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習要求

  太極拳,講究修養身心,在練習中除了需要掌握正確的招式之外,也需要讓自己的思想能夠集中且有所領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調心

  調心就是排除雜念,使大腦中樞神經的動靜調適,心情放鬆,集中精神,精神內斂,統一官能,無極中定,軀體完整,心神不亂,以意帥氣,勁貫掌指。

  二、調身

  由於心神放鬆而使肢體的放鬆,頸項正直頂勁自然。是太極拳與一般拳術體操不同之點。太極拳的放鬆軀體、肌筋,並非鬆懈無勁,亦非所謂虛無或虛空無感覺的境界。既無感覺焉有懂勁的反應。而是要求身軀輕鬆靈活形態自然,使肢體關節伸縮鬆長舒適而富彈勁,運動自如,所以練拳前要有鬆活經絡關節肌筋之運動。

  三、調息

  簡單講,就是調節自己的呼吸,使之均勻暢通,並能和自己的動作協調呼應。

  太極拳的腹式逆呼吸,是吸氣時提會陰,縮小腹收尾板。呼氣時小腹會陰自然下沉。橫膈膜隨呼吸鼓盪升降,由一至二公分增至四至五公分,氣容量大增,含氧量劇增,促進臟腑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營養吸收,充裕生理細胞營衛供需。

  四、頂勁要自然

  頸頸正直,直而不僵不歪不斜,不任意搖擺與身軀一致,閉口收頦,輕釦齒,舌抵上顎,便利任督二脈真氣銜接,增生津液,強脾胃健臟腑。

  五、含胸拔背,沉肩墜肘

  是在行拳練功時,既不能挺胸也不得駝背,要順其微含之自然。兩肩平正微微前合,兩臂自然下垂,兩肘微向前迎,五指微並內合,與腕節小臂平直,貼於大腿外側中央,足趾抓地踏實,如兩抓釘抓木。脊椎自然挺拔,真氣暢循行周身。肩胛、肘腕、掌指關節肌筋放鬆拉長,氣血暢而肩胛鬆靈,上體輕鬆靈活,下肢中定穩固。肩胛是臂與身連線關卡,肩關節鬆長,臂肘掌指才能靈活隨身而動,化發勁整而意氣勁不斷。

  六、正脊鬆腰

  注意腰脊的放鬆和正直,做到正確引導自己的真氣流通,使身體平衡且下盤穩定。

  進退弛張旋轉自如,虛實、轉換、化發靈活。唯須注意小腹收縮使氣充脊膂。所以十三勢歌曰:「十三勢總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際,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淨氣騰然,尾閭中正貫頂,滿身輕利頭頂懸」。

  七、提會陰收小腹,屈膝沉身以實送虛

  太極的運動是以意導氣,以氣使身。所謂意指氣使。用意不用力。意者,意念、意志。此氣指呼吸之氣與真氣配合而言。因為逆式腹呼吸,吸氣時必須提會陰縮小腹,收尾閭,才能使脊椎正直,利於氣沉丹田斂入脊骨,而蓄於脊膂。虛實分清才能做到以實送虛之要求。就是在踏步或換步時,先屈膝沉身坐實,移轉重心於一腳站穩,再提欲出之腳踏出,進則先落腳跟,退則先落腳尖。如此不但步法變換靈活,而且中定易穩固,而富有完整一氣之彈勁,易於實踐拳經所要求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八、虛實分清穩定重心

  虛實分清雖是太極拳運動的重要一環,但在外形上不易分辨。因為重心只是軀體的一理想垂直線,是一般物體重心的基點。而人的重心力則隨人體的行動位置、軀肢姿勢而轉移,雖有移轉但不離開軀體底盤。同時人體又有起於意念的自發力。太極拳的一切動作,虛實重心,都是由意氣所主導,重心,中定是既抽象而又具體,其所有變化,都是隨意氣的變化而

  變化的。所以身軀肢體動作的變化,尤其步法的變換和重心的轉移,要顧及到呼吸的配合與順暢,和連續不斷的微波起伏。如長江流水後浪踏前浪,始終貫串相接連,方能實踐十三勢行功心解的「意氣須換得靈,方有圓活之妙,所謂變變虛實也」。

  九、氣沉丹田斂入脊骨

  太極拳運動之氣,是指人體內之真氣,丹田在臍下小腹內,亦名氣海。練內功所生之真氣聚匯貯蓄之所,雖有質有量,但目不見,手摸不著,唯能以意念導引,使之遍佈周身經絡,促進血迴圈輸送營衛,排除廢炭,強化一切官能而暢呼吸,並增加氧氣,由於腹部收縮促使橫膈膜,上下鼓盪幅度次數增加,強化臟腑運動按摩,增進胃腸消化吸收;調劑分泌代謝系

  統發揮潛能,身心矯健動作完整一氣。能如此者,皆由丹田所蓄真氣之使然也。所太極經論中特別要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真氣沉貯丹田,同水銀裝在容器中,遇熱膨漲無微不至,而均衡勻稱。丹田之真氣雖然如同水銀膨漲充身,但可意念導引而形成主流如江河,且能隨意動而成巨大動力貫注肢體聚於手指,擊技化發無往不利,動力無限,無堅不催,並不因

  此而減弱其總量體積。又如江河水庫之渠道灌溉,只要雨水充沛,並不因此而減少水庫存水量。此雨乃指吐納所練之氣。

  十、用意不用力

  是太極拳運動最高深而純熟的功夫,即是太極拳理念的實現。其內涵為一動全動,一靜全靜,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互為其根。牽動四兩撥千斤,拾己從人,沾粘連隨,不丟頂。借人力合己力,小力打大力,以小勝大,以弱制強。隨化隨發,化發一體。以意導之,軀體行之,心靜神怡,身肢鬆靈,順逆纏絲,勁力倍增,軀幹中正,不偏不倚。陰陽虛實,重心轉移,腰為主軸,下肢撐持,彈性剛柔,膝屈適度,前趾抓地,後踵踏實,以輕制重,槓桿原理,百體如一,一氣成之。內斂精神,外示安逸。心生意,意生氣,意氣動而生勁,意之所向氣之所趨之速率,謂之勁道。所以勁之速率方向之不同,而產生八法不同之勁別。故曰,意到,氣到,勁亦到。意氣勁充於內,形於手指而顯於外。所以太極拳運動架式套路,式有節,節有度,內外相合,節節相連,綿綿不斷,均勻貫串,形象柔和,內勁堅剛,此乃用意不用拙***力之真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