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習要點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練習要點

  拳經

  十三勢歌 明朝萬曆年間山右王宗嶽

  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 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 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進步、退步 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需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

  靜中觸動動尤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淨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需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貽嘆息

  【十三勢行功心解】

  十三勢行功心解 武禹襄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隨,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著鬆靜,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氣遍身軀之謂***。運動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粘依。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股。”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拳經總歌 《拳經總歌》全文

  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撂橫採也難敵。

  鉤棚逼攬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

  佯輸詐走誰雲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滾拴搭掃靈微妙,橫直劈砍奇更奇。

  截進遮攔穿心肘,迎風接步紅包捶;

  二換掃壓掛麵腳,左右邊簪莊跟腿;

  截前壓後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識;

  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藏頭蓋面天下有,攢心剁肋世間稀。

  教師不識此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要求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如下: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鬆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

  胸──舒鬆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鬆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鬆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紮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鬆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要領

  太極拳

  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鬆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於外,心靜於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指每一招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鬆協調而緊密銜接。

  打太極拳要求鬆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迴圈。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衰弱、 心臟病、 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鍊。

  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極拳是用"起、承、開、合"四個要領貫串始終,因此在習練中不可因起、承、開、合節序的關係而產生繼續的現象。應以求尾閭正中,將含胸、拔背、裹襠、護臀、提頂、吊襠、鬆肩、沉肘和虛實分清等法則,一個一個地逐漸掌握好。然後再求腰脊斂氣,使氣注腰間。脊骨之氣能注於腰間,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聯成一體。能聯合一體,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達到靈活協調,進一步掌握行氣運動的功夫。能做好以上這些要領,就能以意送氣達於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氣沉丹田。

  ***二***練太極拳必須明確呼吸自然之理,千萬不能閉氣。練拳從開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貫注,周身要空鬆,勁才能顯得正,決不能用呼吸系統的運動來支配太極拳的開合運動。手法要氣勢騰挪,有預運之勢,無散漫之意;神聚於眼,我意欲向何處,則眼神直射何處,周身也直射何處,一轉眼則周身全轉。視靜猶動,視動猶靜,總須從神聚而來,手法達於氣勢騰挪,即可氣貫手指。

  ***三***平時行功走架,既要沉著穩妥,又須輕靈自如。每一拳勢必須分“起、承、開、合”四個字,但四字之間不可截然斷續,必須做到連貫自如,不能呆板,要開中寓合,閤中寓開。走架時要學會知己的本領,一動勢/必先問問自己有何處不夠,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斷糾正,才能不斷進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滯,所謂身法輕靈,必須貫徹於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於運用,平日行功走架時,就要當做正在與人打手,在打手時又要當做走架,如是相輔相成,拳藝才能不斷提高。走架成熟之時,全身似氣球,身體猶如懸空,兩手高低屈伸皆能靈活自如,兩腿不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虛實變換,無不隨意所欲。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日久功深,太極拳的精妙藝術得矣。

  實戰

  實戰原則點有兩點:

  1、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

  2、引手: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

  太極拳是一門最講求省力打人的藝術,所以借力打人、引進落空是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要掌握“四兩撥千斤”的巧妙技藝,就是要懂得身法輕靈之理,以意運氣、以意打人,久之則身法無所不合。一身之勁在於整,一身之氣在於斂,身法能一一求對,輕靈自如,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機,而在上即能得勢,上下相隨,前後左右無不得力也。能得機得勢,乃能捨己從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敵變化;能因敵變化,“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勁以曲蓄而有餘,周身之勁在於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於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太極拳實戰講:粘,來叫順送不丟頂。遵循力學原理的運用,如合力、槓桿原理、動量守恆及慣性等原理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