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的故事有哪些

  田單有著是超群的用兵才能和謀略,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的名將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田單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田單即墨之戰的故事

  公元前283年,樂毅佔領了齊國大部分疆土,只剩下齊湣王所在的莒和田單所在的即墨兩地。莒這邊齊湣王被殺,其子齊襄王與百姓頑強抵抗,久攻不下的燕軍轉攻即墨,因為守城的大夫死了,田單成為新的將領與燕軍對戰。

  田單在城內一邊籠絡民心,一邊增強軍事防禦。他將自己的族兵和城中剩下的士兵整編成七千多人的隊伍,帶領大家修築城牆和溝壕。田單不僅親力親為,還讓家人也參與其中,激發了即墨百姓和士兵守城的鬥志。

  公元前279年,燕惠王繼任王位,他向來都不喜歡樂毅,現在三年了鬥沒能攻滅齊國,更加心存芥蒂。田單就找人去燕國挑撥他們,造謠說:樂毅攻打齊國是為了掌握兵權佔領齊國稱王,才這樣懈怠攻打即墨。燕國只要換掉樂毅,就能拿下齊國了。樂毅果真被換掉,燕軍士氣大減。

  新任燕軍將領騎劫採用輕功的方式還是沒能攻下即墨,田單就用計誘騙燕軍對齊國人施暴,激起了齊國人的憤恨,增強決戰的心,又用老弱殘兵和假裝準備投降來迷惑燕軍。等到正式進攻時,田單採用火牛陣偷襲燕軍,再用七千多精兵正面攻擊,打退燕軍收復失地。

  田單解裘救人的故事

  就在這年嚴冬的一個傍晚,田單在朝中理完政事,乘了車子,要回安平城。這時滿天紛紛揚揚地下著鵝毛大雪,呼呼的西北風吹在人身上,刀割劍穿一般,樹枝搖曳著,發出尖厲的叫聲,幾支寒鴉在半空中抖動著翅膀,發出陣陣哀鳴,天氣冷的邪乎。田單的車子出了臨淄城東門,到得淄河岸邊,一陣冷風吹來,田單禁不住打了個寒戰,他急忙裹緊了衣服。就在這時,他忽然看到前方不遠處路旁的雪地裡,躺了一個人。田單連忙叫車伕停住車子,下車走到近前一看,見是一個老者,佝僂著身子,蜷縮在雪地上,老人身上的衣服破爛單薄,消瘦的臉上佈滿皺紋,鬚髮跟雪一樣白,面色臘黃,兩眼緊閉。田單急忙俯下身子,伸手往老人身上摸了摸,老人四肢已經發涼,只有胸口處還有一絲餘溫,鼻中尚有微微氣息。田單明白,老人已命在旦夕,一刻也不能耽誤。他來不及多想,立即解開上衣,又把老人的上衣解開,迅速抱起老人,胸對胸緊緊摟在懷裡。那滋味可想而知,就象抱了一塊冰,冷透骨髓。田單抱住老人上了車子,讓車伕加快速度往安平城趕奔。

  田單回到家時,覺得老人身上已經有了些許暖氣,臉上現出淡淡的紅暈,氣息也大了。田單忙令家人細心照顧,老人終於得救了。

  田單雪地解衣救人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齊國,人們都紛紛稱讚相國愛民如子,對田單更是尊敬了,把臨淄城東淄河岸邊稱做“田單解裘處”了。

  田單論兵的故事

  據《戰國策》記載,閼與之戰後,田單曾與趙奢論兵。田單與趙奢的主張相反,認為兵士數目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兵士數目多會影響國內農耕,造成糧食供應困難,是“自破之道”,因為古代帝王的兵力不過三萬,便可令天下諸候臣服,但趙奢卻認為當時必須具有十萬、二十萬兵力才足夠“服天下”,這也是田單不服氣趙奢的地方。

  不過趙奢隨後表示,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不過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過三千家,用三萬兵攻或守,對將帥來說沒有困難。可是當時存世的,只有戰國七雄,千丈之城,萬家之邑可謂比比皆是。以三萬兵野戰未可言必勝,圍城更加不用指望。他認為田單不只不懂得用兵,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更少得可憐。田單聽了,感嘆自己沒有想得這麼深遠。

  後來,燕王封宋國人榮蚠為高陽君,攻擊趙國。趙王打算仿效燕王,以割讓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給齊國作條件,以換取齊國田單率領趙軍攻燕,平原君也同意這個做法,但卻遭到趙奢的反對,評論這種行徑猶如“覆軍殺將”。趙奢認為,趙國並不是沒有名將,以自己作例子,指出自己曾經擔任燕國的官職,熟知燕國地理和形勢,自己領兵伐燕比田單更適合。田單畢竟是齊國人,由於伐燕成功只會對趙國有利,趙國強大,則代表齊國霸業的終結,作為齊國人的田單不致於做出這樣愚蠢的事情。不過平原君沒有聽趙奢的意見,在第二年,田單還成為趙國的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