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聽道與行道

  很多人,還沒有信主之前,就開始聽道了;直到開始行道以後就成了基督徒;在這之後,還是需要經常的聽道和行道。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雅1:19-25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 神的義。21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汙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雅各書的資訊,淺顯易明,十分實用。本段所討論的題目,也像第一段那樣,都是基督徒最常遇到的問題。但我們千萬不要輕忽了這篇資訊的重要性,而因為資訊的性質太普通,就看作是老生常談。事實上,能否做一個成功的基督徒,就看我們能否在許多日常最普通的靈性問題上成功。多半的人,在還沒有信主之前,就開始聽道了;直到開始行道以後就成了基督徒;在這之後,還是需要經常的聽道和行道。如果我們每次聽道都能受益,且能靠主實行所聽的道。那我們不論在真理知識方面,或是在靈性生命方面,都必定會有極大的進步。所以雅各在這幾節經文中所討論的資訊,正是生活在這厭煩純正真道的世代的基督徒,所應應該特別留意的。

  一、聽道***1:19-21***

  1、聽道是不分資格的***1:19*** 19“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既然已經知道,為什麼還要聽呢?既然已經信了主,又是雅各所親愛的弟兄,為什麼還要聽呢?雅各既明知受書人已經知道,卻還是要提醒他們。這樣做已經含有一種暗示,告訴我們聽道要存謙虛的心,不要自滿自足。不但未得救的人要聽,已經得救成為雅各所親愛弟兄的人也要聽;不但不知道的要聽,已經知道的也要聽,所以聽道是不分資格的,不論是未信的、初信的、是“平信徒”、長老、傳道人,都要虔誠地聽,沒有一個人的資格老到可以不必聽道。

  使徒彼得在書信中也是這樣提醒信徒:“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題醒你們”***彼後1:12***。可惜現在的信徒常有這種錯誤,以為聽過的就不必再聽,厭煩類似的道理,卻不問自己,所聽的道理是否已經“消化”了。他們只會怪責傳道的人沒有新鮮的資訊講給他們聽,卻不認真省察自己,是否真正瞭解所聽的道,將它應用在生活上了,就好象一個沒有心讀書的懶學生,卻怪老師為什麼一直不教他更高深的課程;一般這種態度是不合聖經的。其實,不但知道了的人要再聽,講道的人,如果他有聖靈的感動,雖然講過了也還要再講。

  來2:1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人是容易遺忘的,因此需要人常常提醒我們。有時因人的遭遇和環境不斷變遷,有些道第一次聽不覺得需要,第二次聽的時候卻覺得非常適合;對這一群的人不需要,對別一群人卻非常適合。主在世時也常是這樣,在不同的場跋,重複已經講過的資訊,如:太7:17,18──太12:33;太6:24──路16:13;太5:29,30──太18:8,9;太18:12,14──路15:3-7;太5:14-16──路\

  總而言之,能虛心聽道必然受益,如果存心傲慢自是,就算親自聽見基督的講道,還是得不到什麼。

  2、要“各人”聽自己的***1:19下*** 19下“但你們各人要……”聽道是各人的事,必須各聽各的,不是為別人聽,是為自己聽。不要以為所聽的道正合某人的需要,而忽略了自己也有這樣的需要。有許多屬靈的事,既不能替別人做,也不能請別人替你做,必須自己來的。聽道也是這樣,就像吃飯喝水,一定要自己吃、自己喝,不能由別人替的。

  3、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1:19下*** 19下“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說話可以快點說,聽話怎能快點聽呢?這意思就是,要存一種飢渴慕義的心來聽,不要存心批評反駁;就算所聽的道不合我們口味,也不要急於反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前5:20-22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21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22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許多信徒的聽道像法利賽人的聽法──身子在聽道,心裡卻在議論***可2:6;路5:22***;這樣聽道,必定得不著什麼。人們常喜歡多說而不喜歡多聽,但我們若以喜歡說的來聽,就必能得到更多益處。

  4、不要動怒***1:19下-20*** 19下-20 “慢慢的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有解經者以為,這兩節聖經並沒有指明是論聽道的事而說;乃是指信徒在一般事上彼此辯論而說。已按下文21節“所以要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可見這兩節是論及聽道的話,但無論是聽道或普通的爭論,信徒實在都該有這種快聽、慢說、慢動怒的態度。無論什麼時候,神藉著他的僕人所說的話,說中了我們心中的毛病時;我們絕不可因此遷怒於人,而應當謙卑地接受神的光照,才能叫我們的心靈常在神的光明中。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本節是這一小段中比較難解的經文,因為它的意思不太明顯。這裡的“成就”,原文與1:3的“生”是同一個字,ergazetai英譯本K.J.V.與R.S.V.譯作worketh,即作工,N.A.S.B.譯作achieve,即完成或實現,Williams譯作produce,即產生。本節可以有三方面的解釋:

  A神並不需要那些憑肉體的熱誠的人來為神發“義怒”,替他爭辯,使人承認神的義,這種方法完全不能成就神的工作,叫神得著什麼榮耀;換句話說,聽道的人,如果自認為所聽的道,未能說明神的公義,或不合神的公義,就應該慢慢的發怒,不要憑血氣爭辯什麼,應該先細細思想了解所聽的,才說話也不遲。

  B如果在聽道的時候,因為所聽的道,正好針對自己的弱點或過失,也絕不可因此發怒,因為神絕不會因我們發怒就算我們為義,不計較我們的過失;同時,我們的怒氣,也絕不能生出神所要求的義來。

  C人的怒氣,基本上是人情緒不正常的表現;所以一個發怒的人,對於事物的判斷常可能錯誤,在怒氣下所作的事,也總是過於偏激;所以這樣的人,是沒有什麼事可以在神面前被稱為義的。

  5、要存溫柔的心領受真道***1:21*** 21汙穢和邪惡是聽道的攔阻,基督曾用撒種的比喻,講論四種聽道者的心田;“一切的汙穢”和“盈餘的邪惡”,這種心都是不能結出粒子的;而溫柔的心,卻能結出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子粒來,不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是同一原理;所以每一個蒙恩的信徒,都必須存著溫柔的心來聽神的話。許多人聽道不能得益,是因為心中的汙穢和邪惡還沒有除去,彼得教訓信徒,要除去一切惡毒、詭詐、並假善、嫉妒……然後愛慕純淨的靈奶***彼前2:1 ,2***,這與雅各的教訓很接近。

  愛惜罪惡,不肯丟棄罪惡,是使人不肯接受真道,甚至反抗真道的根本原因。

  “那栽種的道”雅各顯然把神的道看作種子。傳講神的道,就像栽種種子那樣;聽道的人所聽的,就是種子種在心田裡。我們應該領受所已經栽種在我們心裡的道;“栽種”是過去式,但在這裡栽種了,卻並不就是已經領受了。雅各既勸信徒“領受”所已經栽種的道,可見栽種了不就是領受了;正像主在撒種的比喻裡所講的那樣,只有結出子粒的心田才是領受了的***可4:20***。我們應該讓已經聽了的道在我們心裡執行作工,發出效果在我們身上,改變我們的思想和生活,這才算是領受所栽種的道;如果聽了道之後,並沒有讓神的道影響你的生活為人,反倒允許世俗的風尚,罪惡的潮流,漸漸窒息了種在心裡的道種,使它變成一種死的知識,並不能影響到你的靈命,那就是還沒有領受所栽種的道了。

  “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這句話在這裡是很重要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所應該領受的道是什麼道。上文所說的這許多良好的聽道態度,並不是用來聽那些有害靈性的道理,而是要用在領受那些能救靈魂的道。換句話說,信徒也應該謹慎辨認自己所聽的道理是否純正***參林前14:29;提前6:3;提後4:3***?可見錯謬的道理,我們是絕不能用毫無保留的態度來領受它的。

  二、行道***1:22-25***

  1、聽道而不行道的情形***1:22-24***

  A、22上聽道而不行道無可誇口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就算有渴慕的心來聽道,卻不行道也是無益的;聽道的目的不是為欣賞道理,更不是為著滿足一種“聽道欲”,而是為著要遵行神的話。雅各提醒我們,單單善於聽道並沒有可誇的,必須行道才有長進。

  B、22下聽道而不行道必是自欺 “自己欺哄自己”,一個聽道而不行道的人必定是自欺的,可見,“自欺”是聽道而不行道的原因和結果。許多聽而不行的人,常在那裡為自己的不能行道作了許多的解釋,原諒自己卻不原諒別人。這種表現,正是落在自欺光景中的明證。也有許多人光聽道而不實行道,在靈性方面,更是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卻不知自己所有的,只不過是知識而已;這種人最大的危險就是常把知識當作生命。

  C、23-24 聽道而不行道的不認識自己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在此,雅各把神的道比喻成一面鏡子,而人的聽道,就好象到鏡子前觀看自己本來的面目一般。人的相貌如何,鏡子就忠實的反照出來,因此,人不能怪鏡子不好,只能怪自己不好。人多數喜歡看見別人的不好,而不願意看見自己的不好;聖經的真道卻是要使人看見自己。人若因為聽道,被神的話照到自己心中的黑暗,就發怒而厭惡所聽的道,不肯照著去實行,而除去自己的惡行,就如人照鏡子,看見自己的醜相後,竟怪責鏡子不好,不肯除去自己臉上的汙點那樣的無知。這樣的人常常忘記自己的本相,並不除去醜惡,必然不能認識自己。

  2聽道而行道的福氣***1:25*** 25本節告訴我們,聽道和讀經有密切的關係。凡是有心實行所聽道理的人,必然去詳細查讀聖經,使他所聽的道能實行出來;另一方面,讀經也是聽道之一種,不過,不是聽人講,乃是聽神自己講。按本節所講的,關係三方面:

  關於讀經 “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中這句話,無疑的是指讀聖經說的。聖經就是一本使人自由而全備的律法;雖然這句話所指的律法是舊約聖經,但整個舊約的中心,卻無法是把要來的基督和神的救贖介紹給人。詳細察看舊約,我們就必明白它的精義,是要人因認識基督而得著自由,就像保羅所說的:“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羅10:4***。雅各似乎把那引人到基督跟前的律法,和叫人從罪裡得自由的基督連結在一起,而稱這本記錄神救贖計劃的聖經為:“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所有的律法都叫人受束縛和限制,惟有聖經是一本叫人從各種罪惡的捆綁中得著自由的律法。它是藉聖靈寫在信徒心版上,又靠著聖靈的教導而實行的律法。

  本節提到有關讀經方面的話,有兩個要點:

  A細察:詳細察看;包括熟讀、精讀、默想、分析、綜合各種見解、參詳比較、尋求正意。

  B恆常:“並且時常如此”;讀經必須是天天讀的,不但要詳細察看,也要“常常”詳細察看,才能得神的啟示和教導,猶如人照鏡子,必須天天照,才能天天保持容貌的整潔一般。

  關於行道 “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行出來”;可見,聽道必先入心不忘,才能實行出來。聽道而不實行,是由於無心向道,隨聽隨忘;但若慕道心切,就必然聽得入心,而有力量實行了。由此可知,渴慕真道的心,與聽道、行道,都是互為因果的。渴慕真道的心愈切,對於所聽的道就受感愈深,而行道也愈有能力;另一方面,若我們實行所聽的真道,就必能更明瞭真道的可貴,更領悟行道之福氣,也更加能愛慕真道,更容易在聽道時入心不忘了。

  “不是聽了就忘”,這句話也特別指“聽聖經”而說,因為當時聖經不普遍,聚會時有主持人宣讀聖經,會眾靜坐聆聽,若有疑問也可以發問。

  關於得福 “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行道是包括許多方面的;這樣,所得的福氣也必包括許多方面。這裡沒有指明行道要得什麼福,等於暗示,行道的人能得什麼福,是根據他所行的道以及所遵行的道而定。約14: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基督在世上的時候,曾多次提到遵行主道的人有福,如:

  A凡遵行神旨的人就是主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可3:35***。

  B 凡遵行主道又教訓人遵行的人,他在天國裡要稱為大***太5:19***。

  C 聽見神的道而遵守,比主肉身中乳養 的父母更為有福***路11:28***。

  D 遵守主所吩咐的,就是主的朋友***約15:14***。

  E 知道主的意思就照著行的,主來的時候必然得賞***路12:43-44,47***。

  這些應許,是所有信徒行道最有力的勉勵和安慰,因為他們除了可以“在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之外,又可以得著主親口所應許的各樣寶貴的福氣。

  基督教講章:得人的幾個必要條件

  路5:1-11

  路5:1-11記載了耶穌所行的一件神蹟,也是彼得所見的第一個異象,這個異象改變了彼此的一生,使他由得魚的漁夫西門變成了得人漁夫彼得,我們從中看得人的幾個條件。

  一.認識耶穌——從“夫子”到“主啊”

  1.耶穌是夫子:路5:1-5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他,要聽神的道。5:2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5:3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5:4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5:5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

  耶穌是位最好的教師,祂走到哪裡,祂都能用人最常見的事物來教訓人,傳揚天國的福音,深入淺出,祂的話裡滿有權柄,不用引經據典,因此眾人都喜歡聽祂。這天,耶穌借用漁夫西門的船向眾人講道,西門聽了主講的道,看出耶穌是個好教師,因此,西門對耶穌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祂是個最好的教師,因此尊稱祂是“夫子。”

  2.看見異象:路5:6-7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5:7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當耶穌吩咐西門下網打魚時,雖然西門懷疑,他還是照著主的話去做,結果就經歷了一網打到兩船魚的神蹟,也可以說是西門所見的第一個異象,這是在西門打魚生源中所沒有遇到過的。西門親自經歷了主的大能,求主也讓我們能在生活中、工作中經歷神的大能。

  3.耶穌是主:路5:8-9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5:9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

  西門看見了這一異象,認出站在自己面前的這人不是普通的夫子,而是掌管他生命的主,是我的主,我的神。這也是耶穌行神蹟的最主要目的:讓人透過神蹟認識神蹟背後的這位神自己。當時看見這一神蹟的有許多人,但眾人以為耶穌是先知,但只有西門認出耶穌是主來,他有一顆敏感的心,因此能慧眼認主。

  求主讓我能有一顆分辨的心,敏感的心,能夠分辨人、事、道的好歹。

  何6:3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他。他出現確如晨光;他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

  提後1:12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注:或作“他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

  認識主是我們一生當竭力追求的事,對主認識有多少,我們就能交託多少,就能奉獻多少。保羅在不認識主時逼近教會,殘害信徒,當他認識耶穌時,就以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為主德育萬事,看作糞土***腓3:7-8***。

  隆隆夏日海浪魚分割線

  二.俯伏在耶穌膝前——謙卑

  1.順服:路5:5。耶穌是木匠,是教師,祂從來沒有打過魚,但當耶穌講完道,吩咐西門下網打魚時,西門有太多的不明白,然而他卻能依從主的意思,不顧自己勞碌一夜裡的辛苦、疲憊,還是下網打魚。正是順服,讓他經歷了神蹟,可見,順服是西門的一大美德,也是他蒙福的原因之一。

  2.謙卑:路5:8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

  太5: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一旦認出了耶穌是主,西門立即謙卑地俯伏在耶穌膝前,承認自己不過是主的一個僕人,不配與主在一起。

  三.認識自己

  1.我是西門:西門是個打魚的,他有多年的打魚經驗,仗著自己年輕力壯,他覺得自己能幹許多事,他要憑自己天然力氣來做事。其實他沒有看見自己不過是一塊頑石。

  2.我是個罪人:路5:8。在這位聖潔的主面前,西門認識到自己是個罪人。

  在沒有認識耶穌之前,西門不認識自己,當他認識了這位主,他也認識了自己,看到自己的敗壞。

  四.有主的應許

  路5:10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

  耶穌給西門的應許是:神要使你成為得人漁夫。當西門認識到自己是罪人的時刻,也恰是他蒙恩的開始,被主使用的開始。不僅西門如此,先知以賽亞也如此***賽6:1-8***;你我也是如此!

  分割線-旋轉的花

  五.撇下所有跟從耶穌

  路5:11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

  1.撇下所有:太4:20他們就立刻舍了網,跟從了他。

  太16:24-25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16:25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注:“生命”或作“靈魂”。下同***,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太19:27-29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19:28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19:29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注:有古卷添“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

  耶穌呼召西門時,他正在打魚,他立刻舍下船、網***自己產業與本職的工作***,然而,西門舍下的,不僅是自己的本行,也包括了他的產業***房屋、船與田地***與親情***父母、弟兄姊妹、妻子、兒女等***,甚至自己與生命,因此彼得能對耶穌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

  2.跟從耶穌:彼得不僅為主撇下所有,而且跟從了耶穌,他愛神勝過了一切,把自己當作活祭獻給神。

  六.從漁夫西門到得人漁夫彼得

  是耶穌改變了西門,讓他由一個普通的漁夫變成了得人漁夫。

  1.彼得第一次講道使三千人受洗:徒2:41-41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2:42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五旬節,聖靈降臨,彼得滿得從聖靈來的能力,當眾作了第一次佈道,當天就有三千人受洗歸主。

  2.彼得第二次講道使五千人受洗:徒4:4但聽道之人有許多信的,男丁數目約到五千。

  彼得第二次佈道又有五千人受洗歸主。

  加2:8-9***那感動彼得叫他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動我,叫我為外邦人作使徒。***2:9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

  彼得成為受割禮人的的使徒,成為初期耶路撒冷教會的柱石,最後為主殉道。

  基督教講章:悔改的生活

  何謂悔改?

  我們常看見聖經裡有"悔改"這一個詞;神常呼籲人悔改,悔改包括哪些意思呢?

  人類最大的罪是遠離了造他的神,且以偶像或別的事物來代替祂,棄絕了神,以致落在魔鬼的手中,終日在黑暗中渡日,更遑論以聖潔的生活來榮耀神,經上 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世人遠離了聖潔全能的神,必沒有能力過榮耀的生活。所以我們必須響應神愛的呼喚,悔改歸向祂。 悔改不僅僅是懊悔已過、痛改前非而已;乃是將心完全歸給神。從前是背向神,現在是面向神;從前是懷疑、不信,現在是全然信靠;從前一提到神便反感,且無故 恨祂,現在是渴慕、親近祂;從前是自以為義、埋沒良心,生活在黑暗中,現在是活在祂光中,為罪、為義、為審判責備自己。

  從前我們的靈在神面前是死的,現在因信主是活的;從前我們不認神,也不要神,現在卻認識神;從前我們恨神,現在我們愛神;從前我們的意志是背叛、抵 擋、反對神,現在是向神敞開、接受、追求;從前我們的身體是為罪而活,現在我們的身體是給主使用。總而言之,悔改乃是內心完全歸向神,這也是聖靈在我們初 信之時所動的工。祂叫我們認罪倒空自己,以致讓祂能更多充滿我們。為此,悔改不只是基督徒初信時的經歷而已,乃是需要經常順服聖靈的帶領而有的行為,我們 的心常常因遠離神而墮落在黑暗中,所以常常悔改的人是有福的。耶穌說:“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十三3***對世人來說,若不悔改,結局就是永遠滅亡;對於信的人來說,若不悔改,雖不致滅亡,但必經歷屬靈的死亡,失去屬天的賞賜,至終主必管教、審判,成為貧窮可憐的人。所以我們要常常虛心痛悔,謹慎戰兢的遵守主的道。

  結出果子與悔改的心相稱

  經上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 三8***。人必須先有悔改的心,才能結出悔改的果子。今天的危機是許多人根本沒有悔改的心,怎能結出果子來呢?我們聽過許多悔改的道,也講論了許多,卻失去 了悔改的心,主鑑察人心肺腑,要照個人所行的報應各人。若有悔改的心,自然會有為罪憂傷、痛悔的感覺,聖經說:“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 不悔改,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說:‘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推羅、西頓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受呢!”***太十一20-22***主又曾用比喻說到稅吏和法利賽人在聖殿中祈禱,稅吏在神面前低頭、捶胸、悔改,但法利賽人卻自吹自擂,結果在神面前,稅吏比法利賽人更算為義。***路十八9-14***

  悔改的榜樣

  舊約列王紀下記載約西亞王因看見神的律法書而撕裂衣服,徹底地改,以致蒙神憐憫,這實在是我們的榜樣。常存悔改的心,必多蒙憐憫,所以我們要讓主在心中居首位,讓聖靈的主權、主的權威動工,叫我們可以完全歸向祂。

  悔改加上祈求

  有了悔改的心必須加上祈求,讓主的大能得以完全顯在我們軟弱人的身上,因此產生出更多的果子榮耀神。結果子是指好行為,就如我們重新建立禱告的生活, 恢復晨更的生活,喜歡親近神;我們的言語、行為、一舉一動都很自然地改變,像是有新生命的樣式,顯在家中、工作的地方。從前是常常憂慮,現在是靠主常常喜 樂,叫人因看見我們的好行為,歸榮耀給神。

  悔改的果子

  聖經提到撒該悔改之後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 十九8***這是悔改的果子。他本是視財如命、仗勢欺人、訛詐、勒索人的,但一悔改歸向主,他就立刻顧念窮人的需要,又對以往訛詐的人作出賠償,並且沒有一點 為難的感覺,乃是歡歡喜喜的禱告。為此,我們的果子必須與悔改的心相稱,神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出大能幫助那向祂心存誠實的人;我們若有一個真實悔改的 心,主必幫助我們,叫我們多結悔改的果子。

  請聽主的呼籲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這 句話是當日施洗約翰對那些悔改受浸的人說的,也道出了那世代神子民的危機。當日他們常常學習律法,有很多知識,卻失去了結果子的生活;從那一班教法師的法 利賽人身上,就可以清楚看出這種情形:主常責備他們的假冒為善。在這末世時代,主同樣發出悔改的呼聲,祂對亞西亞七個教會中的五個教會,呼籲他們要悔改, 行起初所行的,如經上說:“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啟 二5***。主知道我們落在更危險的情況中,許多人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知道很多悔改的道,但實際上卻沒有結出果子來。我們的生活應該榮耀神,以 頌讚為祭獻給神,與神有密切的關係?否則就需要悔改歸向祂;我們若轉向祂,祂必幫助我們。盼望我們都能天天向著祂,過一個結果子的生活。

  悔改與帶進主的國度

  主的國度是指一千年的榮耀,在那裡神掌王權、基督為元首,神的旨意得以成全。經上說:“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 四5- 6***這是舊約最後一章聖經的最後一段話,說到主來之前,神要預備使者來帶領祂的子民悔改歸向祂。這話在施洗約翰時代固然應驗了,但本文更是說出了主的心 意:祂巴望在再來之前,神的眾兒女能完全轉向父神。所以,在這末世時代,我們的心要轉向祂,讓聖靈的主權我們身上,叫我們的生活和事奉都在祂的面光之中, 討祂的喜悅。“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這不但是當日約但河旁的呼聲,更是今天迫切的需要。然而,實際的預備乃是今天就從我們的內心開始;讓神的旨意在我們身上執行,在教會中執行,好等候主的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