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肥腸的做法

  紅燒肥腸是湖北武漢市的一道漢族傳統佳餚。此菜以紅燒技法制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紅燒肥腸的製作方法

  主料:肥腸、青椒

  輔料:白糖、鹽、白酒、八角、生抽、花椒、姜、蔥

  1. 肥腸切成小段。

  2. 青椒切成小塊,蔥切成絲,姜切成末。

  3. 鍋內倒入一點點油,放入蔥絲、薑末、八角、花椒和兩湯匙白糖,煸炒出香味兒。

  4. 放入肥腸,轉小火,慢慢翻炒至出油。

  5. 倒入少許生抽。

  6. 倒入少許白酒。

  7. 慢慢翻炒至肥腸上色均勻。

  8. 放入青椒,翻炒至青椒皮表面微微起泡。

  9. 放入少許鹽,翻炒均勻,即可 。

  紅燒肥腸的製作過程

  1. 炒鍋置旺火上,下適量清水燒沸,放入肥腸煮2 分鐘取出,用清水漂乾淨;

  2.另換清水燒沸,將豬腸再放入鍋裡煨到八成熟,取出稍晾,用潔布搌幹,去掉油膩後盛入碗中,下醬油25 克醃漬入味;

  3. 炒鍋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將肥腸下鍋,邊炸邊用鍋鏟撥動,至肥腸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油;

  4. 將瀝過油的肥腸切成0.3 釐米厚的象眼形腸圈;

  5. 炒鍋置旺火上,下熟豬油,將大蔥段下鍋稍煸,加入黃酒、薑末、豬肉湯100毫升、香菇、玉蘭片、醬油、精鹽和肥腸,即端鍋在小火上燒5 分鐘,再移鍋到旺火上燒1 分鐘,加味精,用溼澱粉勾芡,淋入熟豬油起鍋盛盤即成。

  紅燒肥腸的營養價值

  豬大腸

  豬大腸性寒,味甘;有潤腸,去下焦風熱,止小便數的作用。用豬大腸治療大腸病變,有潤腸治燥,調血痢髒毒的作用,古代醫家常用於痔瘡、大便出血或血痢。如《仁齋直指方》和《奇效良方》中的豬髒丸,《本草蒙筌》中的連殼丸等,皆是用於治療直腸病變的名方,其中均用到豬大腸。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祕等症,因其性寒,凡脾虛便溏者忌食。

  香菇

  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營養特點;香菇中有一種一般蔬菜缺乏的麥淄醇,它可轉化為維生素D,促進體內鈣的吸收,並可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正常人吃香菇能起到防癌作用。癌症患者多吃香菇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香菇食療對腹壁脂肪較厚的患者,有一定的減肥效果。香菇中含腺瞟吟、膽鹼、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質,能起到降壓、降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香菇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細胞的活力而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功能。香菇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適應力有很大作用;香菇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