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期末質量分析

  對語文期末考試進行質量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疏漏以及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引導的地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年級語文期末質量分析案例1

  一、試題分析

  1、試卷的結構和內容分佈

  本次語文試卷整體把握較全面,從書寫、積累運用、到閱讀茶館、真情表達,能整體考察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能比較客觀的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但試題較以往有一定靈活度。

  2、試卷的特點等方面

  貼近生活實際、注重基礎知識、凸現靈活、重視積累。

  二、成績統計、整體水平分析情況

  1、成績分析

  及格率:60分以上的學生數佔總學生數的比例;優秀率:85分以上的學生數佔總學生數的比例。

  2、試卷的難度和區分度等。

  本試卷難度指數一般,但有一定的靈活度,體現一定的區分度。

  三、學生答題分析

  1、學生答題的總體情況

  基礎題目失分較多;課內閱讀失分嚴重,學生審題能力有待加強;課外閱讀學生閱讀習慣良好,先見失分;真情表達學生不但把握了字數,內容也寫得真實、具體,值得肯定。

  2、典型錯題情況分析

  ***1***看拼音寫詞語中的“震撼”學生寫成“震憾”的有三分之一。

  ***2***填上表示“看”的詞語,不重複。從答題情況來看,學生積累了許多表示看的詞語,但還不能夠正確運用。如錯例:同學們***目不轉睛***著黑板,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課。語句不通順,還應該加強學生練習句子的能力。

  ***3***閱讀茶館中的閱讀一《鄉下人家》第一題選擇正確的詞語,遺漏的很多。

  這段話按照***空間***順序來寫,分別介紹了鄉下人家***門前***和***屋後***的景色。學生答:時間順序、獨特、迷人

  四、思考與建議

  1、對教學的啟示

  ***1***注重語言積累的靈活性。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積累,但是比較機械,死記硬背的現象嚴重,忽視理解記憶。隨著年級的升高,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逐漸加強意義識記,這既是基本的認識規律,也尊重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熟背的內容還要求學生會寫。

  ***2***、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準確性,在課堂上就多寫多練 。

  ***3***、重視運用語言的訓練。錯別字的出現、標點運用的不當、詞彙量的不足、語言的乾癟蒼白,都是訓練量的不足、訓練法的不到位所致。進入中年級後的習作訓練,不僅要激勵學生“樂於寫”,引導學生“寫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訓練,逐漸讓學生“寫得好”。

  2、對命題與評價建議

  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靈活運用,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年齡。

  3、其它意見與建議

  四年級語文期末質量分析案例2

  一、學生考查情況

  我班應考人數33人,實考32人,孔祥龍因病沒參加考試,優秀人數14人,優秀率42.4%,及格人數33人,及格率100%。

  二、試題分析

  本次語文質量檢測,以語文新課標為依據,試題覆蓋面廣,難易適度,以學生髮展為本,著眼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試卷從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語言積累以及閱讀理解、習作等方面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全方位的檢測。下面就學生的答題情況以及今後教學的改進等方面簡要地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三、卷面的具體分析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主要考查學生的拼讀、寫字能力。此題學生答得比較好,除鄧力帆同學把“魄”寫錯外其他同學全部正確。

  第二題:選正確讀音,主要考查學生對一些易讀錯的字的讀音的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做得較好,秦恆、孔亞寧、鄧力帆三個學生把“悶雷”的“悶”讀音選成了四聲,應該是一聲。這是由於平時普通話不過關造成的,以後要多訓練學生說普通話,以糾正不該出現的錯誤。

  第三題:改正廣告詞中的錯別字,主要考查學生平時積累詞語的情況。本題中,有百分之十的學生把“隨心所欲”的“欲”沒改對,主要原因是基礎差,學過的知識忘得快。

  第二部分、積累運用

  第一題:寫同音字,本題在整份試卷中,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毫不洩氣”“大義滅親”“形勢不好”等詞語較生疏,平時又少訓練到,以至於把“洩”“義”“勢”沒填對,導致了失分。

  第二題:按要求寫句子,“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把原句改成比喻句”這兩個小題學生都能準確無誤地答出,修改病句“山地車的時速是三十公里每小時”有一小部分學生不理解時速就是每小時的速度,所以沒改對。

  第三題:日積月累,本題在試卷中是準確率最高的,學生全部得滿分。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

  課內閱讀部分:學生做得較好的是按課文內容填空,大部分學生沒出現錯誤,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要求背誦的課文記得牢固。出現錯誤多的地方是“作者從那三方面進行描寫”,學生不能很好的答出。造成這一錯誤的原因可能是教師教學講得不夠細或學生記得不夠牢。以後要想更多的辦法進行補救。

  課外閱讀部分:出現的問題是兩極分化,好的學生基本能完成得很好,而差的學生卻做得一團糟,產生這種情況可能是問題側重於對內容的理解。

  第一題、給多音字選正確讀音。“空”平時訓練較多,學生也能較好的區分,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的學生不能準確選擇,究其原因是學的知識較死板,不會根據意思進行區分,這也是我們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的。

  第二題、寫詞語,第三題、用怎樣的語氣讀句子,學生做得較好。

  第四題、由於學生不認識“倏”字,大部分學生不能寫出它的意思,但有個別學生理解能力較強,會根據上下文進行閱讀,答題結果令人滿意。這就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以後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四部分、習作

  優點:

  書寫較好,可見學生在寫作時思維流暢,能進行大膽想象,內容敘述具體。

  發現問題:有一個學生沒寫題目,導致失分。還有個別學生不按要求寫作,沒有進行充分想象,語句不通順。導致扣分嚴重。

  四、針對存在的問題,擬採取的教學措施:

  1、注重語言積累的靈活性。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積累,但是比較機械,死記硬背的現象嚴重,忽視理解記憶。隨著年級的升高,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逐漸加強意義識記,這既是基本的認識規律,也尊重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熟背的內容還要求學生會寫。

  2、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準確性,在課堂上就多寫多練。

  3、重視運用語言的訓練。錯別字的出現、標點運用的不當、詞彙量的不足、語言的乾癟蒼白,都是訓練量的不足、訓練法的不到位所致。進入中年級後的習作訓練,不僅要激勵學生"樂於寫",引導學生"寫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與格的訓練,逐漸讓學生"寫得好"。

  4、寫作與生活緊密聯絡,不光要從生活中選材,還要對寫法及時指導。

  5、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瞭解文章的內容,並多教"設身處地想"、"聯絡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