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就是醫療的另一種說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研究

  【摘要】目的:觀察並分析臨床中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原因。方法:隨機選取本院50例志願者血液樣本在採集、儲存等過程中影響檢驗質量的原因進行分析。結果:血液樣本的採集工作、儲存過程以及分析過程等環節均會對血液細胞的檢驗結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結論:臨床中對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應實行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從而能夠提高結果的準確程度。

  【關鍵詞】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

  臨床中血液細胞的檢驗工作又被稱為血常規檢測,其所檢驗的主要內容為血液樣本中各個細胞的相關資料,其中包括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等。血液細胞的檢驗能夠較好的反應出志願者各項生理機能的指標,是目前臨床中較為常用的檢驗方法之一,也是臨床中對各類疾病進行診斷工作的重要依據[1]。因而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診斷的正誤。本院隨機選取前來就診的50例志願者的血液樣本,對影響檢驗質量的因素進行相關分析,現綜合資料,作出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隨機選取50例志願者的血液樣本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男性志願者36例,女性志願者14例,其年齡分佈在21~62歲,平均年齡為35.7歲。

  1.2實驗方法

  在對志願者的血液進行採集完成之後,分別按照0.02%以及0.01%的濃度進行稀釋,並新增抗凝劑。將志願者的血液樣本分別至於室溫的條件下儲存半小時,2小時以及4小時後進行檢測,同時將血液樣本置於5℃的條件下半小時以及2小時進行檢驗。在對血液樣本細胞進行檢驗的過程中,運用不同廠家所生產的儀器時配套使用與之相對應的試劑進行。

  1.3統計學研究

  運用統計學相關軟體對資料進行相應的分析以及處理,對於所有患者統計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來分析,而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來分析。***P<0.05表示資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運用不同濃度的抗凝劑後血液中各類細胞含量的變化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濃度抗凝劑下血液細胞含量變化

  細胞型別 正確濃度的抗凝劑 非正常濃度的抗凝劑 T值 P值

  紅細胞 5.47 4.31 3.315 <0.01

  白細胞 10.57 8.79 2.361 <0.01

  血小板 194.7 14*** 3.625 <0.01

  血紅蛋白 154.2 125.5 3.911 <0.01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在運用不同濃度的抗凝劑之後,血液中各類細胞的含量均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差異較為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在室溫的條件下放置不同時間後血液各類細胞含量的檢驗結果如表2所。

  表2 室溫下不同放置時間各類細胞含量變化

  細胞型別 半小時 2小時 4小時

  紅細胞 4.12 4.67 4.81

  白細胞 10.96 31.57 11.73

  血小板 115.25 116.03 115.79

  紅細胞寬度變異係數 15.32 21.56 19.47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在室溫的條件下,血液樣本所儲存的時間越長,其細胞的變化程度也就隨之增大,各項資料與正常值存在較大的差異,而紅細胞分佈寬度變異係數的變化較為明顯,各個資料之間的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血液樣本放於5℃條件下不同時間之後,各類細胞含量的變化統計如表3所示。

  表3 5℃下不同放置時間各類細胞含量統計

  檢測型別 半小時 2小時 T值 P值

  血小板 198.45 146.13 2.153 <0.05

  紅細胞寬度變異係數 14.53 18.27 3.125 <0.05

  血小板寬度變異係數 12.71 17.28 2.117 <0.05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在5℃條件下,血液樣本放置時間的不同也將會使得血液中各類細胞的含量以及形態發生較大的變化,其各項資料間的差異較為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血液細胞檢驗前的質量控制

  第一,血液細胞的檢驗是目前臨床檢查中最基礎的檢驗之一,但是其對相關操作人員的要求卻相對較高,因而操作人員在進行檢驗之前須經過嚴格的、科學的培訓,並取得相關合格證書後方可進行檢驗工作。第二,在檢驗單上應將患者的資訊進行詳細的登記,如患者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血液採集的時間等,從而操作人員能夠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的差異選用不同的參考值。第三,人體處於不同的代謝週期,其血液中各類細胞的含量也將出現一定變化,因而在對患者進行採血的過程中,應選用同一時間進行集體採血工作。第四,在使用抗凝劑的過程中,應將其配製到適中的濃度。第五,在患者血液標本採集完成之後,應選擇適當的溫度儲存,並應在1小時內對患者的血液細胞進行檢驗,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3.2血液細胞檢驗中的質量控制

  在運用已經得到精確校準的儀器對患者的血液細胞進行檢驗的過程中,首先應檢查所需的各類試劑是否齊全,儀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同時,保證儀器所處的環境的溫度大約在20℃左右,從而達到提高精確程度的目的。在對同一血液樣本進行檢驗的過程中,儘量運用兩種儀器進行,之後將檢測的結果進行比對[2]。

  3.3血液細胞檢驗後的質量控制

  在檢驗工作完成並得到相關的資料之後,操作人員不應立即下結論,而應根據資料繪製細胞的直方圖,根據直方圖的顯示結果,判斷是否需要再借助顯微鏡進行檢驗。之後根據資料分析患者的病情。

  總而言之,在進行臨床血液細胞檢驗的過程中,影響其結果的因素相對較多,因而需要堅持質量控制,達到提高準確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思忠,劉文海,蘇忠英,項有科,丁進芳,邊玉軍,王鳳蘭,鍾蘭軍. 血細胞形態學質量控制的現狀與建議[J]. 上海醫學檢驗雜誌. 2013,***02***:65-66.

  [2] 沙薇,郭偉娜,於文波,安晶紅. 試析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J]. 中外醫療. 2011,***10***:108-109.

  [3] 劉運雙,徐鵬,薛冰蓉,曾平,彭國瑞. 對比試驗在血細胞分析室內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 重慶醫學. 2009,***7***:70-71.

  篇2

  胸部物理療法的臨床應用

  【摘要】胸部物理治療是用物理方法來預防或改善氣道內分泌物的淤滯,從而防止或逆轉其所導致的病理過程的治療方法。傳統方法包括體位引流、胸部叩拍以及呼吸鍛鍊等,近年來在此基礎上又創造了多種新技術***如氣道內拍擊、機械吸呼治療等*** 。但各種方法的療效目前尚存在爭議。

  【關鍵詞】胸部物理療法

  1 胸部物理療法的定義、目的和方法

  胸部物理療法是應用物理學的原理治療和預防胸部疾病的方法,其目的是充分引流呼吸道分泌物,促使管腔通暢,以維持呼吸道的健康狀態。近年來,一些國家的學者對“胸部物理學療法”有更新的解釋,即呼吸功能康復訓練不僅僅侷限於胸部,凡與呼吸有關的物理學療法***包括精神心理的康復支援***統稱為“呼吸物理學療法”。包括體位引流,胸部叩拍、震動,膨肺技術和有效咳嗽訓練,呼吸肌鍛鍊和呼吸訓練等。

  2 肺病胸部物理療法的臨床應用

  2.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指導患者取坐位或其他舒適體位,頭頸部放鬆,雙肩稍自然內旋,四肢及雙膝放鬆。囑其行5--6次深呼吸,連續輕咳數次,吸氣末停滯片刻後用力咳嗽。患者咳嗽一般不可時間太長,以免消耗體力。若患者咳嗽時感到胸痛,應協助患者支援胸部。咳嗽訓練1次/2 h,與深呼吸配合進行。每一過程做5次即休息。

  2.2 振動排痰

  選用G 5振動型呼吸系統物理治療儀***振動排痰機***,患者半臥、側臥或仰臥位,前胸或後背蓋上治療巾,將排痰機插上電源,定時器調至10 min,速度20―50周/s;用叩擊頭罩自上而下、由外向內進行振動,注意叩擊柄上箭頭始終向著氣管並在痰多的部位稍作停留,1次/6 h。

  2.3 體位引流

  根據胸部x線片,肺部聽診明確病灶部位,從而確定具體引流部位。如肺上葉宜取半臥位,中葉取仰臥或健側臥位,下葉取俯臥位,2次/d,15―2O Inin/次,多在早餐前1 h、晚餐前及睡前進行。但對於有明顯呼吸困難的患者、極度衰弱及意識障礙者不宜作體位引流。引流期間防止意外,注意神志、呼吸及排痰情況。

  2.4 縮脣--腹式呼吸法

  取坐位或立位,姿勢自然,放鬆全身肌肉,以鼻吸氣,縮脣呼氣,讓氣體均勻地通過縮窄的口型撥出。一般吸、呼氣時間比為1:2―1:4,逐漸延長呼氣時間;鼻吸氣的同時,腹壁儘量突出,膈肌收縮,呼氣時腹壁內收,膈肌鬆弛,以不感費力為適度,呼吸頻率8~12 次/min。開始時2次/d,10 rain/次,以後逐漸增加治療的次數和時間,恢復自然呼吸習慣。通過鍛鍊,增強膈肌活動,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3 胸部物理療法在開胸術後的應用

  術後呼吸道併發症發生的原因全麻開胸手術,由於氣管插管等一系列侵入性操作對呼吸道黏膜的損傷,使氣道黏膜充血水腫、滲出增加,同時插管使黏膜纖毛倒伏,排痰功能受損,造成術後分泌物瀦留於氣道內引起通氣不暢;術後刀口疼痛限制病人的咳嗽,使支氣管內分泌物瀦留而逐步形成肺不張,造成遠端阻塞繼發感染,因此胸部手術後呼吸道併發症發生率較高。而正確指導病人有效咳嗽及協助咯痰,顯得尤其重要,其成效關鍵在於用規範的技術和方法進行指導。所以。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技術和豐富的知識。實施有效的胸部物理療法,才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達到治療目的

  有效地咳嗽排痰是預防術後呼吸道併發症的主要措施,振動排痰機具有很好的深部穿透性,能夠透過面板、肌肉組織到達細小支氣管,對需要治療的肺組織部位進行準確的扣擊和有效的振動肺葉,使粘附於氣道內壁的痰痂鬆動、脫落。痰液的咳出,是藉助呼氣流速,將痰液沖人大氣道並藉助咳嗽排出,如果病人因疼痛使深呼吸及咳嗽受到限制時,單純依靠振動排痰機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配合擠壓振顫胸廓可促使黏附在氣管壁上的痰液脫落,並使患者充分呼氣,加速呼氣流速,換氣量增加,促進末梢氣管內的痰液衝向大氣管內,將痰液排出,對振動排痰機的排痰效果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通過臨床觀察表明效果明顯優於傳統的叩背排痰法。

  4 討論

  經過調查和研究,我們認為,由於胸部物理療法可使患者換氣量增加,使呼氣流速加快,將末梢支氣管內痰液衝向大氣管內,使24小時痰液量增加,血氧飽和度提高。因此,採用胸部物理療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咳嗽咳痰,有利於改善患者因咳嗽咳痰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預防肺部、支氣管併發症的發生。採取常規治療加胸部物理療法,對改善患者症狀是很有效的,可提高治療效果,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使患者的通氣功能明顯改善。醫院、社群、家庭均可採用,符合現代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患者得到了最佳護理,提高了臨床護理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