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方法指導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關係著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影響到整個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以及將來的繼續學習。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

  一、在閱讀中激發參與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感興趣,學生才能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因此怎樣在閱讀教學中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比如說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來讓“靜止”的課本變得“動態”,從而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像是在講《臺灣的蝴蝶谷》時,對於蝴蝶“飛過、穿過、越過”這些動詞可以製作出動畫***蝴蝶飛過花叢的圖片、穿過樹林的圖片、越過小溪的圖片***,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讓學生通過這些直觀、形象的動畫能夠輕鬆掌握動詞用法,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閱讀中培養思考能力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我們不光要重視學生有沒有讀懂、有沒有理解,更要通過課文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在思考中學習。小學生的心理品質、知識水平都比較低,如果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引導,那麼學生對課文的思考只會停留在字句或是表面情節上,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一下課文,然後再提出問題。比如說《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有一位老奶奶背靠著洋槐樹,耐心又焦急地等待著,這時教師就可以問學生:為什麼說老奶奶既耐心又焦急?這樣表達是否矛盾?那麼學生要想回答出這個問題,就要認真地去思考,找到老奶奶又耐心又焦急等待的原因。

  三、在閱讀中養成良好語感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想學習好語文,那麼就要有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通過積累來培養語感。想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感,那麼首先就要從閱讀開始,讓學生在積累中不斷成長,通過閱讀積累一些好詞好句、思維材料、情感材料、形象材料來增強自身語感,讓學生閱讀各類有益讀物,從而養成良好的語感。比如說很多琅琅上口的古詩詞都是很有語感的,學生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時候,就會在腦海裡浮現出皎潔的月光灑向床頭這樣的畫面,因此就要讓學生多讀一些優美的文章,從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反覆閱讀。這樣長期不斷地積累下來,也就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四、在閱讀中開拓思維空間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不能只是停留於課本,要拓展、延伸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我們可以針對某篇文章,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來扮演角色,從而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像是在講《秦始皇兵馬俑》一文的時候,其中有描寫地下軍陣這一段,那麼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走進”軍陣中,讓學生把自己當成軍陣中的一個兵馬俑,然後根據自己的所處位置進行模擬表演,這樣學生就會聯想到包抄、側翼、前鋒這些詞語,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更多課外知識。

  五、在閱讀中提高寫作水平

  閱讀和寫作,兩者是不可分開的,要想寫出好的作品,那麼首先就要多閱讀文章,積累大量的字詞句,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像是低年級寫句子,中年級寫片段,高年級寫具體的事件、活動、動物、人物,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是要教師認真、耐心來傳授學生閱讀方法,從而讓學生可以勤動手、勤動筆。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不但要重視詞彙、字音的準確,而且還要有相應的語調、表情,從而讓學生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背景。然後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能夠逐漸把口頭語言轉成書面語言。

  2

  一、激發閱讀興趣,提升閱讀熱情

  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效果的好壞直接直接作用的就是是否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針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來說,無論是閱讀的內容上、還是閱讀的形式上都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優化閱讀的形式、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往的閱讀教學中,都是學生閱讀之後被迫的寫出讀後感,老師要求摘抄所謂的優美段落和字詞句,學生在這樣的模式教學下就顯得非常的被動和被迫,談何提起閱讀興趣的培養。

  為改變此現狀,教師就可以豐富閱讀的內容,創設閱讀的情境,讓沉悶的課堂增加一些新鮮的東西,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新鮮感。比如在閱讀《臥薪嚐膽》的時候,我就巧妙的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2006年拍攝的大型歷史劇《臥薪嚐膽》的橋段,讓學生了解文章中提到的主人公及主要的歷史事件,在觀察影片的時候,學生都非常的認真和激動,之後學生迫不及待的想了解更多的故事,那麼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非常的細心,這樣閱讀的效果就會非常的不錯。

  二、優化閱讀過程,培養思考能力

  按照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教師還要轉變以往的那種教學觀念,在強化知識落實的同時,更加註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思維能力。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是簡單的讓學生讀幾篇文章,勾畫出考試的重點,然後統一試題的答案,這是應試教育的思維,新形勢下,我們要充分的挖掘學生資源,讓學生動起來,在閱讀的時候讓學生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自主探究,讓學生思考問題的答案。

  閱讀本來就是讀者對作者思想的一種再理解,在閱讀的過程中已經加入了讀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每一位讀者讀出來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為此,教師在問題的答疑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異見”,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如在學習《司馬光》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定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探究和思考問題的答案。問題:司馬光是怎麼救出掉在大水缸裡面的小朋友的?司馬光他們在玩耍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安全呢?那麼我們在玩耍的時候要怎麼辦呢?加入遇到危險,我們應該如何自救和尋求幫助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針對性的對待文章,並且能主動的去思考問題的答案,提升閱讀的質量。

  三、提升閱讀質量,培養學生的閱讀語感

  對於小學語文的學習來說,本身就是一個素材和知識積累的過程中,可以說對於語文知識的學習真的是學無止境。語文閱讀也是如此,閱讀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學生面對閱讀材料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對待,只要有機會就可以開展閱讀,所謂熟能生巧。我們不提倡閱讀的題海戰術,但是閱讀一定數量的文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過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發展。

  語文閱讀水平的高低與學生的閱讀語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還需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語感。想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感,首先就要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素材,從名詞佳句、出色段落等,然後適當的開展課外閱讀。對於閱讀材料的選取一定要緊扣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不要為了閱讀而閱讀,切記選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在學習《孔子游春》的時候,學生對孔子已經又了一定的認知,那麼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開展適當的課外閱讀,如《論語》白話文選段,《論語故事》等,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的積累語感,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四、培養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效果

  小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最為重要的就是被動閱讀,不能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沒能及時的學會閱讀的反思和總結,這些都會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質量令人堪憂。習慣是造就成功的基礎,為了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需要培養小學生樹立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小學生既能主動又能正確的開展語文閱讀。至於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讓學生學會預習閱讀,養成一邊讀一邊思考的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能集中精力,克服閱讀中的苦難,並且能夠學會使用工具書,能準確的把握作者的思想表達,自覺完成讀後感等。如在閱讀《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講課之前,對重陽節不太理解的要事先做好調查,對於中華民族的節日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對於出現的生字生詞要自己先解決,通過查字典等方式,準確的把握文章的大意。

  3

  一、披荊斬棘勇向前――張揚閱讀的個性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一個學生只有敢於批判,會批判,才能顯示出他的個性。所以,處於課改一線的“弄潮兒”――小學語文教師理應認清現狀,推翻“唯自由閱讀獨尊”,走出盲目推崇放任自流式閱讀的現狀。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注意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勇於質疑,學習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地努力追求真正個性飛揚的閱讀教學。

  1、豐厚底蘊,提高教師素養

  現代教學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較高的文學鑑賞素養,廣博的閱讀儲備和敏銳深邃的是非判斷能力,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不間斷地讀書學習,廣泛涉獵,兼收幷蓄,增長曆史閱歷,加深文化積澱,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及專業素養。我一直都嗜好讀書,也一直堅定不移地相信一位好讀書的老師引領的學生也必將是全都好讀書,個個會讀書,人人多讀書。每天早讀課上,我都儘可能抽出點時間,捧起書來陪孩子們一起津津有味地大聲誦讀;每次導讀課時,我都會不厭其煩地勉勵學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孩子們在我的言傳身教之下,也漸漸愛讀書了,詞彙豐富了,表達順暢了,閱讀理解能力強了,口語交際與寫作水平也提高了。由此可見,提高教師自身素養,真的非常重要。

  2、注重需求,挖掘學生潛力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並逐步內化成閱讀能力。教師要關注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激發學生的主動精神,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突出個性閱讀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開發學生的潛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經常鼓勵孩子們“把書讀在臉上”。我說:“小朋友,讀書要達到一種境界,就是能夠把書上的文字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再把自己的理解讀在臉上。這樣呀,老師只要一看你可愛的小臉,就能知道你讀得好不好。”

  每當我用滿含微笑的目光專情注視著孩子們的小臉時,孩子們讀得格外認真。這樣,將無聲的文字轉換為有聲的語言,將無形的情感轉換為有形的表情,大大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有效地挖掘了學生的閱讀潛力。此外,我還非常重視做好以下兩點工作:第一是加強自主閱讀的指導。第二是切實保證自主閱讀的時間。學生是閱讀的主人,只有學生自己深入課文後的閱讀感悟才記憶深刻,體驗獨特。因此,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充分地思考,感悟,體驗,探究,講求自主閱讀的效果,這樣閱讀教學方能紮實有效地落到實處。

  3、探問引導,張揚閱讀個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絕對不能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非常重視探問引導法,如教《從現在開始》一文時,我將各種動物的頭飾帶到課堂上,創設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扮演各自喜歡的動物角色,使情境直接訴諸於兒童的感官,以探問引導他們身臨其境,輕鬆進入課文情境。在教學袋鼠當大王時,我探問為什麼動物們都議論紛紛呢?

  開始,學生有點語塞,我微笑著說:“別急,讓我們扮演森林中的動物依照袋鼠的生活方式來生活過日子吧。”然後,我引導學生在小組裡自主表演。當孩子們的表演不夠入味時,我就馬上用自己無聲的體態語,來提醒他們。不一會兒,“大象”開始叫苦說:“我這樣的龐然大物整天跳來跳去,不摔死,也會累死的。”“蛇小姐”也跟著抱怨說:“我沒有腳,只能靠身體來走路,我怎麼跳呀!”其他動物也紛紛跟著埋怨,大家都在互相訴說著自己的苦處。於是,我緊接著探問:“如果讓你來選,你會投誰一票””這樣,學生以進入情境的模仿表演去學習探究,在角色體驗驅動下,產生一種巨大的導引效益,使學生在角色中去思考,去表白,去體驗個性化閱讀,學習效果當然不同一般啦。

  二、一言一語總關情――傾情有效的閱讀

  語文教師應該將真情注入我們的閱讀課堂,將關愛傾入學生的個性心靈,讓每一個學生生活在閱讀陽光中,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有趣,紮實有效。我們應以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學的實際要求作為組織課堂內容與策略的依據。我相信:一言一行總關情,只要我們在閱讀課堂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建立起平等對話的機制,讓師生共同構建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模式,最終閱讀教學就會煥發生命的精彩!抓重點詞句,反覆品讀文字等閱讀模式,相信很多語文教師都不陌生,在此我不想白費口舌,更不想班門弄斧。今天,我只想說點近年來我在閱讀教學中的點滴嘗試,與大家分享。

  1、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個性學習的趣味性

  “興趣是閱讀的老師,快樂是閱讀的動力。”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鬆的閱讀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如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課時,我故作神祕地說:“同學們,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遊覽一個熱鬧而又繁華的地方,請你帶上攝像機,拍下你認為最亮麗,最輝煌的鏡頭。呆會兒,咱們來評一評誰是最佳攝影大師。”教師富有激情和誘惑的語言魅力,巧妙地促進了學生與課文的有效對話,使學生一下子就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對文字的探索與解讀中去了。然後,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品讀北京的亮麗與輝煌,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2、鼓勵自主選擇,誘發個性體驗的獨特性

  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我體驗閱讀的快樂,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從而形成獨到的見解,發展閱讀個性,提高閱讀水平。例如在學習《黃山奇石》這課時,我就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一塊”奇石”來品讀學文,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師:課文介紹了哪幾塊“奇石”用心地讀一讀你最喜歡那一塊“奇石”。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讀書。

  師:誰願意站起來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奇石”讀得好的我們聘請他當導遊。

  生讀後,用上句式:“因為――,所以――”說說喜歡的理由。

  師生質疑小導遊:請問“這塊巨石奇特在哪兒呀”

  師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

  師:你還能用其它形式來表現黃山石的奇特嗎?其餘小夥伴補充幫助。

  4

  一、讓學生喜歡閱讀

  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只有學生投入到閱讀中才能能真正感受閱讀的味道,通過想象,從中理解文章主旨、產生共鳴,獲得情感體驗和體悟人生。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充足的時間,學生沉浸入閱讀中,才可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真正地喜歡閱讀。

  1、 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閱讀,是與文字作者心靈的溝通與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過程。在此過程中,閱讀者得到認識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情感的薰陶,形成了閱讀能力。在做課堂預設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必須給學生留出更多的閱讀時間,使學生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閱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靜下心來,傾聽作者的心語,建立溝通的橋樑,順利完成學生和作者的心靈對話,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閱讀能力。只有進行充分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世界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激發出自由思維的火花,體味到閱讀的快樂。

  2、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良好的閱讀環境是有效閱讀的保證,學生是閱讀的主人,作為教師,有義務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合理的情境,如音樂情境、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等引領學生滿懷好奇走進閱讀之中。通過教師對文中重點字句以問題情境為引子,讓學生在問中讀,讀中思,思中悟。學生自讀之後,還要要創設開放自由的討論環境,進一步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3、 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

  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莫雷特!閱讀是個體的行為,解讀文字要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情感基礎上,就整體上來說,教師的閱讀視野可能會比多數學生寬廣一點。但任何一個閱讀個體都不可能涉及所有的的知識領域。所以教師對文字的理解並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感悟,實施多元化解讀文字的教學模式,是新課標理念對教學的要求。當然,有時候學生的感受理解可能很膚淺,甚至怪異。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不能潑冷水,應該尊重他們對課文的獨特性感悟,然後平等地對問題進行探討,在互相交流中逐漸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質。可以說,學生認真閱讀了課文,有了自己的獨特理解,敢於大膽參與討論,這一點非常重要和可貴,對他們的終身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讓學生學會閱讀

  不同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差異的,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蹙而就的,需要長期地閱讀和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閱讀,從語段教學入手。

  1.開展語段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語文閱讀課,應該努力讓學生自主讀書,但自主不等於放任,閱讀與訓練是相輔相承的,學生的字詞語言思維等閱讀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訓練。在日常語段教學中僅僅對內容深化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讓學生對語段的結構有一定的認識,教會學生從全域性看問題。這樣才能為整個文章的閱讀打下基礎,並以階梯式的閱讀辦法,逐步培養學生的欣賞、評價能力。

  2、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該努力提倡學生創造性閱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語言和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多種閱讀形式,如讀述結合、讀唱結合、讀畫結合、讀演結合、讀問結合、讀思結合、讀比結合、讀寫結合等等,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文章蘊含的思想,並通過由讀遷移到聽、說和寫,可以是內容的遷移,也可以是語言形式的遷移。教師要依據教材特點設計仿寫、改寫、擴寫、續寫等練筆實踐。延伸學生的想象力,啟發創造性思維,從而創造性地閱讀。

  三、拓寬閱讀空間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生的閱讀不僅僅侷限於課堂,更包括課外。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環時,還要有教師、學生、家長的協調配合,為學生提供可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其次,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組織多種活動,通過合作閱讀、相互交流、分組討論、正反爭辨等形式,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同時,在合作、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思想的火花,獲得新的資訊,充實自己的積累,使自己躍上新的高度。再次,要有一定的檢測方式,使學生產生相應的壓力。平時,每週給學生規定一定的課外閱讀量,使之有任務感。對課外閱讀的檢測方式很多,如查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故事演講等,還可以採用辦小報、展示知識卡片、平時交流以及辯論會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促進學生自覺地去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必須注重指導學生形成並保持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使學生在多次的反覆、強化中逐步把課外閱讀當成自己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從而自覺地、主動地去進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