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技巧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對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進行綜合的考查,具有非常好的區分度。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找出主幹最重要”。

  理論依據:***1***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儘管在詞彙上有較大的差別,但其中卻存在著較嚴格的對應規律。除了已經死亡的詞和專有名詞之外,每一個古漢語詞都可以用與之相對應的現代漢語詞來置換。***2***古今漢語的語法儘管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上來說,相同的地方比相異的地方要多些,特別是詞序變化較小,一般限於特殊句式中的特殊詞類,而大多數句子中的詞序與現代漢語仍然一致。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二者的語法差異,對照現代漢語的習慣,字字落實,找出句子的主幹,即“主”、“謂”、“賓”、“定”、“狀”、“補”,看要求翻譯的句子是否具備構成現代漢語句子的要件及是否符合現代漢語的語序。否則,說明存在諸如倒裝、省略之類的情況。

  如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該句中“公子”可作主語,“急”可作謂語,“人之困”可作賓語,那麼“安在”是句子的什麼成分呢?不符和現代漢語的語序,說明句子存在特殊情況。

  ②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赤壁之戰》***

  該句中“權”可作主語,“示”可作謂語,“群下”可作賓語,那麼“以”呢?不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說明僅靠逐字翻譯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③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鴻門宴》***

  該句中“不愛”可作謂語,“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可作賓語,缺少了主語。

  二、“留、換、補、調要記牢”。

  緊承上法,凡不具備構成現代漢語的句子的要件及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序的句子,從以下四個方面完成句子:***1***留,指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2***換,將單音詞換成現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後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3***補,即補出古代簡練說法所省略或隱含的內容,特別是對省略句***4***調,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過來。

  「留」如“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以資政殿學士行”中的“資政殿學士”,“嘉祐二年”,“廬陵文天祥”等。

  「換」 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的“水”,名詞作動詞,“游泳”。

  ②“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背***。

  ③“乃使蒙恬北守藩籬”中的“藩籬”***邊防***。

  ④“萬鍾於我何加焉”中的“萬鍾”***高官厚祿***。

  「補」如:“公子聞之,往請,欲遺之,不肯受,曰:……”中省去了“侯生”:“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中的“樊噲”:“果地震隴西”中的“於”。

  「調」如:①“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

  首先該句不符合現代漢語語序,“餘”所在位置與現代漢語規範不符,則必要採取“調”的方法,將其調到合適的位置,即“古之人不欺餘也”。

  ②“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情況,即定語後置,而現代漢語一般為定語在前,中心詞在後,可按照現代漢語規範調整句子語序,即“能不易其志之縉紳”。

  三、“關注修辭文采妙”。

  古漢語中的修辭手法種類繁多,如對偶、互文、比喻、借喻、用典等,使古漢語文采斐然。而古漢語中的修辭句與現代漢語有一定的區別,尤其是古漢語的修辭標誌語沒有現代漢語多。翻譯時應儘量照顧到譯文的修辭特點。

  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這是互文句,聯絡上文描寫洞庭湖風景的變化而給兩種人帶來兩種不同的心情,即“感極而悲者矣”與“其喜洋洋者矣”。而“古仁人”超出這兩種境界之上,當然不僅僅超出“喜”,同樣也超出“悲”。就本句看,“物”的變化有好壞,人自然不能光是“喜”,“己”的遭際有順逆,感情自然不能光是“悲”。因此,這裡的“喜”、“悲”是“互文見義”。對於互文的翻譯,應把互文所包孕的兩方面意義都明明白白地標出來,這樣才能易於理解。

  譯文:不因外界的變化而悲喜,也不因為個人的得失而悲喜。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這是古人的一種暗喻,在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不加“如”、“若”、“猶”、“似”等詞語,而是之間把兩項事物連在一起,這種情況現代人已不習慣。因此翻譯時,要增加“好象”、“好似”、“比如”、“猶如”、“是”等關聯詞語。

  譯文:從小石潭向西南望去,溪身象北斗星一樣曲折,溪流象遊蛇那樣流動,可以看到它一會兒顯露一會兒隱沒,它的兩岸象犬牙一樣交錯,無法探知它的源頭。

  四、“藝術表達得分高”

  翻譯時我們還要要根據上下文語境,靈活貫通地翻譯,我們知道翻譯的基本要求是 "信"、"達"、"雅".在前面我們注意到“信”、“達”的基礎上,不走樣,不漏譯,不錯譯;繼之要求譯文明白通暢,無語病;進而要求譯文用詞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以直譯為主,以意譯為輔,關鍵要確切地表達原文原意。但實際操作起來情況比較複雜:如果詞義古今一一對應的,語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譯就行了。

  關鍵是另外一種情況,如詞語古有今無,成分缺這少那,照直翻譯詰屈聱牙時,就需運用現代漢語多方面知識,並且體現現代漢語“規範、清晰、連貫”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意譯。意譯不等於臆測大意以遮掩無知。"當然,就文言文翻譯而言,“四步模式”並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種技巧。文言文翻譯的根本還在於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尤其是實詞的積累和辨析,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學習什麼“留、刪、換、調、補、貫”,卻仍然能翻譯得很好。但是,對文言功底有限的我們而言,尤其針對考試來說,明確翻譯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我們無疑是很有用的,特別是遇到較難的題目和譯成之後較對時。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口訣

  文言翻譯並不難,

  虛詞用法把好關。

  直譯為主意譯串,

  人名地名照實翻。

  單音多向雙音變,

  省略成分要增添。

  特殊句式特定改,

  通假漢字莫翻船。

  詞類活用合理用,

  古今意義兩重天。

  上下句段相聯絡,

  文通理順應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