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羅的思想有哪些

  德尼·狄德羅,生於郎格里。,法國啟蒙 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狄德羅的思想在當時法國產生了一定影響,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狄德羅的哲學思想

  狄德羅的哲學思想既反映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又夾雜著一些辯證法的因素。1749年發表的《論盲人書簡》充分表述了無神論思想。這種思想沒有停留在以觸覺為衡量事物存在與否的準則上,深入到了理論思維的領域。狄德羅把世界設想為一個大系統,認為其中存在的只有時間、空間與物質;物質本身具有活力,能夠自行運動,不需要它以外的神祕力量參與;運動是物質的一種屬性,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割的聯絡造成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這個世界是統一的,統一於物質;由於物質不斷運動,永遠處於變化的過程中,所以新鮮的事物層出不窮;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聯絡,聯絡與統一具有內在的邏輯上的蘊涵關係。在狄德羅的自然觀中,含有轉化的觀念。他肯定自然事物可以相互轉化,轉化還涉及事物質的變化。但狄德羅的自然觀仍然存在形而上學傾向。他把一切變化都歸結為“純粹數量增長”,把自然中的因素看作是一成不變的,認為由元素組合的事物,通過嬗變而彼此交替,只能形成迴圈的局面。

  在認識論方面,狄德羅強調感覺論,認為出現在理智之中的,必然首先導源於感性知覺,他從認識的起源上反駁先驗論以及純屬思辨性質的形而上學。主張感性與理性兩條軌道相輔相成, 共同推進人類認識。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

  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封建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狄德羅的美學思想

  狄德羅依據唯物主義觀點,提出了“美在關係”說。認為“美”是一個存在物的名詞,它標記著存在物一種共有的性質,這個共有的性質就是“關係”。這就是“美在關係”的含義。“美在關係”就意味著美在事物的客觀性質,事物的性質是美的根源。狄德羅還認為“關係是悟性的一種作用”。根據這一點,他把“關係”基本上分為實在的關係 、察知的關係和虛構的關係。與這3類相應,美也分為3種:“實在的美”,又稱為“ 在我身外的美”:“見出的美”,又稱為“與我有關的美”;虛構的美,實際是藝術家創造的藝術作品的美。

  按照“美在關係”的觀點,狄德羅解釋了現實美和藝術美。他把藝術美看作“模仿的美”。他主張藝術效法自然,反對仿古,反對墨守成規。認為大自然高於藝術,自然美高於藝術美。但是,狄德羅作為啟蒙運動思想家,並不甘願作自然的追隨者,所以他又認為藝術真實既不應違背自然真實,又不等於自然真實,藝術真實必須符合藝術家的理想,符合他所虛構的關係。而在藝術美的現實和理想兩個方面,他又更重視理想。

  狄德羅認為,審美鑑賞不單是審美感受力,也是審美創造力,美感是和一個人的想象、敏感和知識成正比例增長的。從審美創造來說,審美鑑賞是指“趣味”和“天才”。趣味創造作品是依據法則的知識,只能產生一些“慣性的美”。狄德羅把趣味、天才同審美感受區分開,又把趣味同天才區分開,沒有充分注意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和彼此滲透的複雜關係。依“美在關係”的觀點,狄德羅還考察和研究了審美判斷的標準以及審美判斷產生分歧的原因。他的美學思想,上承亞里士多德,下啟N.G.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西方美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他的美學思想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混亂。他把美看作是在心靈中由“悟性”喚醒“關係觀念”的東西的標記。有把美和美感混為一談,甚至以美感作為美的基礎的看法。沒有劃清美與美感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