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與傷寒

內經與傷寒

  內經與傷寒,中醫之經典鼻祖。

  內經闡述河圖洛書、易經之醫之用、五運六氣、正邪辯證、陰陽辯證、氣血辯證、六氣辯證、六經辯證、三焦辯證等。

  傷寒闡述了中醫臨床辯證重要的臨床辯證論治方法:六氣辯證與六氣辯證。是中醫臨床的經典鼻祖。是中醫臨床重要而最為廣泛應用的一支。

  四聖心源闡述了土樞四象,一氣周流的中醫醫理,融內經、傷寒、內經、本草為一體。是中醫潛力最為廣闊的一支。醫理完整,方藥靈活。圓運動同屬此一支。

  先看人體狀況。

  人體飲食,臟腑生化氣血,食物氣之能量為人體吸收轉化;氣血濡養四肢百骸等,如同水與養料滋養花草樹木,人體維持精氣神形;六腑疏洩,排出糟粕,以通為順。

  人體受外界六淫影響,首先是正氣與邪氣相博,正氣強邪氣弱百病不侵;反之,病證層出不窮,百病生焉。

  次看六淫中寒氣侵害人體狀況,其餘雷同。注意關鍵,邪氣強於正氣時(歷代醫容易忽略的一點),邪氣從人體薄弱的幾方面侵入人體:

  一是四肢末端及頭部,此處氣血輸送距離遠、肢體外路體溫最先降低;寒氣影響榮血衛氣,正氣抵抗邪寒。衛氣強,邪退;衛氣弱後勁不敵,則寒進衛退。衛退毛孔閉塞,營衛不同。寒氣逐漸侵入皮毛。肺主皮毛、主氣,心主血、主營。皮毛有外衛氣內營血,連通經絡,經絡通內。

  上焦心與肺正氣生化強大,邪退。反之,寒氣繼續侵入,進入肌肉與筋。脾主四肢。胃主肌肉。肝主筋,主藏血,主疏洩,膽為肝表。中焦脾胃肝膽,視正氣強弱,薄弱之處則寒氣侵入,正氣強大則寒氣敗退。每個環節注意扶正祛邪。

  如若正氣弱於邪寒,寒氣在四肢則入骨,在臟腑則入腎。腎主骨,主收藏。水克火,心臟腎臟受到寒氣侵,人體核心被侵入,氣血受阻,寒溼相侵經絡氣弱血淤發作過敏性紫癜發作,寒溼侵入臟器腎炎、腎衰竭發作。心包心臟受寒溼侵入,泵血失常。此時猶如微弱之油燈,正氣愈加微弱。治以扶正祛邪。

  猶如二戰衛國戰爭,斯達林格勒保衛戰,邪如德國軍隊。正邪相博。扶正祛邪,抗擊寒溼病邪。正氣強於邪氣,邪退正氣進,逐漸病癒。

  二是呼吸系統,寒氣透過口鼻、喉管、直接進入肺部。內部進入寒溼不經經絡正邪態勢與上同。

  寒溼等邪侵入人體過程,由皮毛、氣血、肌肉、骨骼、經絡、腑器、臟器、骨髓。步步正邪相博,本表主化如四聖心源所述。寒溼趨下,風熱趨上,其餘自悟,機理類同。

  寒溼侵入,病症百證生焉。此時採用六經辯證、六氣辯證等,辯證施治,扶正祛邪。由此中醫世界進入傷寒論之境界。大師直接進入證病方藥,後人從此照葫蘆畫瓢,不解正邪風情,一誤千載。

  此謂橋樑,純屬大話,如有雷同,純數巧合。

  重要提示,不要當真。宜則聽之,不入耳者勿視勿聽。

  拓展閱讀:《黃帝內經》的10條天規

  1天人合一,順應天地

  《素問·寶命全形論》指出:“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交合,萬物滋生,人類為萬物之中最為貴重的成員,是稟天地陰陽之氣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變化,必然對人體的生理病理存在種種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現出來的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發展變化,而人體的生理功能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

  與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隨著晝夜晨昏的陰陽變化,人體的生理功能也相應出現節律性的變化。

  道醫養生重視順應天地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強調人體必須與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諧、協調、統一,這樣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長壽。

  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不單是四時氣候變化必須適應與順從它,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水質空氣等,包括人體也必須很好地加以保護並順從它、適應它。這些都是養生防病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2“氣”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經》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認為構成世界的原初物質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鈃、尹文將這種原初物質稱之為“氣”。《黃帝內經》受這些學說的影響,也認為“氣”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氣,充滿太虛而執行不止,然後才生成宇宙萬物 。

  這其實是揭示天體演化及生物發生等自然法則。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虛。太虛之中充滿著本元之氣,這些氣便是天地萬物化生的開始。由於氣的運動,從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陰陽寒暑,有了萬物。陰陽五行的運動,總統著大地的運動變化和萬物的發生與發展。

  3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上古知道養生之道的人,能夠按照客觀規律安排生活,養生之法就是讓自身的陰陽保持平衡(人體內的陰盛陽衰,或陽盛陰衰就會產生疾病),飲食上要有節制(不能飲食單一,暴飲暴食,大魚大肉,酒足飯飽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樣要有規律(不要熬夜,經常熬夜會造成人體內生物鐘紊亂,內分泌失調等),不能過於讓身體疲勞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體內的元氣就得到了養頤,所以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歲。而如今的人,對養生不已為然,飲酒無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體為正常,經常醉酒行房,為所欲為,無節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氣(性慾無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節制性慾,固精保氣,為養生之道),當今的人也不顧身體得狀況,過分使用精力,滿足一時之快,尋歡作樂的方式都是有悖於養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歲便提前衰老了。

  4清淨內守,調和情緒

  主張以調養精神思維活動,作為主要途徑來保養生命 、益壽延年。認為精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神靜則對抗衰老、延年益壽。人的思 、慮 、智 、志 、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張神氣清靜內守,不宜躁動妄耗;強調清心寡慾,抑目靜耳,調攝神志,順應四時,常練靜功,以保持神氣清靜,促進健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