兩種唱法,它們互相不矛盾,但在教學中往往有所偏重。從發聲的科學性技術技巧來看,技法會從聲樂學生的聲音條件、生理機能出發以更科學的聲樂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聲樂的演唱技巧。但有一些過於強調技法的教學理論則很容易將學生引導到錯誤的方向,忽視了歌曲的自由風格和情感表達,喪失了聲樂作品中的文化意義和情感效果,無法起到情感共鳴的聲樂表演效果。從情感的表達方式來看,強調情感的聲樂教學理論則更多地將聲樂語言、文化底蘊、故事內涵和音樂風格集中在一起,形成富有感染力的聲樂風格,但同樣,過於強調情感和風格,又會導致聲樂教學活動不夠專業化、系統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效率不高,在高深的描述中找不到重點,學習進度陷入瓶頸。因此在聲樂教學理論中,我們要強調技法、風格和情感在實踐中的應用和完美融合,讓聲樂的教學和訓練在專業化的同時,也不遺忘其藝術性和情感表達的'一面。

  二、聲樂教學理論的教師主體論和學生主體論

  在實踐中的應用與融合在《聲樂教學藝術論》中,編者將聲樂教學的“教”與“學”進行論述,分別向我們展示了以教師為主體的聲樂教學理論論述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聲樂教學理論論述。在以教師為主體的聲樂教學理論中,編者強調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思想,只有具有專業的聲樂教學素養和開放多元的教學思想,才能夠更好地針對學生的聲樂基礎進行專業性的指導,並不被個人的聲樂思維所束縛,引導學生能夠以更個性化和藝術化的方式進入到聲樂教學中去,提高自身的藝術感受力和表達力。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聲樂教學理論中,編者強調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在積極主動地嘗試和訓練中提高自身的聲樂水平,結合自身的特色和創新思維來作出與眾不同的嘗試,只有這樣才能在聲樂藝術道路中作出成績來。

  三、聲樂教學理論在實踐應用和融合中的難點

  聲樂教學理論是一個不斷更新發展的、與時俱進的教學理論,它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相互促進和相互融合的。也就是說,它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反映到實踐應用和融合中,為了保障更好的聲樂教學效果,培養更傑出的聲樂人才,我們需要兼顧聲樂教學理論的專業化和聲樂教學實踐的藝術性,在更完善的理論教學之外,給予學生更多的個性發展空間和藝術創新空間,這是重點也是難點。

  總的來說,聲樂教學理論是一個兼顧系統化理論和個性化情感的藝術性課堂,它需要在教師和學生的多邊互動中實現理性思維和感性體驗的密切結合,從而克服聲樂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的種種難點,實現專業性聲樂教學的實踐效果,提高聲樂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對教師來說,如何根據聲樂教學的需求和社會聲樂人才培養的需求來總結聲樂教學理論規律並改進聲樂教學實踐方案,始終是教學中的核心金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