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動物教案設計

  要想上好一堂生物課,我們必須精心設計教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生物《常見的動物》教案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描述魚類的形態特點。

  2.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3.說出水產動物的概念。

  4.說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概念。
 

  技能性目標:

  探究鯽魚的呼吸過程,嘗試用觀察、實驗來研究動物。
 

  情感性目標:

  1.體驗與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形成動物體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 應的生物學觀點。

  3.關注 我國的動物資源狀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在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田野動物,在水產品市場上我們還能看見許多水產動物,誰來舉幾個水產動物?***蝦蟹、魚兒、牡蠣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水產動物***板書***

  1.瞭解水產 動物 的定義、分類等

  ***引 ***那麼什麼樣的動物可以稱之為水產動物呢?

  出示龜、鱉、貝類、蝦和蟹等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說出是什麼動物。問學生這些動 物生活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用途,然後教師歸納:這些生活在水中的,對人類有一定經濟價值的野生或養殖的動物叫水產動物。***板書***下面我們認識幾種水產動物,看課本58頁。

  扇貝:扇貝的貝殼色彩多樣,肋紋整齊美觀,是製做貝雕工藝品的良好材料。到海邊工作、旅行或休養的人們,都很喜歡蒐集一些扇貝的貝殼作為送給朋友的紀念品。扇貝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與海蔘、鮑齊名,並列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扇貝的閉殼肌很發達,是用來製作乾貝的主要原料。

  鮑魚:鮑魚是名貴的海珍品之一,肉質細嫩,鮮而不膩;營養豐富,清而味濃,燒菜、調湯,妙味無窮。鮑殼是著名的中藥材--石決明,古書上又叫它千里光,有明目的功效,因此得名。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滋陰潛陽的作用,可用於醫治頭暈眼花、高血壓及發燒引起的手足痙攣、抽搐,其他炎症等。鮑殼那色彩絢麗的珍珠層還能作為裝飾品和貝雕工藝的原料。

  鮑魚是八珍之首:參***海蔘***、翅***魚翅***、骨***魚明骨,也稱魚脆***、肚***魚肚***、窩***燕窩***、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饃***

  水產動物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那麼今天我們以鯽魚為代表動物來學習水產動物的結構、生理特點。下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鯽魚各部分的結構。

  2.認識魚體各部分的結構,描述魚鰭的的著生部位和劃分身體各部分的界線。

  ***引 ***觀察魚缸中鯽魚,能看到哪些結構?讓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如從前向後、由整體到區域性***。

  大家看鯽魚可分為哪幾部分?各部分的界限是如何劃分的?

  鯽魚分頭部、軀幹部和尾部三部分,討論後回答鰓蓋後緣以前是頭部,臀鰭前面往後是尾部,頭部和尾部之間是軀幹部。***如何劃分***鰓蓋後緣以前是頭部,臀鰭前面往後是尾部,頭部和尾部之間是軀幹部。

  ***引***我們都知道魚生活在水中,仔細觀察鯽魚在外形上有哪些特點適於水中生活,這些特點有什麼意義?

  體型:紡錘形或扁梭形,減少對水的阻力。

  體色: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不容易被水上和水下的敵害發現,是 一種保護色

  體表:有鱗片,起保護作用。可分泌黏液,減少對水的阻力。

  有鰭,游泳。

  ***引***鯽魚長有鰭,可用來游泳,鯽魚在水中游泳時,這些鰭具體起到什麼作用呢?請每組同學參照技能卡,在不傷害魚的情況下,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這些鰭的作用,並將設計的實驗方案填入教材57頁空格中。

  方案一:1.在3只大玻璃缸上分別標上ABC,然後灌水,水的高度為缸高的三分之二左右

  2.對3條鯽魚作如下處理:

  用木板條和繩子束縛住第一條鯽魚的胸鰭和腹鰭放入A缸

  用木板條和繩子束縛住第二條鯽魚的尾和尾鰭後放入B缸

  第三條鯽魚對坐為找,不做任何處理,直接放入C缸。3.觀察並記錄每條鯽魚的運動情況以及身體平衡情況。

  預期結果:

  A缸的鯽魚能夠向前運動,但魚體翻滾,無法平衡身體,最終魚腹朝上,B缸中的鯽魚能保持身體平衡,但基本上沒有前進運動。C機能平衡身體, 有能自由自在的向前運動。

  結論:

  胸鰭:保持魚體平衡,控制方向。當尾鰭不 運動時,胸鰭向魚體兩側張開作前後擺動,魚體前進。***成對存在***

  腹鰭:保持魚體穩定 ***成對存在***

  背鰭:維持身體直立,防止側翻。

  臀鰭:維持身體直立。

  尾鰭:控制運動方向、推動前進或保持身體平衡等

  ***引***以上我們探究了鯽魚鰭的作用,我們在探究時都看到了鯽魚的嘴在不停地一張一合,鯽魚是在幹什麼呢?鯽魚怎麼呼吸呢?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鯽魚在呼吸過程中,口和鰓蓋的變化情況。當鯽魚在水中相對緩緩遊動的時候,用吸管在它的口前方滴一滴紅墨水,觀察鯽魚吞入的水從哪裡流出來?並結合小辭典的內容,推測鯽魚吞水的生理意義?

  鯽魚的嘴在不停地一張一合,鯽魚是在呼吸。

  學生實驗、觀察、回答:張開口吞水——閉口——鰓蓋活動,鰓孔張開——水流出。生活在水中的魚類,利 用鰓來進行呼吸。當水流經鰓絲時,溶解在水中的氧不斷地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裡;同時血液裡的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排到水裡。

  ***引***其他部分 在鯽魚的生活中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口:捕食

  鼻孔:魚的鼻子是它的嗅覺 器官,魚的嗅覺不僅能感覺食物的存在,也是用來鑑別水質、尋覓配偶和察覺敵害的手段。魚類的鼻腔和人的鼻腔不一樣,它不和口腔相通。魚類每一個鼻腔有兩個孔,中間有一薄膜分開,成為前後兩個鼻孔。前面的孔叫入水孔,後面的孔叫出水孔。當魚遊動時,水從入水孔流進,然後再由出水孔流出,這樣,魚類就能嗅到水中的氣味了。

  眼:魚還是天生的近視眼,加上水本身的透明度就比空氣差,魚在水中不會看得很遠,多數魚只能清楚的分辨1米之內的物體,它們能看到的最遠距離不會超過10~15米。

  側線:感知水流和溫度,測定方位。

  鰓:呼吸。介紹小詞典。

  魚鰭:游泳,

  總結魚類的主要特徵: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大多覆蓋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舉例:魚類:淡水——鯉魚,“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等。海域——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鯧魚、大麻哈魚、鱈魚、比目魚等。
 

  練習:海馬是魚嗎?

  有些水產動物比如海蔘、牡蠣等雖然和魚一樣生活在水中,但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知道是什麼嗎?出示鯽魚的骨骼圖片,讓學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