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給家鄉孩子的信

  在如今這個網路時代,寫信似乎變成了一件不流行的事情。然而,世界上還有好多人熱愛一筆一畫寫下信件,然後滿懷期待寄出的感覺。讀了給家鄉孩子的信後,小夥伴們有什麼感想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有感範文,供您參考!

  有感範文一

  一個遠離了故土很久的遊子,一個在中國乃至其他國家也很有影響的作家,一個把一生的愛和熱情奉獻給文學的老人——巴金,在 歲的時候,在他收到家鄉的孩子寫給他的信的時候,克服著年老的衰微,提起筆追述他的一生的信念和渴望。他的言語從容而舒緩,娓娓道來,一個仁者的風範從他的文字間瀰漫出開來,一種恬淡和溫情洋溢位來,一份美好的祝願和希冀任思緒流淌。巴金,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今天,我有幸讀了他的《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這封信主要寫了巴金爺爺對人生的看法以及對家鄉孩子們的期望。讀罷,我感慨萬千。

  巴金在信中這樣說道:"……家鄉的孩子們,感謝你們給我這個老人帶來溫暖”傳達出他對孩子們的謝意; 他說:"不要把我當作什麼傑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謙遜的姿態躍然紙上; 他說:"……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言談間盡是親切的勸勉; 他說:"我和別人一樣,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抒發出對珍愛生命的禮讚!

  雖然巴金爺爺已經是一個享譽世界的大作家了,還寫下了不少的傳世佳作,而他卻一點兒也沒有名人的架子,反而還說自己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一生。他的謙虛讓我敬佩不已。

  其實像巴金爺爺一樣謙虛的人還有很多,我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就是這樣的人。她 歲開始打乒乓,先後獲得了多項亞洲冠軍和世界冠軍,被評為世界乒乓球頭號種子選手。面對一塊塊金牌和別人的稱讚,她卻說:“一切永遠從零開始,我必須在技術上不斷創新,爭取下一次讓對手見到一個新的鄧亞萍。”試想,如果鄧亞萍沒有像巴金爺爺那樣永不自滿的精神,怎能獲得累累碩果呢?

  巴金爺爺的信,令我受益匪淺。它使我明白了:我們在面對成績和勝利時,要保持謙虛的態度,應該把成績和勝利當作前進的起點和階梯,再接再厲,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像巴金爺爺那樣鑄就輝煌!

  有感範文二

  這學期,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給家鄉孩子的信》,我深深地被巴金爺爺得了重病,還堅持給家鄉的孩子寫信所感動。

  從巴金爺爺的這種行動,能看得出來,巴金爺爺為了不讓家鄉的孩子失望,就克服重重困難,拿起筆給家鄉的孩子回信。當然,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只有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這句話。是啊!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是一種傳統美德。我曾經也幫助過別人,快樂自我。

  有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姥姥家。上車不久,到了黃山區站,上來了一位老人,這位老奶奶看上去有60多歲,滿頭白髮,滿臉皺紋,手上還拎著一個大西瓜,看起來好像很痛苦的樣子。我心裡不禁猶豫了一下:給不給讓座?這可是我好不容易等上的,怎麼辦?這時,我突然看到了車窗上的標語:主動給老人、婦女、兒童讓座。我又想:老奶奶要是沒扶穩,摔跤了怎麼辦?想到這裡,我趕緊站起來,扶著老奶奶走過來,對她說:“老奶奶,您坐吧!”老奶奶連忙說:“謝謝你,小朋友,你真是個好孩子!”我又回答說:“不用謝,這時我應該做的。”其實,我心裡早就樂開了花,像吃了蜜一樣甜。

  從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我們一定要學習巴金爺爺的這種奉獻精神,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感範文三

  信,是一架無形的橋,將你和遠方親人的心緊緊相連;信,是一雙無形的翅膀,將自己的祝福傳遞給對方;信,是精神的寄託,是愛的呵護。今天我學了《給家鄉孩子的信》後,感慨萬千。

  這封信是巴金爺爺87歲時寫給家鄉孩子的回信,信中情真意切的表達了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真切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了我人生最重要的啟迪。

  不要把我當成什麼傑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多麼感人佩服的話啊!巴金爺爺把自己的榮譽成功看得很淡,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它卻無限的熱愛祖國和同胞,更讓我體會到了巴金爺爺的謙遜及和藹。

  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這是巴金爺爺的人生信條,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這句信條是經過巴金爺爺一生的求索和一生的追求得來的。

  我和別人一樣,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開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我懂的了巴金爺爺認為自己的時間有限了,可是他仍希望自己的生命開花,但是又不能再活一次,所以他非常珍惜每分每秒。

  奉獻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因為為他人付出了,就一定會感到快樂,而那些只懂得索取的人,一生只會一無所有,這種人的生命,永遠不會開花結果。人的一生有許多的愛、同情、精力、時間,除了為自己花費,也要為別人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