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生命成長

  人們越來越重視學校生活中學生生命成長問題,與生命成長十分密切的學生體驗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經文:路2:40-52

  在天上有一位屬靈的父親,我們同是他屬靈的兒女。天父的心願要我們漸漸長大,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聖經告訴我們不能單單吃奶,有一天還要吃乾糧,什麼樣的人才能吃乾糧呢?已經長大成人的人才能吃乾糧,只有這樣,他的生命才能更加強壯。那麼,我們的生命要如何成長,合神的心意呢?

  一、生命增長的條件

  這個孩子漸漸長大,其中“長大”在希臘文中有三層的含義:

  第一層含義:有目標。一個人的生命要成長,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在舊約希伯來文中的意思就是有“異象”。《箴言》書告訴我們,沒有異象,民就放肆。在希臘文中可以這樣翻譯:民沒有目標,民就放肆了。人需要有目標,有了目標他才會去追求,去努力,才會長大成人。基督徒的目標,需要一個有生命的目標,一個永恆的目標。永恆的目標是誰呢?就是我們所信的上帝。因為上帝告訴我們: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始、我是終、我是永恆。人生有不同的目標,但唯一永久長存的目標只有上帝,只有他敢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除了永恆的目標以外,我們還需要有價值的目標,有價值的目標是誰呢?仍然是我們所信奉的上帝。上帝告訴我們: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的生命能不能成長,關鍵在於你的目標、異象。你的目標有沒有價值,異象能不能催化你生命的增長,那就要看你的目標是不是上帝,上帝是不是已經成為你生命追求的目標。

  第二層含義:謹慎。你的生命要成長,你就要小心、謹慎保守自己。一個人有了傷口,那他的生命就不能快速、有序健康的增長。那麼,影響我們生命成長的是什麼呢?我們的破口是什麼呢?一個字:罪。一個犯罪,遠離上帝的人,他的生命就有了破口。聖經告訴我們:生命要成長,你要保守自己,謹慎過日,免得罪來滲透你的生命。

  第三層含義:捶打。一個人的生命經歷磨練、挫折,他才能健康的成長,這個生命絕對不是在溫室中可以成長,在溫室裡絕對沒有一棵參天大樹。你的生命有了經歷,才會成熟,越發顯得可愛。不是所有的捶打、磨練、挫折都是壞的,這正是上帝化妝的祝福。

  二、生命成長的標準

  我們的生命成長到什麼程度,才算成長呢?以父的事為念,這就是生命成長的標準。我們受洗加入了基督,從那天開始我們與上帝有關係,上帝是我們的父親,我們是他的兒女。在猶太的文化中,父親就是他第一個老師,父親的話就是命令,父親所要做的事,就是你要做的事。父親如果作了木匠,兒子也有可能就作木匠,子承父業。今天在屬靈的意義上,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神所要做的事,就是我們所要做的事,所以耶穌說豈不知要以我父的事為念。

  父的事是什麼呢?四福音告訴我們:你們要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傳福音”這就是父的事。使徒保羅告訴我們父的事是什麼呢?就是在各地設立主的教會、建造主的教會,“建立教會”這就是父的事。如果我們把父的事、教會的事擺在第一位,那麼你的生命就是在成長。但往往我們只做禮拜天的基督徒,沒有以父的事為念,沒有傳福音的使命。聖經告訴我們:你不傳福音就有禍了。常有弟兄姐妹問我,上帝為什麼不聽我的禱告呢?聖經裡面說:你聽我的,我就聽你的。你從來都沒聽上帝的,上帝怎麼會聽你的呢?你都不以父的事為念,他會以你的事為念嗎?我們體貼上帝的心意,傳福音,建立教會。那麼,你的生命就成長了。

  三、生命增長的目標

  生命要增長到怎樣的程度?智慧與身量都一齊增長。這個“智慧”是希臘文,不是聰明的意思,是一個神聖性的真理,是一個真理性的教導。所以我們知道這句話是指天上的,只有在天上才有神聖性、超越性和真理性。第二句話:“身量”是指年紀、身體的意思。身體屬於肉體的、是屬地上的。我們看到耶穌去了耶路撒冷,家住在拿撒勒,猶太人是看不起拿撒勒人。覺得拿撒勒是很屬世的,但耶路撒冷很神聖的,是個聖城。你看耶穌去了耶路撒冷,但他沒有留在那裡,仍然回去了。一個基督徒,上帝要他是一個平衡的人、一個正常的人。

  前幾天,我參加一個婚禮,在餐桌上有一位副廳級幹部,我就開始給她傳福音。我還沒說,她就說:“嶽老師我都知道,因為在我單位裡就有一位同事也是你們花巷的信徒,在單位裡表現不怎麼樣,幫我勸勸他。”你的工場不單單是在教會裡,你的家庭、職場就是你的工廠。上帝對你的計劃,把你放在那個單位裡,就是要你把職場變成工場。上帝需要平衡的人,智慧與身量一齊增長的人。屬靈的事不是不要家庭,仍是更要愛你的家庭、更要孝順你的父母、更要愛你的妻子、更要尊重你的丈夫、更要珍惜你的婚姻。上帝要的生命成長不僅僅是靈性上成長,還要道德上的成長。

  四、生命成長的保障

  神的恩在他身上,這是生命成長的保障。以上我們講了生命要這樣成長,要那樣才能成長,靠著自己的力量做得到嗎?我告訴你們做不到。上面說了生命的成長要有目標,但我們的目標都是很短暫的,都是屬世的,我們很難把上帝當做我們的目標;在罪惡上要謹慎,你才能增長,但是你謹慎得了嗎?很難!所以聖經告訴我們是神的恩在我們身上。我剛受洗的時候,老牧師告訴我,不可以講髒話、罵人。到第二天上學的時候,無論同學怎麼對我,我想都要忍著,結果到下午放學了,後面的同學差點把我擠摔倒了,這下髒話就脫口而出了。今天我們能來做禮拜,參加各種的服侍,你不要認為是上帝欠你的,我告訴你:你要感謝上帝,不是你自己能來的,是上帝的恩才造成的。

  最後我用一節的經文彼此勉勵: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路2:40***。願神的恩都在我們花巷堂每一位弟兄姐妹身上,讓我們生命漸漸長大,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讓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願神祝福大家!

  基督教講章:基督徒生命成長的障礙

  經文:詩56:3—4,太6:34,彼前5:7

  一個基督徒在他接受耶穌做他個人救主的時候,就在那一瞬間他就領受了從神而來的生命,我們常稱它為“屬靈的生命”。這個生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需要讀經、禱告才能夠成長,也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經歷才能成長。然而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事情,會阻礙基督徒生命的成長。很多時候,當麻煩的事情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感覺自己很有信心,我們似乎能夠戰勝一切的困難,但當事情真正臨到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卻懼怕、懷疑、憂慮了。

  今天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和弟兄姐妹分享:

  一、懼怕阻礙生命的成長

  馬太福音第8章耶穌平靜風和海的故事中記載:有一次耶穌與門徒一起乘船,突然一陣暴風襲擊湖面,浪潮掩蓋了船,耶穌卻睡著了。門徒到他跟前喊著說:“主啊,救命,我們喪命了。”耶穌回答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這樣膽怯呢?”

  看到這段經文,我們常常覺得門徒信心太小了。實際上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當時的門徒,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有軟弱、懼怕、膽怯,遇到一點小風浪就驚慌失色。這個風浪可以代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例如疾病、患難、危險、不如意的事等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風浪。人在生活中懼怕的事很多: 我們除了怕失業之外,還會害怕很多東西:父母怕孩子長不大,又怕他們不成材;學生怕考試;畢業生怕找不到工作;成年人怕衰老;健康的人怕生病;病人怕死亡;窮人怕沒錢;富人怕財多惹禍。總括來說,讓人懼怕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無可否認,每一個人都是血肉之軀,都是軟弱的、有限的,因此,懼怕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而唯一的分別就是彼此所害怕的東西各有不同。

  不是隻有我們現代人才會害怕,古往今來的都會害怕。聖經中的偉人他們也有害怕的時候:掃羅因害怕失去王位,因而對大衛產生嫉妒,以致逼迫大衛;雅各因害怕兄弟以掃報復,而在外流浪二十年。彼得怕自己受牽連,因而三次否認耶穌。

  懼怕會讓一個人靈性低沉,意志消沉,生活失去光彩。懼怕不能解決問題。遇到懼怕的時候,我們要學習詩人大衛的禱告:“上帝啊,我懼怕的時候,我就依靠你。”***詩56:3***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經說過:“我的神是活著的,所以我不害怕。”主耶穌曾經應許我們說:“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不要膽怯。”***約14:27***有一首《讚美詩》為“天父看顧歌”,許多人在恐懼疑或中從這首詩中得著安慰。某一天,馬丁牧師正要出門講道時,他的妻子突然得了重病。惶恐之餘馬丁牧師趕緊跑到電話機旁正要通知教會要求取消聚會,這時候小兒子走過來,炯炯有神的眼睛望著神情慌張的爸爸說:“爸爸,你忘記天父看顧我們的應許了嗎?”馬丁牧師頓時內心得到安慰和鼓勵,便安心地走了。在那次聚會裡,聖靈大大地做工,有幾個人切實認罪真心歸向耶穌。當他懷著愉悅的心情踏進家門時,小兒子手裡拿著一張紙在等他。紙上是馬丁太太寫的一首新詩。馬丁牧師看過後,立刻揭開鋼琴為這首詩配上歌譜,這首堪為“安慰使者”的詩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的。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上帝必看顧”,因此我們不要懼怕。

  前幾天,我探訪了一個信徒,他的房子是租的,現在又生了一個孩子,他正在承受著經濟的壓力,工作的壓力,似乎對前面的人生道路很害怕。當我要走的時候,看到他家的門上寫著六個字“不要怕,只要信”。我想他寫這幾個字,就是要提醒自己要依靠神,正像詩人所說:“上帝,我懼怕的時候,我就依靠你。”

  生活中令我們害怕的事情很多,但唯一令人害怕的則是害怕本身。聖經箴言告訴我們“在危難的日子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當我們懼怕的時候,我們要想起神給我們的應許:“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

  二、懷疑阻礙生命的成長

  人與人之間常常彼此懷疑,我常聽人說,“我誰也不相信,我就信我自己”。有的人常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別人。有一個故事說到:有一個人家裡少了一把斧頭,他懷疑是他鄰居家的兒子偷的。於是看見鄰居家兒子走路的態度,好像是透過東西的樣子。觀察人家的臉色,聽人家說話,一舉一動,感覺人家沒有一處不像小偷。過了幾天那人在自己家裡找到了那把斧頭,再看鄰居家的兒子,怎麼也不像偷過東西的樣子。這人的疑心和偏見,實在是不應該的。

  基督徒今天對神的大能、對神的應許、對神的慈愛,對神的話語是否存著疑心?多馬曾懷疑復活的主。我們很多時候懷疑主的應許是否實現,懷疑主是否聽我禱告。有些弟兄姐妹常說:我剛信耶穌的時候,我一禱告神就應允我的祈求,可是現在神似乎不愛我了,不聽我禱告了。其實這些都是懷疑神。懷疑是魔鬼的一種手段,它會使人灰心,使人遠離上帝。所以我們要對神堅信不移。有一位牧師說:“什麼時候最需要禱告呢?就是你灰心,覺得不需要禱告的時候。”我們求告神要有個心意,那就是切切地求,禱告不是拼湊一些華麗動聽的詞語,乃是要堅定不移的求。要像雅各在雅博渡口與神摔跤時所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

  有一位姐妹因處境困難,心情沉悶。一天,有個傳道人來看望她,見她愁眉苦臉地坐著,抱著小孩。於是,傳道人問她說:“你會不會讓小孩從手中脫落掉在地上?”姐妹說:“不,我會緊緊抱著他的。”傳道人又問:“那麼我給你多少錢,你才肯放手讓孩子掉下去呢?”姐妹回答說:“無論多少錢我也不會放手。”這時候傳道人就開導她說:“那為什麼灰心懷疑呢?難到上帝會讓你跌落嗎?”姐妹一聽馬上喜樂了,信心回來了。所以我們可以下結論說:“上帝有無限的慈愛,他不會忘記自己的兒女。”

  三、憂慮阻礙生命的成長

  憂慮已成為人生活中的一大重擔。人如果常常憂慮,便會骨瘦如柴了無生意。聖經勉力我們要靠主常常喜樂,不要憂愁。箴言17:22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當然耶穌的意思不是要我們不要有計劃,不要有遠景。計劃和遠景是應該有的,但心裡不要憂愁。明天掌握在上帝手裡。有人說,人生有三副擔子,昨天一副擔子,今天一副擔子,明天一副擔子。如果一個人吧三副擔子都挑起來,在剛強的人也無法承受。昨天已經過去,不必憂愁。明天還沒來到,也不必憂愁。只要把今天的事做好就行了。腓4:6—7告訴我們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是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憂愁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禱告教託神,神必賜平安。

  憂愁最終會使人悲觀、灰心,自暴自棄,對生活失去信心。對基督徒來說,憂愁就是不信靠上帝,因為沒有抓住上帝的應許,不信他是天天揹負我們重擔的主,等於否定了神的慈愛和能力。如果你相信神怎麼說,失事情也會怎麼成就,那就把一切交託給主吧。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天一個老太太出去打水,看見水井旁有一個小女孩坐在那裡,雙手拖著下巴。老太太就問那小女孩:“小朋友,你在這裡想什麼呢?”小女孩回答說:“我在想,我不久就要長大了,長大後就要出嫁了,出嫁後我要生孩子,我怕將來我的孩子出來玩的時候,這口井太低,萬一孩子掉在井裡怎麼辦?”老太太聽了哭笑不得。這是沒有必要的憂愁。

  聖經彼前5:7勉勵我們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寫卸神,因他顧念我們。”

  司布真牧師是十九世紀英國最負盛名的佈道家。有一次,英國遭受一場極可怕的流行病,千萬人喪生。司布真牧師到倫敦醫院探訪一位垂死的信徒,回家後,心裡充滿了憂慮、懷疑、失望,悲觀,沮喪,志氣消沉,心灰意冷,就在這時候上帝把司布真熟悉的聖經的話語,再帶進他的心坎裡,他的腦子呈現出三個景象。

  首先,他看見創世記描述埃及國宰相約瑟在七年豐收之後,積存有千百座糧倉,倉房中的五穀象海邊的沙,多的無法計算。司布真在想象中看見一隻小老鼠,在一座巨大的糧倉底下,用它細小的口吃幾粒麥子。小老鼠吃了幾粒,便閉口不吃,害怕若在多吃幾粒,也許會把全倉的麥子吃光了,不是糟透了嗎?然後司布真聽聞約瑟對它說:“小老鼠,照你所需要的,多吃麥子罷,我這許多糧倉裡象海沙那樣多的麥子,是夠用的。”

  在第二幅景象中,司布真看見一條小魚在流經倫敦長達250英里的泰晤士大河裡喝水。忽然,小魚閉了口不喝河水,它想:我若把河水喝光了不是糟透了嗎?司布真聽聞大河低聲說:“小魚啊,照你所需要儘量喝水罷,我這無限量的水是夠你喝的。”

  最後,他看見一個又矮又小的人站在山頂上,忽然呼吸緩慢下來,害怕若把空氣吸盡了,那不是糟透了嗎?司布真聽聞風中有聲音說:“人啊,照你所需要的氧氣,大力呼吸罷,我的空氣是足夠你用的。”

  司布真牧師頓時大笑了一陣,後悔自己的憂慮、小信,對信靠上帝的人來說,他的恩典是足夠有佘的。

  但願弟兄姐妹都能躍過這些障礙,因此,當我們懼怕的時候,我們要想起神的應許“不要怕,只要信”;當我們懷疑的時候,我們要相信神是看顧我們的神,他沒有撇下我們,也沒有丟棄我們;當我們憂慮的時候,我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他顧念我們。

  基督教講章:生命和品格的成長

  我曾仗著自己有很多的聖經知識,就驕傲;但透過上帝對我的管教讓我經歷他的保守、帶領與恩典……

  聖經上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五17***

  我在2001年12月23日決定信主後,人生因有了新生命,發生了重大轉折。信主十多年,我可作見證:你們若嚐嚐主恩的滋味,便知道是美善的。

  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上帝對我的管教、保守、帶領與恩典。希望大家看到他的美善。

  一、在知識上成長

  信主後,除了極特別情況,我每星期五都參加查經或SFU學生團契,星期天去教會參加主日學和主日崇拜,平常也堅持讀聖經。

  有一年,上帝引領我們SFU學生團契中六七位弟兄姊妹,迴應教會的主日學全勤獎活動,要求出勤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還要背誦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感謝上帝,我們幾位參加的都拿到全勤獎。

  記得初信的幾年,在主日學裡我學過基礎真理及聖經中的約翰福音、馬可福音、羅馬書、腓立比書、約伯記、以賽亞書、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下,與舊約小先知書等。也看過解經書,又讀過論述三位一體神的著作,還積極參加各種佈道、培靈大會。所以在聖經知識上,我增長很快;因為這是基督徒最容易成長的方面。

  可知識增長並不伴隨生命的成長。我因為裝了很多的聖經知識,腦袋很大,行走搖搖晃晃,以至於在主裡的成長路上跌跌撞撞。現在,我常常禱告,求主讓我生命的成長與知識的增長平衡。

  二、在生命上成長

  十幾年漫漫成長路,上帝的恩典豐豐富富;而我自己對上帝、對人卻是虧欠多多。但是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在那裡顯多。現在,我以幾個事項來和大家分享:

  1. 驕傲與謙卑

  「驕傲」是我最大的絆腳石。上帝用他的杖和竿來讓我學習謙卑的功課;可直到今天,我還感覺不能完全勝過。儘管有時我儘量要保持謙卑的樣子;但我知道,我是假謙卑,真驕傲。求上帝赦免和憐憫!

  前面講到,我的聖經知識快速增長後,就自覺懂得很多,驕傲也在心裡潛伏增長。我開始對教會牧師的講道評頭論足,不是這裡講的不準確,就是那裡講的不生動。久而久之,對自己認為講得不好的牧師,就在心裡失去了尊重。忘記牧師是上帝所呼召的傳道人,有屬靈的權柄;更忘記了星期天到教會,聽道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上帝。

  由於我生命出了問題,就對星期天牧師的講道採取了挑肥揀瘦的態度。我認為講得好的牧師,就多聽一點;認為講得不好,就不能耐心聽,思想和行為都相繼開小差。後來對講得好的牧師也聽煩了,就盼著去聽有名講員和佈道家講道。現在想起來,實在是得罪了上帝和上帝的僕人。但感謝上帝,對我這個罪人恆久的忍耐!

  幾年前,吳牧師來給我們講系統神學。本來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聽,希望有所長進。第一天,他講的非常好,我也喜歡;可由於他對天主教的評論我不同意,心裡就失去謙卑。終於,在吳牧師講三位一體時,就犯罪得罪了吳牧師,也得罪了愛我的主。

  原因是這樣的,我讀過關於三位一體神的專著,感覺論述難以令人滿意。我當時想,這個問題人不可能給出完美的解釋。後來讀到以賽亞書:「你們究竟將誰比上帝,用什麼形象與上帝比較呢?」「你們將誰與我相比,與我同等,可以與我比較,使我們相同呢?」***四十18,四十六5***就更確信,任何比喻都不能清楚解釋三位一體,因為沒有任何被造物可能與創造者相比。所以,當吳牧師用比喻來解釋三位一體神時,我的知識就變成了驕傲,忘記了對牧師的禮貌和尊重,更忘記了主耶穌的愛,以至於不能體貼吳牧師的認真與勞苦,居然不客氣地對他說:「別講這個問題了,講不清楚。」吳牧師說:「我能講清楚。」我的血氣上來了,回了一句:「你講不清楚!」

  當天下午,在我開車回家的路上,心裡非常不安。很後悔,很不開心。聖靈責備我。我這個倒頭就睡的人,當天晚上竟然不能安睡。第二天,聖靈感動我給吳牧師道歉。當吳牧師下午上完課時,我就走到他面前,說:「吳牧師,我昨天對您態度不好,我沒有謙卑受教的心,沒有愛心,我很愚昧,請原諒我!」吳牧師說:「不用道歉,沒有關係。我也很愚昧。」我說:「我一定要道歉,我不想牧師帶著我的驕傲,失望地離開。我希望我道歉之後,牧師回家時可以高高興興地離開。」吳牧師緊緊地擁抱我。我很感動,也很開心,知道他已經原諒了我。

  2. 聖經的誤用

  我有聖經知識,卻不知道正確使用,就出現很多誤用聖經的罪。如:經常拿聖經的知識來論斷和指責人;卻很少拿聖經的話來要求自己。我第一次聽說基督徒要活出主的生命,覺得這實在是太對了!於是就運用所學到的聖經知識和道理來衡量身邊的人。結果發現,不是這個生命不好,就是那個沒有生命,因為只有耶穌基督的生命是完美的。我拿主耶穌的完美,去對照身邊的基督徒,自然是百戰百勝,打敗天下無敵手。可是我卻忘了,聖經的教導和主的生命,是要我用來衡量自己的。

  我什至把聖經的道理,用到當時還沒有信主的妻子身上。記得剛讀到妻子要順服丈夫的經文,非常得意,終於找到了讓太太順服的依據,而且這依據還是從上帝來的。我就得意洋洋地指給太太看,念給她聽,希望妻子從此順服,讓我在家裡為所欲為。結果妻子很反感,說:「你們的主就是這樣教導你的?」我還把很多道理及經文背給妻子聽。結果不負有心人的一番功夫,我妻儘管從來不讀聖經,卻記住了許多主的教導。以後每逢我們拌嘴,她就用一些經文在我身上,說:「你就是這樣信主的嗎?」結果每一次儘管我很生氣,還是不得不停下來,自認失敗。害得我有幾次想不作基督徒,乾脆和她大吵一番。但感謝上帝,保守了我沒放棄信仰。現在想來,我們的主真的很幽默。我本來想用聖經作武器來降服妻子,不料卻反被妻子用聖經教訓。弟兄姊妹們,請千萬記住,如果要運用聖經,就先用在自己身上。由於我在家裡見證不好,儘管我在外面還算積極事奉,我妻卻很長時間不能信主。直到現在,我殘缺的生命仍然不能激勵我妻成長。

  3. 愛與饒恕

  我最喜歡聖經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它可以說是人類史上關於愛的最偉大宣言;可我背誦以後,仍無力去行。正像保羅所說,心裡很想行善,可行出來卻由不得我。

  我知道愛是不計算人的惡,換句話說,要饒恕別人;可要做到心裡饒恕,真很困難。幾年前,有弟兄姊妹得罪我***可能是我以為他們得罪我***,表面上我裝作無事,但心裡很不舒服。於是在心裡論斷他們,想他們如何不熱心事奉、生命如何不好、如何沒有愛心等。我成了一個表裡不一,假冒為善的人。我清楚知道,上帝不喜悅我不饒恕人;因為他的話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六14至15***我也多次默想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釘他、譏笑、侮辱他的人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廿三34***

  儘管聖靈也多次提醒,我也知道這是上帝的旨意;但知道歸知道,就是做不到。這樣將近一年,我突然驚覺,原來是自己小肚雞腸,心胸狹窄。於是經過很多的禱告,求上帝給我力量徹底饒恕。感謝上帝,當我說願意的時候,他就動善工。我不僅在心裡原諒了他們,還為他們禱告,求上帝保守賜福他們。上帝很奇妙,當我放下自己,那些弟兄姊妹就給我們打電話,關心我們。現在,我們與弟兄姊妹完全用愛心互相鼓勵,彼此禱告支援。正如聖經上所記:「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篇一三三1***

  我的愛心不夠,也表現在對待妻子上。感謝上帝,他賜給我一個很能幹又體貼的太太。她對我的愛大大超過我對她的愛。這些年,我們的經濟一直很緊張,不斷地搬遷地方。特別是有一段時間,我身體有病,又沒有找到工作,在世人看來前途茫茫;但她並沒有太多抱怨,還經常安慰鼓勵我。我現在常覺得大大虧欠了她。我大大咧咧,屬於缺心少肺的那種,真的很少設身處地的為她著想過。我很少做家務,連洗碗都不幹。偶爾洗一次,就覺得不應當,怨氣怨言挺多。因太太喜歡做飯,不喜歡洗碗,再加上帶孩子累,很想讓我經常洗;我又不情願,為此拌嘴不少。後來上帝讓我看到我對太太的虧欠,從2006年就自覺地洗碗,現在可以做到無怨無悔,也儘量多做些家務,陪孩子玩,一天天在進步中。妻子很愛護我,也很容易滿足。現在若問她:「你丈夫信主之後,生命有什麼變化?」她會說她是蒙了主的福;因為主把一個大男子主義者改造了,她的擔子輕省了。

  4. 禱告的學習

  初信耶穌的幾年,我對禱告有很多誤解。認為聖經上很多地方說,我們要什麼,上帝就給什麼。比如:「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馬太福音七8;馬可福音十一24***。特別初信時,上帝常答應我的禱告。比如:老闆主動加工資的見證、不必考託福和GRE就可以在SFU讀博士、妻兒順利拿到探親簽證等。

  這一切都讓我覺得,禱告很管用,就想借禱告讓上帝幫我實現我的事業夢。我34歲出國,35歲開始讀第二個博士。我的目標就是要在北美的大學裡作教授。這樣就是我成功的人生,滿足了我的驕傲和虛榮。我希望上帝像阿拉丁神燈一樣,讓我要什麼有什麼,但並不真想讓耶穌基督做我生命的主。

  作父母的都知道,對孩子是不能要什麼給什麼的,那樣不是對孩子好。我們的天父豈不更知道什麼是對我們最好的嗎?當我心思意念不對時,上帝還會不會有求必應呢?絕對不會。因為聖經上說:「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希伯來書十二6***上帝怎麼管教呢?就是不再每個禱告都照著我的意思成就。突然之間,好像禱告不再蒙垂聽。

  我禱告上帝,讓我多發表文章,發表好文章,因為這些都是作教授的必要條件。可是自己卻不願努力,又急功近利。上帝為了醫治我的驕傲,從2001年到2004年有三年時間,讓我一篇文章也沒有發表出來;因為我把世上的事業、成就,看得高過於上帝。我經歷了很深的挫折感和羞辱感。在靈命低潮時,我抱怨上帝,因為他不再應允我的禱告。我灰心到一個地步,幾乎想放棄信仰;可是每次我要放棄時,心裡就被一種莫名的恐懼和虛空所佔據,完全沒有了平安和盼望。就像彼得對主說的:「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翰福音六68***感謝主,他揹著我走過這段困難。

  在我們還沒有生第一個孩子時,儘管那時我不知道上天是誰,就向他祈求一個兒子。記得1996年我和妻子回老家農村過春節,我自己寫了兩幅春聯,一幅隱含有麒麟送子的祈求,另一幅則希望上天成全。很神奇的,妻子就是在那年春節期間懷孕,兒子在1997年11月出生。我深深感謝這位上天賜給我一個兒子。

  有了第一次求子經驗,妻子懷第二胎時,我已經是基督徒,就更有信心,向上帝禱告祈求再要一個兒子,心裡想,上帝肯定會再聽我的禱告。為什麼我還要再求一子呢?我其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我當時年逾古稀的老父親。山東農村的人大多重男輕女,我們一家兄弟三人,大哥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二哥一個女兒,年老的父親對孫子真是望眼欲穿。我和二哥是村裡唯一的一個家庭出了兩個大學生,這樣的成就都不能讓老父開懷。我兒子出生時,他買了香菸和糖果在大街上給鄰里鄉親,以分享他的喜悅。我深深知道,我到了加拿大,不再受計劃生育的限制,父親多希望我再給他生一個孫子。為了體貼父親,我做了求子的禱告。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害怕生一個女兒體型像我,長得又胖又不漂亮。

  可是上帝不聽我的禱告。不僅如此,還接連給了我們兩個女兒。上帝很幽默,兩個女兒都像媽媽,標準的苗條體型,而且他們都漂亮得讓我和太太不能不感謝主。不僅這樣,兩個女兒都體貼、乖巧、可愛。我們實在是蒙了上帝的恩典,上帝實在是要用她們來祝福我們,真的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所以,上帝有時沒有按照我們的禱告答應我們,絕不是壞事。恰恰相反,我們應當感謝他,因為上帝必照著他的心意將最美好的賜給我們。正如聖經所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廿九11***

  隨著生命的成長,我現在知道,禱告決不是給上帝開列一個滿足自己需求的事項單,也不僅要上帝解決其他弟兄姊妹什至是教會需求的事項單。禱告實際上是我們生命成長的深層需要;藉著禱告,我們更深經歷上帝,和父神建立密切的關係;藉著禱告,我們不斷捨棄自我,以至於完全獻上自己的主權,讓上帝全然掌管我們的生命,從而生命與他合一。

  結束語

  你們看到,我有這麼多的問題還能成長;因為上帝有恩典,他叫我們生長***參哥林多前書三6至7***。他的美意是領我成長,所以他管教修剪,保守引領。

  今天,我在這裡作見證,願你能知道,像我這樣的罪人,上帝還是願意完全接納和恩待。願你也看到,我們的上帝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