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相關探究論文

  學科教學是學校進行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它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中學德育教育》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穩步推進,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正確引導學生是每一位從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須思考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能否得到正確的處理,又直接關係到學校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時期,對中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鉅而光榮的任務。

  關鍵詞:中學 德育教育

  中學生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的最佳時期,又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可塑性最強,既是進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質的最佳時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響而被腐蝕和扭曲的時期。那麼,如何做好中學德育工作,根據多年教學經驗來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一、中學生德育現狀

  1、以應試教育為主,德育教育形同虛設

  在應試教育體制的背景下,學校主要以分數為中心,育人觀念淡化。無論是老師還是學校,其著眼點都聚焦在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學教育工作中,“分數”就成了學生與老師關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師只顧教書不管育人,將“教書”和“育人”分割開來,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

  德育教育形同虛設,工作力度不足。雖然當前中學都設定和配備了專門的德育機構及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數為核心的背景下,這些都機構形同虛設,根本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過程中學生實踐太少

  一些老師還被陳舊的教學教育理念影響著,仍然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德育教學活動侷限在固定狹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灌輸和考試。只重視學習,重視分數,而不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學習方法的習得,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的提升,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形成以及行為習慣和品德方面的培養。

  二、提高教師隊伍自身素質

  提高素質的教育工作隊伍是學校德育工作好與否的關鍵,因為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品德修養、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物件,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做出表率。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使更多的教師德才兼備、愛生敬業,時時處處為人師表,我們的中學教育才會塑造更多、更純潔的靈魂。

  三、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1、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水平而非垂直的關係

  新世紀的教師應以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為邏輯起點,尊重學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學生自尊、自強、自愛的精神,使其成為優秀的中學生。

  2、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主導與主體而非主體志客體的關係

  主導與主體之間關係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礎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是一種良性互動的關係,而非改造的關係。師生關係是生命親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體之愛。所以,要對每一個學生,即使是學習成績不好、品行有過失的學生都充滿關愛之情,與其建立起親近和諧的關係。

  3、和諧的師生關係是雙向互動而非單向傳承關係

  對學生,是知識與智力、智慧與心靈的成長;對教師,是經驗與能力、理論與藝術的提高。教師可以通過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漁”的同時“獲人之漁”;學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大膽思考,積極探索,勇於和敢於創新。

  四、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立體教育網路

  學校和家庭的聯絡,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學校可以採取家長會的形式,向家長彙報學生在校的表現,從家長那裡反饋學生在家表現和家庭教育的情況。班主任或教師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必須坦誠相見、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強活動指導,實現活動育人

  中學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種社會實踐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過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行為是一種必要的途徑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學校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敢也不願組織學生開展活動,造成學生被禁錮於校園裡,約束於課堂上,導致學生的活動空間被大大縮小,這極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領導及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年齡特點,將時間及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走近自然、瞭解社會,增強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需要。為此,學校應儘可能地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如升旗儀式活動、開展學校運動會、演講比賽等,同時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級的條件和中華民族豐富的德育資源,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級德育教育活動。

  總之,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緻的育人工作。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教師要經常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求知的願望和熱愛知識的火種,培養他們健全的、積極向上的、勇於參與競爭的思想意識。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還要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真正給學生精神上的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何偉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廣西教育,2007

  [2]陳向平,新形勢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3]張純芳,將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學教育,201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