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反思1

  《過零丁洋》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運,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高表現。透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儘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後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

  課堂教學設計新穎,層次清晰,透過反覆朗讀成誦,體現詩歌的朗讀教學。課堂上師生互動效果較好,真正體現以學生的主題意識,並實施在具體的行動中。教師不僅幫學生理解詩詞的內容,更教會學生學會思維的發散,從某一點生髮出去,向其他知識點擴張開去,做到知識的前後勾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內涵,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適當補充歷史史實,充分顯示教師對文字理解和對學生的學情的瞭解。

  教師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傾聽,在詩意翻譯的環節,教師讓學生分組去活動,讓學生去討論問題,並在討論環節中鍛鍊學生傾聽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合作探究,可謂一舉多得。

  教師注重學生的整體的參與度,注重學生全程參與,從課堂學生活動情況看,學生基本上都有發言的機會。值得一說的是老師注意在學生回答問題後,適當的給與表揚與讚賞,當然學生回答不足的時候,教師還是能針對性的指出不足。

  教材僅僅是個例子,教師要能走進教材也要能領著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識拓展延伸這個策略上,老師能從課堂的教學之初貫穿到教學的始終,這一點是可喜可賀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教學的環節中,還設計了拓展延伸,厚實底蘊,融說寫於一爐。

  當然有成功之處就有不足之處,首先是教師對文字的解讀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具體表現在對文天祥的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的實質還沒有領悟到位,其實作者在文章的首聯就說了他自己不會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從小飽讀儒家經典,自幼就經過經典薰陶,潛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殺生成仁,捨生取義”的影響;雖然我在課堂補充了十三“經”,但沒有能夠更深層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也給學生對文天祥的'認識帶來一個淺淺的缺陷。

  其次,在詩歌的教學上,我有了一個意外的設想,是不是針對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讓詩歌教學體現一個整體的序列。

  再次,詩歌教學要入準重點,當從文字出發,教給學生方法,當然這節課,我已經交給學生賞析的方法,但還是感覺力度不夠,當重點的就要重重的講,更要在以後的教學中避輕就重,狠抓關鍵點。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反思2

  近幾天都比較匆忙,備課也是匆匆忙忙的。還好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較高,不至於尬場。

  上午第三節在18班講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隨後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

  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慷慨激昂的,表達了文天祥為國捐軀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要想讓學生真正的去懂得,去深入詩歌的感情著實不易。想了想還是以讀為主。

  採取常規教學方法,先介紹詩歌的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後朗讀詩歌。

  一讀、讀出節奏和讀準字音。

  二讀、讀懂內容(根據課下注釋瞭解詩歌大意)。

  三讀、讀出感情。

  四讀詩歌,賞析文中所用的表現手法。

  本節課值得肯定的地方是:

  一、以讀為主,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很高。讀出了以死明志的決心,讀懂了文天祥的“民族魂”。

  二、這首詩歌用的修辭比較多,頷聯的比喻和對偶,頸聯的雙關,對偶和反覆,尾聯的反問等。學生易於理解。

  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時間的把控。一首詩原計劃的時間是一節課完成,結果用了一節半課。原因是默寫佔據了課堂時間,一不小心就想多說兩句話,老師還是話很多話很多。

  二,備課不夠充分,深入。如首聯寫了作者一生的重要經歷,其中出現了“起兵勤王抗元”學生對“勤王”這個詞不太懂,而我竟然無言以對,當時悔的腸子都青了。還好下課鈴聲解救了我,趕緊查“勤王”。結果真的長見識了。

  勤王有兩層含義,一是勤王之事,二是救王於危難之間。一般而言第二層意思用到的比較多,勤王指的是統治者在遇到亂臣賊子,或者是外患威脅的時候,不在皇上身邊的臣子會起兵前去救援皇上,我們管這種現象就叫做入京勤王。

  對待知識不能糊弄糊弄就算了,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學會鑽研,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升水。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反思3

  參加語文教學多年來,自己悟到了一點課堂藝術,《過零丁洋》課講完後,自己細細品味,悟到以下幾點:

  課堂設計是關鍵。如果課堂設計失敗或者不完整,不合邏輯,課堂組織再好,氣氛再活躍,也只是散珠碎玉,殘缺不全。課堂設計不僅僅是大局,更要關乎細枝末葉。比如在“品詩”這一環節,我做了很多設計,如:

  文天祥用……(句、詞、字),表達了……

  從……(詞、句)中,我讀出了……

  從……(詞、句)中,我看出文天祥的……

  我喜歡……(句、字詞),因為它表達了……

  如此設計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麼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麼教學任務,關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課成敗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乾淨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囉囉嗦嗦,重複,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乾淨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後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穫,那才叫駕馭課堂。這幾點我都沒有做好,希望下次能改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