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統計學論文

  統計學基礎課程是一門專門研究客觀現象所帶來事實反映的方法論科學,它具有綜合性、系統性、應用性等特點。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統計學的發展和培養新型的統計學人才

  摘 要: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但作為一種工具,它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要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統計學人才,統計教育必須高瞻遠矚。本文主要從統計學的發展趨勢談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統計學 統計教育 人才培養

  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創新工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統計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統計實踐的創新,二是統計教育的創新。創新的基礎在於教育,沒有統計教育的創新,就談不上統計實踐的創新。準確把握統計學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形勢,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是統計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從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談一談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一、統計學的發展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1.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於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佈理論源於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迴歸源於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於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於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蒐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了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是並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麼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於統計學,同時屬於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採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註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2.統計學與電腦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資料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資料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代發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於處理多變數的種類資料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於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並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地推廣開來。

  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複雜的資料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於相應統計軟體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藉商品化統計分析軟體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數資料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複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執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資料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援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資料探勘Data mining,又譯“資料淘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資料,大量資訊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資訊過量,難以消化;資訊真假難以辨識;資訊保安難以保證;資訊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

  於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資訊”。人們考慮“如何才能不被資訊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資訊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資料探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並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資料探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資料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資訊和知識的過程。資料探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資料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資料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援。在這種需求牽引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資料庫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統計、視覺化技術、平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資料探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 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 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資訊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瞭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1.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定和規範課程內容。課程設定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定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定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如何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定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①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程序和基本規律;②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資料蒐集方法,統計資料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③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資料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麼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①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蒐集、整理資料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後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②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地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③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3.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體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體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體分析資料,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資料技巧教學轉向資料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要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體的使用。除了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資料的能力,即資料探勘的能力。

  4.教學與實際的資料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資料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鍊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路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路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儘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資訊科技中的多媒體、網路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路,必須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路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賀鏗. 關於統計學的性質與發展問題. 中國統計, 2001.9.

  [2]袁衛. 國外統計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及對我國統計教育改革的思考. 中國統計, 2003.10.

  [3]習勤. 關於統計教育創新的思考. 中國統計, 2002.1.

  篇2

  統計學基礎教學案例教學法應用研究

  一、引言

  我國高等職業類院校主要培養的是高技能性、應用性的專業人才。統計學基礎課程是一門專門研究客觀現象所帶來事實反映的方法論科學,它具有綜合性、系統性、應用性等特點。這門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在我國的高職院校財會、貿易、管理類專業普遍開設,也是當代應用型人才的必備知識。近年來,為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不少高職院校都對本院校的該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以期望發揮統計學基礎課程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教師對於這門課程的教學仍然以傳統教學模式為框架,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尚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對高職院校開設的統計學基礎課程的實際應用進行探究,對於高職學生而言,可以進一步地深化課程的理論性學習,同時也有利於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課程的實踐應用性。

  二、統計學基礎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對學生的課程教學效果的評估研究來看,傳統的統計學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重視理論教學,忽視應用研究

  就目前學生反映的情況來看,教師對於統計學基礎這門課堂的教學過分地倚重理論性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對這門課程的應用性問題探索。相對而言,高職學生學習的知識專業性更強,更傾向於實用化和實踐性。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以此為工具,在採集到相關的資料後,能將這些資料轉化為反映事實的重要資訊,通過這些資訊來為決策者提供參考等。這也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欠缺的能力。

  二忽略與相關學科聯絡,課程教學內容整合力度小

  統計學基礎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基礎課,它與概率、線性代數等學科聯絡非常的緊密。但是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大多注重自身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忽略了統計基礎與相關學科的內在聯絡,從而造成在教學內容上與其他課程多有交叉重複現象。

  三課程設計缺乏創新性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大多以全課堂教學為主。統計學基礎這樣的專業課也是進行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顯示不符合當前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就業需求。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創造性。對於課程本身而言,沒有起到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來實現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研究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教學案例具有如下特徵:1案例要具有新穎性、講究時效性。2總是含有教育兩難問題的案例。3一般通過科學的理論、原則、方法與原理來體現深刻的教育學或教育心理學等。4一般具有很強的故事性。5背景是清晰明瞭的案例。

  以教學內容的變化是案例教學的前提條件,它不單純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教授法。它實際上也是以學生行為的轉變為前提條件的。如果學生仍然熱衷於作為一個旁觀者,把自己置身於學習過程之外,那樣案例教學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案例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能只是簡單地定位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是多樣、複雜具有層面性的,這樣才會顯示出案例教學的重要性。

  四、統計學基礎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注重案例開發的過程和方法往往是學校個別教師所進行的案例開發。如果要進行全面系統的案例開發,要求學校教師的綜合素質有所提升,學校的領導力增強,教育教學設施進行改進。目前多數學校有兩種不同的做法來進行案例的開發與實施。結合統計學基礎的綜合式案例是對案例教學比較全面系統的開發,一般須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統計學基礎教學案例的策劃階段。通過運用統計學基礎有關的教學理念及原理,使正確的教學設計得以實現。案例和教學中設計首先要提出這次執教的教學目標。然後通過對教材內容和所授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的瞭解來確定教師在授課中的教學思路、設計教學工具及道具。

  第二階段是:案例的實施階段。次階段的中心工作是以學生為中心,靠學生的努力來完成學習任務。講“以學定教”的原則,靈活運用到所設計的教學方案;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會探索和發現,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並教會學生探索新方法去收集和整理基礎資料。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正確發揮任課教師的指導作用。

  第三階段是:案例的總結階段。通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理念的反思,提煉教學經驗、教訓,來評價學生對於統計學基礎的學習效果。要求任課教師用理性的認識,把自己的認識水平從感性認識上升高度,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找出規律性,總結並教會學生。

  第四階段是:案例的撰寫、製作階段。通過一系列收集和統計的資料作為基礎,經過提出案例、修改案例和最終定稿來實現案例的撰寫工作。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和課題上的學習,來提高課程中學生學習的效果,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發現和研究問題、分析和思考問題、解決和處理問題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絡實際,理論指導實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