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對痛風

  土茯苓也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除溼,解毒,通利關節。

  用於溼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本草綱目》認為土茯苓能祛風溼,利關節,治拘攣骨痛。中醫認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溼、利關節等功效。西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土茯苓也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溼疹等也有效。

  土茯苓的簡介

  別名:禹餘糧、白餘糧、草禹餘糧、刺豬苓、過山龍、硬飯、仙遺糧、冷飯糰、山豬糞、山地慄、過岡尤、山牛、冷飯頭、山歸來、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飯糰根、硬飯頭薯、土苓、山遺糧、狗朗頭、尖光頭、山硬硬、奇良、白葜、連飯、紅土苓。

  性味:甘淡,平。

  歸經:肝經;胃經;脾經。

  功能:解毒,除溼,利關節。

  主治:治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疔療瘡,癰腫,瘰癧,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調敷。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

  生態環境:生長於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

  資源分佈: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土茯苓的食療方

  土茯苓烤銀鱈魚

  材料

  銀鱈魚肉400克,錫紙一張。調料1、茯苓25克,香茅草5克,芹菜25克,洋蔥25克,蔥、姜、蒜末各50克,海天老抽15克,海天生抽50克,川湘辣醬25克,李錦記海鮮醬15克,清水200克。2、麥芽糖25克,紅醋10克,黃油10克。

  做法

  1、將調料1中的全部調料入淨鍋中燒沸冷卻調成香料滷,銀鱈魚肉切成0.8釐米厚的大片,浸入香料滷醃漬約5分鐘。

  2、將銀鱈魚肉從香料滷中撈出瀝乾,然後用麥芽糖、紅醋調製皮水,均勻地刷在銀鱈魚表面,放在風口吹約2小時。

  3、烤盤上鋪一張錫紙,均勻塗上一層黃油,放上銀鱈魚肉入烤箱,上火280度,下火150度,烤10分鐘取出裝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