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記載的歷史故事

  《史記》,它以通俗簡潔的文字,將中國古典史學名著《史記》中記載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編選和生動形象的講述。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兩次稱王

  熊繹的後代熊渠生活在周夷王的時候。當時周王室日漸衰落,有的諸侯不肯朝覲天子,諸侯間也經常互相攻伐,戰禍時常發生。熊渠德政愛民,忍愛寬厚,得到了長江、漢水一帶民眾的擁戴。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安穩的日子,他就帶兵四處征戰。熊渠說:“我處在蠻夷這樣的邊遠地區,不必和中原各國的名稱諡號一樣。”於是他就分封了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周厲王即位後,由於厲王暴躁狂虐,熊渠擔心他來攻打楚國,也就去掉了自己的王號。

  楚國國君熊通在位的時候,楚國舉兵攻打隨國。隨國的國君質問熊通說:“我又沒有什麼罪過,你們為什麼要打我啊?”楚王說:“今天諸侯們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互相攻殺。我雖然處在蠻夷地區,但我也有軍隊,所以想要到你們中原來湊湊熱鬧,請求周王室給我一個尊號。”隨國人為了防止受到楚國的侵略,就替他到周王室請求尊號,周王室認為楚國位於蠻夷之地,堅決不答應,隨國人無奈,只能回來向楚國報告。熊通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老師,很早就去世了。後來周成王提拔我的先公,竟只賜予子男爵位的田地,讓他住在楚地。現在蠻夷部族都順服楚國,可是周王不對我加封爵位,我只好自稱尊號了!”於是他便自稱武王,和隨國人訂立盟約後才撤軍回國。

  公元前690年,周王召見隨侯,責備他讓楚國君稱王。楚武王知道後很生氣,認為是隨侯背叛了自己,於是便帶兵再次攻打隨國。但是武王在行軍路上就突然得重病死了,楚國只好罷軍而回。

  武王的兒子熊貲即位後,楚國開始遷都到郢。這時的楚國開始強盛起來,經常欺凌長江、漢水流域的小國,小國都很畏懼楚國。公元前679年,齊桓公開始稱霸,楚國也日益強大,準備與中原各國一爭高下。

  :平王即位

  楚國雖然已經擁立公子比為楚王,但因未曾聽到靈王死去的訊息,就很害怕靈王會突然返回。楚王的大臣觀從對子比說:“不殺死棄疾,即使擁有整個國家也仍然要遭受災難。”楚王說:“我怎麼忍心殺他呢?”觀從說:“可別人可忍心殺你啊。”楚王子比最終沒有聽從他的意見。當時都城裡流傳著靈王進城的謠言,棄疾就趁機指使手下人在長江岸邊奔走呼號說:“靈王來了!”都城的人們都十分驚懼。棄疾又讓人告訴楚王子比說:“靈王到了!都城的人將要殺死你,您儘早想個辦法吧,不要自取侮辱。眾人的怒氣就像洪水與大火,那是無法解救的。”楚王子比慌亂之中,自殺而亡。棄疾即位,改名為熊居,這就是平王。

  平王靠***的方法殺死了兩個君王並讓自己即位後,很擔心都城的人們和諸侯都背叛自己,就對國內的老百姓撫卹安慰,修明政務,對國外他歸還了陳、蔡兩國的地盤,讓他們國君的後代即位,並歸還了侵佔的鄭國的土地。

  當時,共王有五個寵愛的兒子,因沒有嫡長子可立,就遙祭山川群神,請求神靈決斷繼承人。共王暗中在祖廟裡埋了塊玉璧,叫五位公子齋戒後進入祖廟,看看誰能壓著玉璧就讓他繼承王位。公子棄疾當時年幼,別人抱著他跪在璧玉上行禮,他的兩腿正好壓在玉璧的兩端。於是,最終繼承王位的就是棄疾。

  :張儀使楚

  公元前313年,秦國想攻打齊國,可是楚國和齊國是同盟。秦惠王擔心楚國援助齊國,就讓張儀去會見楚王。張儀對楚王說:“我國君王最喜歡的無過於楚王您,我國君王最憎恨的就是齊王,即使我這樣的看門小廝最憎恨的也無過於齊王。可是大王您卻與他關係密切,所以我國君王不能侍奉您,這讓我也不能為您做看門小廝了。如果楚王能與齊國斷交,那麼您今天就可以派人跟我去秦國領取秦曾奪取的楚國方圓六百里的商於之地。這樣,您便可以北方削弱齊國,西方對秦有恩德,並增加商於六百里土地的財富,這真可謂一箭三雕。”懷王十分高興,聽信了張儀的話,與秦國斷絕了關係並將國相的玉璽贈給了張儀,還每天為他擺開酒宴,對外宣稱說:“我又得到我的商於了。”很多大臣們都前來祝賀,唯獨陳軫傷痛不已。懷王就覺得很奇怪,向他詢問原因,他回答說:“秦國所以看重您君王,那是因為您與齊王友好親善。這樣他就不能順利地侵犯齊國或楚國,而現在您還未得到商於之地就先與齊斷交,這必然會孤立楚國。秦國又如何會看重孤立無援的我國呢?如果秦國先交出商於,然後我們再與齊斷交,那麼秦國的計謀就無效了。如果我們先與齊斷交,再去索取商於,那我們一定會受到張儀的欺騙。您如果被張儀欺騙,就會怨恨他。怨恨他,就等於西邊多了秦國的憂患,北邊斷絕了齊國的友好。韓、魏兩國的軍隊一定會趁機而來,到時候我們楚國就會危機四伏了。”楚王認為他這是多慮了,沒有聽從陳軫的意見,仍然派人跟隨張儀到秦國去接受商於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