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閱讀練習

  做好每一個練習題,會讓你在考試中得到最好的發揮。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①一直以為,時間真是個老人。

  ②沒有人能告訴我們,時間有多老。時間比我們的紀元更老,以耶穌誕生之日作為公元紀年的開始,人類迄今的紀元才區區2013年,時間顯然比之老多了;時間比三黃五帝更老,比開天地的盤古更老,比古希臘的時間之神克羅諾斯更老。我們能夠追溯的人類歷史,據考古專家們的觀點,大約400多萬年,而在此之前,時間就存在了。時間比我們已知的任何一個人更老,比我們已知的任何一個神仙更老,也比我們已知的任何一件事物更老。

  ③因為無法確切地知道時間到底有多大年齡,人們於是相信,時間是個老人。

  ④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們寧願相信時間是個老人。

  ⑤因為,如果時間是個老人,它就會步履蹣跚,我們的腳步就可以追趕上它;如果時間是個老人,它就會慈悲為懷,慷慨地給予我們更多一點時間;如果時間是個老人,它的手就會綿軟無力,經常像沙子一樣遺漏一點時間給我們;如果時間是個老人,它的耳朵背了,聽不到我們試圖竊取它的時光的計謀;如果時間是個老人,它就會眼神不濟,看不到我們大把大把荒度的時光,而因此懲戒我們;如果時間是個老人,它的神志也許就不再那麼清醒,我們可以乘機糊弄糊弄它老人家,肆意地耗費它給予我們的時光……沒錯,如果時間是個老人,我們就可以輕鬆地向它預借一點,騙取一點,偷拿一點,甚至是巧取豪奪一點更多的時間;或者可以沒節度、無羞愧、不自責地耗費一點、虛擲一點、浪費一點、透支一點屬於我們或根本就不屬於我們的時間。

  ⑥時間真是個老人的話,那一切就太美好如意了,我們可以遠離它的視線,擺脫它的掌控,掙開它的束縛,逃避它的懲戒,甚或可以縱橫馳騁,為所欲為,天地之間,唯我為大。還有什麼比掙脫時間的枷鎖,更讓人開心的嗎?人生苦短,從此成為笑談。

  ⑦可惜,時間不是老人。它精明,敏銳,睿智,洞察秋毫,秉公無私,神力無邊。任何企圖逾越、凌駕時間之上的行為,都註定要被時間擊潰。在時間面前的任何投機取巧,都不堪一擊。

  ⑧把時間比喻成老人,可以說是人類最蹩腳的一個比喻。

  ⑨時間像個調皮的頑童,它和你玩耍、嬉鬧、遊戲,卻在不知不覺中,把給你的時間,都悄悄地藏起來了;時間又像個害羞的少女,含情脈脈,令人痴迷、銷魂,你以為可以和它進行一場曠世的愛戀,它卻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你的時間,銷蝕殆盡;時間還像個威武的壯士,守護著自己的陣地,任何對時間的企圖,都將被它一拳砸爛;時間也像個主婦,如果你精打細算,勤儉有為,它就會用擀麵杖,將你的時間,碾壓得又細又長,讓你受用終生。

  ⑩有時候,時間更像個吝嗇鬼,惜土如金,永遠別指望從它手上,多拿一秒鐘;時間又可能就是個魔鬼,手持魔罩,時刻準備剝奪本屬於你的時間;時間也可能像個天使,給予珍惜它的人,更多一點回饋。當然,正如人們習慣比喻的那樣,時間也可能真的就是個老人,這位老人,德高望重,洞悉一切,令人敬畏,不容冒犯。

  其實,在我看來,時間更像是一面鏡子,它豎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你以怎樣的面目出現,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時間,時間就還你一個最真實的你。在時間面前,從無例外。

  1. 本文題目為“時間不是老人”,開篇卻先寫人們期望、相信時間是個老人,用意何在?

  2. 為什麼說把時間比喻成老人,是人類最蹩腳的一個比喻?

  3. 文章第⑨段寫得非常精彩,請從語言表達和內容兩個方面進行品析。

  4. 閱讀文章第⑩段,你覺得時間在什麼情況下像個吝嗇鬼,在什麼情況下又像個天使?

  5. 作者對時間持什麼樣的觀點?你從他的這一觀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答案:

  1.先寫人們期望、相信時間是個老人,以從時間老人那裡討得許多便宜,掙脫時間的枷鎖,逃避時間的懲戒,其目的是與下文“時間根本就不是老人”形成強烈對比,告訴人們要珍惜時間,千萬不能真把時間當成可以欺負的老人看待。

  2.因為時間根本就不是老人。它精明,敏銳,睿智,洞察秋毫,秉公無私,神力無邊。任何企圖逾越、凌駕時間之上的行為,都註定要被時間擊潰。在時間面前的任何投機取巧,都不堪一擊。

  3.這一段連用四個比喻,形成排比之勢,增強了表達效果。四個句子,分別把時間比喻成頑童、少女、壯士、主婦,以此告訴人們,誰若遊戲時間,時間就會讓誰痛失光陰;誰若珍惜時間,誰的時間就會變得細長。深刻的哲理寓於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令人深受啟迪。

  4.對於大把大把浪費時間的人,時間就會像個吝嗇鬼,絕不會多給一秒;對於珍惜時間的人,時間就會像天使,給予更多的回饋。

  5.作者視時間為一面鏡子,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時間,時間就會照出一個怎樣的我們。這一觀點告訴人們,面對時間這面鏡子,一定要倍加珍惜,好好努力,否則,時間就會讓我們原形畢露。

 

  ***二***

  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麼凋零的冬季不也是一種孕育嗎?

  時序更迭,四季迴圈,極像一個生命的歷程,由明媚清純的春進熱情活力迸放而理想高燃的夏季,然後自盛放的夏轉入成熟的秋,由怡美成熟的秋進入沉思的冬季。凜冽的冬季,極像走完了人生的一個歷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開另一種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個生命在春天來臨。生命就是需要不斷的超越,也需要不斷地突破,才不致枯滯的。

  冬季真是屬於沉思而非凋零的季節,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裎自己的胸膛,沒有稻穗搖曳,更無從聽群蛙齊鳴,往昔有著青春絢麗,如今倒像直入禪境。這時農人正忙著堆肥,成車成車的的堆肥正肥沃著貧瘠的土地;在冬季,泥土正吸收著新的養分,當明春來臨,牛犁翻鬆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洋溢無限的生機。我們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動物正在冬眠,冬眠並非死亡,而是一種新蛻化;有些樹木花草也棄絕了紅花綠葉,但那也不是枯死,明   春嫩綠的新芽,將展開一個新的絢麗的夢境。

  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裡正孕育著什麼?正想做何種的突破?

  我們生命所以貧瘠原因往往不是放棄了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棄了沉思;要不斷地工作,也要不斷地沉思。生命原是一個不知來自何方的奇蹟,存在也是一個時空的偶然,我們需要不停地奮鬥,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來印證我們生命真正的存在,這樣我們便還需活躍我們的思維,點燃靈臺的明燈,照亮我們該走的路,以便我們繼續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斷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績,不管昨日你靈園裡開了多少花朵。那是屬於昨日;若你一心沉湎昨日的喜悅,你就難享今日更清純的歡欣。今日,一個新的開始,更需要我們前進,更需要我們去孕育,人生是一條永遠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淚盡……

  在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節,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詩人意味深長地說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冬季,讓沉思豐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憊或已充滿創傷的心靈,來孕育一個突破超越而新的春天。冬季原來是沉思的孕育的季節啊!

  別放棄,別嘆氣,別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節。***摘自《時文選粹》***

  1、綜觀全文,作者是怎樣看待冬季的?

  2、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什麼作用?

  3、作者由自然的冬季聯想到人生的冬季,在作者看來,人們應該怎樣對待人生的冬季?

  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全文分為兩大部分,前三段是對自然界冬季的闡釋,後面是對人生“冬季”的思考。後半部分是從第4自然段開始的。

  B、第5段作者在對人生的思考中提出了我們應該“不斷跋涉”的主張,即“要不斷地工作,也要不斷地沉思”。

  C、文章縱論橫議,汪洋恣肆,頗具懾人力量,充分體現了議論性文章語言的氣勢。

  D、本文首句是兼用了反問與比喻修辭手法的假設複句,精闢而富啟發性。

  E、第3段對“冬季”的生命實質作了充分闡發,它是吸收、孕育和更生的季節。

 

  答案:

  1、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節。

  2、結構上緊承上文;內容上突出冬是完成一次歷程後的新的超越與期待***突出冬是一種新的孕育***。

  3、⑴讓沉思豐孕你的生命。⑵讓沉思撫慰你疲憊身心和充滿創傷的心靈。⑶用沉思喚起理想,創造生命的輝煌。

  4、CD***文章語氣沉穩而舒緩,款款敘說親切和隨意,猶如與友人促膝談心,讓人入耳入心,欣然共鳴,故C項錯誤。篇首句兼用的是反問和比擬,故D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