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健身的道德規範

  古人云,“百行以德為首”,“罪莫大於無道,怨莫深於無德”。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在歷史的長河中,各行各業都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規範,太極拳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太極拳本身就有很高的武德要求和武德修養,它不僅是對每個演練者的起碼要求,也是學好太極拳的首要和必要條件。學太極拳,首先要具備武德。“武”是干戈軍旅之事,“德”乃社會意識形態的形式之一,是道德、品德的統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它以善與惡、醜與美、正與邪、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觀念來評價人們的各種行為和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簡而言之,“武德”就是武術活動中必須具備的道德。當代武術名家王培生先生說:“武術無論怎麼發展,最重要的都是一個‘德’字,我的學生已有一千多人了,我收學生不看他有沒有錢,也不看他有沒有地位,只看他的心正不正。心不正者不教。”正是這些嚴格的道德規範,保證了太極拳這一傳統武術的健康發展。


  太極拳的武德修養,有著幾百年的光榮傳統,有著極為嚴格的門規戒律。要真心學好、練好太極拳,首先必須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毅力。古人云,“非恆無以學成”,“有志者事竟成”,“拳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達到目標的奧妙,唯一的力量來自持之以恆的精神。古今中外,不管學文習武,凡是真才實學的獲得,完全是靠自己頑強的毅力和勤奮的學習精神。這也正是太極拳在武德修養上的重要一環。太極拳“一層深一層,層層妙無窮,苦練太極妙,勤、學、苦、功、恆”。只有具有這樣持之以恆的信念,才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熟練掌握太極拳技巧,使自己的技術更上一層樓。謙虛和誠實也是太極拳武德修養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驕傲和虛偽是進步中的大敵,是失敗的根源。

  學拳一定要謙虛、戒驕戒躁。人若勝我,則敬重之,不可生傲忌之心;人若不勝我,則謙待之,不可有輕薄之意。習練太極拳非常需要這種謙虛和誠實的思想,只有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才能真正把太極拳學到手,練得精,運用自如。根據有關太極拳的考證,自陳王廷創拳後,幾百年來,歷代太極拳宗師留下不少光輝論著和典範,精闢地闡述了習練太極拳者在思想上的道德修養。

  太極拳健身演練者的正面形象塑造,雖然只有12個字,但要求卻十分具體和全面:

  端——舉止端正莊重 公——公正

  仁——仁慈善良

  浩——浩然之氣、胸懷寬廣 忠——忠誠老實

  誠——誠心誠意 敬——恭敬尊重 正——正直正派 義——正義

  勇——見義勇為

  信——守信、信義 德——品德、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