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原式太極拳的步法結構

  論武術,大家都會先想到武當太極拳,其中張三丰原式太極拳較出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大師說過“其根在腳”,一語指出了腳在張三丰原式太極拳中的分量,為後人練習張三丰原式太極拳指引了正確之路。

  但是,先賢的拳論並沒有引起某些練家子的注意,一些人仍不清楚腳法的習練竅要。其實,腳法很簡單,人類走路的走法,便是張三丰原式太極拳的步法。

  我們人類在出生以後,一歲前後便可蹣跚而行。雖然走起路來晃晃悠悠,但是小孩的走路方法與成年人是一樣的,都是以“先減後加”的方法完成左右腳互換重心的變轉。

  人在走路的時候,右腳為實,左腳完全鬆靜後邁出去,待鬆靜的左腳落地以後,逐漸鬆右實腳,右腳漸漸鬆靜。

  此時,左右兩腳完成了重心的變轉,右虛腳邁步向前,再一次去完成左實右虛,繼而完成左虛右實的重心變轉。有一些習武者很粗心,從來不去研究拳式結構,上動和下動的關係如,何,上下動銜接的拳式結構和一個單動的結構有哪些相同和差異之處。

  張三丰原式太極拳的拳式結構是以陰動和陽動的陰陽動組成的,陰動的起點是陽動的止點,陽動的起點是陰動的止點,互相依存,相互轉化,“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濟”。拳的步法與人類走路一致,也是符合老子說的“道法自然”的。

  筆者在《太極解祕十三篇》一書,有關腳下虛實變化曾寫道:“張三丰原式太極拳腳下的虛實變化是漸變,絕對不是突變。出步或並步,也分解成若干小動作。

  在太極起勢的時候,太極腳很重要,如果想將整天拳法練習的順暢,首先要保持腳下功夫紮實,這樣在練習中才不會出現東倒西歪的現象。

  側出腳從側到正,如‘起勢’,先是大腳趾著地,過渡到二趾、中趾、四趾、小趾著地,再過渡到前腳掌,後腳跟,全腳平落在地上,這才算完成腳與腳之間的變化,也就是重心的變轉。”

  “腳的虛實變化過程中,是加減法,先減後加。如坐步變弓步,不是左右橫向以腰胯變重心,這種動作影響腳、踝、膝、胯從下往上關節的放鬆,難以按照拳法從腳到胯的節節貫串。

  實腳變虛腳,先減後加實腳變虛腳只能減,這是陰陽變化的規律,不能以腰胯橫移以實橫向送虛,這種悖於陰陽變化的動作,腳下不易出功夫”。

  腳下的步法,上下相隨,和諧規範,虛實變化自如。腳的虛實變化,沒有顯現的形態,似乎不被人注意。有的人走路很自然,但練拳時就見不到自然的步法了,邁出左腳便弓步,虛實重心的變化不是漸變而是突變,步幅開得大,不和諧,不靈活。

  究其原因,是忘記了老子說的“道法自然”,有悖於自然規律。張三丰原式太極拳的所有拳勢動作都是被動行功。張三丰原式太極拳手、眼、身、步四法四功中,腳是其中很重要的功法。

  張三丰原式太極拳的特性之一是“舉動輕靈”,吳式張三丰原式太極拳的步法就是很輕靈的。實腳鬆到了頂,虛腳自然上步或後退,循套路路線行功,自然和諧,看不到刻板動作。

  張三丰原式太極拳行功有個要求,胯以上肩以下的軀幹部位空鬆,似一個空杯,或是一隻燈籠。陳式張三丰原式太極拳大師陳長興素有“牌位先生”的雅號。假如他行拳推手前仰後合主動妄動,大家也不會送此尊號了。

  張三丰原式太極拳行拳中的陰陽變轉,都在腳下,無須軀體協助,所以要求步法輕靈。如果步幅過大,下一勢無論是進是退,必須先挪移軀體,才能實現。

  但此時大腿和身體要加力才可變換重心,時日一久,肢體不能退去本力,關節必會僵緊,難以達到上下相隨的境界,周身也不易取得完整一氣的功夫。從張三丰原式太極拳整體技藝要求上看,缺陷是明顯的。

  張三丰原式太極拳一肩寬的步法要求,和一米寬的大步進行步幅結構比較分析可知,前者自然靈活,變換重心時先減後加,符合張三丰原式太極拳漸變的拳理。

  而大步幅時重心變轉是先加後減,向前弓步突變重心,身軀四肢同時動作,加力不自然,有悖於拳理,關節僵緊,不利於修煉和養生。會走路就應該會練拳。

  因為,腳下重心均為自然變換。開大步幅,弓膝過腳尖,被陳照奎先生稱為“跪膝”,日久會受傷,實不可取。

  太極拳的五行步法

  太極拳的五行步法由來是由古代五行學說而來的,太極拳的五行步法到底是哪五行,請看如下。

  它是由古代易經中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創造出來的。古代易經的八卦五行。它既可以表示方位。又可以表示宇宙間的萬物相對立而又統一的整體。

  太極圖的陰陽與今日哲理中的矛盾統一論是一樣的,從矛盾的諸方面又演變為太極十三式。即八卦加五行。八卦表示為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前四個技擊動作為四正方。後四個技擊動作為四隅方。

  太極步在太極拳走法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初學者經常會出現步法混亂的現象。

  五行火為南方,水為北方,金為西方,木為東方,土為中方,表示太極五行步法為,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但是,太極五行步法的定向,是以面向何方,何方即為前方,相反的就為後方,左右隨人體而定的。

  步型與步法不同。步型是下肢固定的姿勢,步法是下肢變化的動作。步型與步法有規律,步型是五行步法演練出來的定勢。如:弓步,騎馬步,前虛步***丁字步***,後虛步***僕步***,交叉步***坐盤勢***,獨立步,跌叉步。

  只有深刻認識步型和步法的規律,練步成規,才能在交手時得機得勢,以巧破拙,攻擊四面八方的來力。

  步型與步法練習要注意兩點

  一、 要注意求面積,降中心

  許多初學者都不能掌握好步型和步法,其還沒有找到練習的要領,其實沒有那麼難。

  弓步要是用兩腳踩在川字兩端。直橫面積兼顧,加大運動量者,要上下肢都需貫勁。源腰脊勁貫四梢,步要開大些,以曲膝90度為宜,要曲膝、開胯、圓襠。骶骨用力下沉,臀部之力要貫到足跟。因軀幹和上肢放鬆的重量下沉,膝關節更堅固有力。

  雙足之勁似大樹之根,纏繞入地下,有盤根錯節之意。虛步要注意鬆腰,胯、膝、腳踝,都要屈折,重心落在足跟,另一腿隨勢弓屈,雖不放重心,但必須貫勁,有待發之意。有根才有扌朋,有扌朋才能易變。不論引化或進逼,都能巧佔面積,克敵制勝。

  二、 要練習立地生根及靈敏

  拳論曰:進退轉換、虛實分明、左虛則右實、左實則右虛。前進後退時,體鬆轉腰,隨步靈變,出步如試冰,落步要穩健,重心移過後,用意貫勁紮根。動步練習,要追求隨平隅面積步法。像碾地石磙,不論碾在何方,都使重心平穩。

  下盤練習變換重心,掌握平衡。支撐上肢的活動。

  前進步法有直線出腿和斜出腿兩種,直上開步法,如前趟腿練習法,玉女穿梭上步七星,小擒打等動作。斜出開步、野馬分鬃、斜行摟膝、掩手肱捶等。

  前進時要注意,“上下相隨”的原則,邁步時先將一側的胯根微內收。欲左先右,欲右先左,重心所在的腹部要充實,坐穩在腿上,穩定重心。然後另一腿先提大腿,蓄勁於膝,帶起腳跟,足尖自然下垂,再由屈而伸。

  此時,足尖由下垂而變為上翹,內勁貫注用腳後跟鏟向目標地徐徐邁出。足掌,足尖要全面落實。落腳時要注意方向,角度。身體轉向何方,足尖應先向何方,旋轉時要以足跟為軸心,如旋風腳、全掃堂腿。足尖外撇、內扣,根據進攻目的不同而定。

  太極步的走法

  1.鬆靜站立,要求就是自己雙手達到自然的下垂,右腳形成45度。

  2.上體正直,雙腿屈蹲***下蹲幅度不宜過大,保證膝蓋不超過足尖***,將身體重心移至右腿,緩慢提起左腿向前方邁步。此時注意以膝領腿,略繃腳尖並前探,同時要鬆胯、圓襠、重心下沉。

  3.左腳以腳跟先落地,撐穩身體後右腿發力蹬地,將右腿撐直,同時左腳變為全腳掌著地形成左弓步,重心落於雙腿之間。注意左腿彎曲程度仍以膝蓋不超過足尖為準。

  4.移動身體重心回到右腿,即回到成左弓步前的姿勢,左腳跟點地,腳尖翹起,右腿屈蹲支撐身體重量。

  5.左腳外擺45。這裡指的是,上身需要保持平正,自己的重心右移,慢慢的抬右腿,向前方邁步。

  6.***與上述第3點一樣,只是換成右腿。***右腳以腳跟先落地,撐穩身體後左腿發力蹬地,將左腿撐直,同時右腳變為全腳掌著地形成右弓步,重心落於雙腿之間。

  7.移動身體重心回到左腿,即右弓步前姿勢,右腳跟點地、腳尖翹起,左腿屈蹲支撐身體重量。

  8.不斷重複上述2至7的動作內容。結束收步時,如左腿在前,則將右腿前收,反之則前收左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