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式,是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同時,中小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

  篇一

  半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前一階段的音樂課教學,對以下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隨著學業的加重,音樂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課,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學目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篇二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講重點,學生劃重點,考試考重點,一味的“滿堂灌”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現在,各學校電化教學手段都比較齊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象片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可以採取自由辯論、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走進歷史遺蹟,走進歷史博物館,搞社會調查,讓學生體驗“走進歷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歷史課堂提問應該摒棄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類簡單判斷的缺乏思維性的問題,多設定思維含量高的有效問題。一是要設定揭示教材隱性知識的問題。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教材中隱含的、並非一目瞭然的知識點,如知識的實質、知識的區別和聯絡等,將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學生的探求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讓學生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思想的不同特點,並分析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二是要多設定一些指向明確,符合學生思維實際的小切口、深分析類問題,避免那些大而空的問題出現在課堂上。舉例來說,講授唐朝晚期的歷史時,讓學生分析“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麼?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題目,思維含量相當高。通過這麼一個問題的剖析,就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唐朝滅亡的原因,並很好地鍛鍊了其歷史思維能力。中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時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而是渴求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價值。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實緊密聯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絡現實生活,聯絡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唐朝歷史時,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重視人才建設和制度建設,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今天,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要推向前進,也需要處理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這樣一分析,學生就感到學歷史很有用處,從而,就對學好這門課程有了積極的認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篇三

  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下面簡單地回顧、反思兩年多來的英語教學工作。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根據教材中的情境,真實再現於課堂並創造新的懷境,如教“What’syourname Howoldareyou ”時,情境有“小歌手大賽報到處”、“迷路的小孩子與警察”、“結識新朋友”、“醫生與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紹”等等一些語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講臺上鍛鍊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如師生早晚問好、道謝、道別等,學生已經習慣用Hello、Goodmorning、thankyou、Youarewelcome、Seeyou、Goodbye……與我交流。這樣就無形中發展學生運用英語交際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2、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鼓勵他們大膽的說並運用到實際中去。每課的對話讓學生先聽後讀,然後表演,每小組不宜超過四人。表演前應讓各小級操練準備,鼓勵其拓展創新對話內容。表演過程中,除要求學生語音語調正確外,還應讓學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勢、姿態等。

  3、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發現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創造寬鬆、和諧的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英語學習。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僅停留在創設教學情境上是不夠的。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的精神,注重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體,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

  2鼓勵學生大聲的朗讀課文並背誦,使自己聽的見自己的聲音,漸漸做到流利,順暢。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

  3對於底子薄的或性格內向的同學,降低他們的學習標準,當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進步,都要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到有成就感。

  4差生上課時注意往往不夠集中,我就將教材化難為易,化多為少,精講多練,課堂上儘量創造愉快的氛圍。差生由於羞怯心理往往怕開口,我儘量將難易適度的問題去問他們;叫他們到黑板上寫有把握的句子;朗讀事先已讀過多遍的課文,當差生回答正確時。我總是面常笑容地說:“verygood”,他們往往因得到這兩個激動,這樣差生開口的習慣慢慢的養成。一學期下來,差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消除了畏懼心理。

  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並加以改正。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係,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就對老師的這門課感興趣並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學這門課。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於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願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這樣,師生才能關係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