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期末閱讀複習題

  在八年級語文學習中,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二語文期末閱讀複習題,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一***

  海中救援

  ①幾年前,在荷蘭一個漁村裡,一個年輕男孩教會全世界懂得無私奉獻的報償。

  ②由於整個村莊都靠漁業維生,自願緊急救援隊成為重要的組織。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風吹翻了一條漁船,在緊要關頭,船員們發出S?O?S的訊號。救援隊的船長聽到了警訊,村民們也都聚集在小鎮廣場上望著海港。當救援的划艇與洶湧的海浪搏鬥時,村民們也毫不懈怠地在海邊舉起燈籠,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③過了一個小時,當救援船穿過迷霧出現時,歡欣鼓舞的村民們跑上前去迎接。當他們精疲力盡地抵達沙灘後,自願救援隊的隊長說,救援船無法載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個,要是再多裝一個,救援船就會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亂中,隊長要另一隊自願救援者去搭救最後留下的那個人。16歲的漢斯也應聲而出。他的母親抓著他的手臂說:“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親10年前在船難中喪生,你的哥哥保羅3個禮拜前就出海了,現在音訊全無。漢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⑤漢斯回答:“媽,我必須去。如果每個人都說:‘我不能去,總有別人去!’那會怎麼樣?媽,這是我的責任。當有人要求救援,我們就得輪流扮演我們的角色。”漢斯吻了他的母親,加入隊伍,消失在黑暗中。

  ⑥又過了一個小時,對漢斯的母親來說,比永久還久。最後,救援船駛過迷霧,漢斯正站在船頭。隊長把手圍成筒狀,向漢斯叫道:“你找到留下來的那個人了嗎?”漢斯高興地大聲回答:“有!我們找到他了。告訴我媽,他是我哥保羅!”

  1.第①段中“一個年輕男孩教會”的是

  2.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與洶湧的海浪搏鬥”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的“應聲而出”的表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扮演我們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漢斯吻了他的母親”中的“吻”一詞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中,為什麼“對漢斯的母親來說,比永久還久”?

  7.對漢斯的行為談談你的見解:

  答案

  1.全世界懂得無私奉獻的報償

  2.***1***突出漢斯的精神***2***救援工作的困難***3***反映母親擔心的原因

  3.突出漢斯參加救援的堅決

  4.自願救援隊員

  5.***1***安慰母親,不要為他擔心***2***突出漢斯去救援的決心

  6.突出母親擔心漢斯回不來,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愛

  7.略

  ***二***

  鄉 情 陳德才

  ①凡少小離家的人,都有一份永遠也化不開的濃濃的鄉情。故鄉的那棵掛著一叢叢嫩綠榆錢兒的大榆樹,那片成群鵝鴨浮游歡叫的清水塘,那個與小夥伴兒捉迷藏的打穀場,那條夏日裡去游泳、摸魚的彎彎曲曲的小河,都構成了人們一個個最美麗的夢境。

  ②古詩云:***甲***許多動物都有一種對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戀,差不多已經構成了一種本能。人作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動物,賦予這種本能以更多的社會性,將其提升為對故鄉這塊熱土的深切執著的愛。一個人喝著家鄉的水,吃著家鄉的五穀雜糧,在鄉親們的眼皮底下一點點長大;在家鄉的小學校裡認第一個字,讀第一本書;  從家鄉的田林山水開始,逐漸認識和走進這個神祕而廣袤的世界。於是,對故鄉的愛,                    就在這一過程中很自然地滋生於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有著任何其他情感所難以比擬的深厚根基。

  ③鄉情總是離不開童年的回憶。童年時的所見所聞和遇到刺激,在一個人大腦皮層中形成最初的溝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間走來一個小小的我,沒有功利的權衡,不需要禮儀的拘謹,高興就笑、就跳,不高興就哭、就鬧,何等自然純真,灑脫無羈,世界萬物都散發出天真爛漫的氣息,使童年的歲月宛如一首無盡延伸的詩。人過中年,再也找不回兒時對陌生世界的那種新奇感,找不回那種全神貫注和真誠純潔的目光。因此,人們懷念故鄉,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對自己純真無邪的童年的懷戀,是企圖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無比珍貴的時光。

  ④***乙***對於流寓他鄉的遊子,一句鄉音就足以令他熱淚盈眶,心起波瀾。對故鄉的愛,是***丙***,是對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個人最真誠熾熱的感情。其實,什麼叫祖國,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頭。海外華僑以及外籍華人,都是“中國老鄉”,他們對祖國的刻骨銘心、永無停歇的摯愛,就是鄉情的凝聚與昇華。

  ⑤儘管遠在異國天涯,遊子們都有一種回故鄉探訪的永恆衝動,嚮往著***丁***的難得體驗。但是,如果經過苦心籌劃,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闊別已久魂牽夢繞的故鄉,在夙願得償、感嘆唏噓之餘,也一定會有一種很強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楊樹林,小河也不再那樣寬闊、那樣富有生氣。其實是一切中年之後回鄉的人都會產生的一種典型心境。這不僅僅是因為白雲蒼狗、世事滄桑,還由於當年的小孩已長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變了。因此,故鄉只能停留在回憶中,駐守在夢境裡,在現實生活永難尋覓。

  ⑥鄉情是一杯釅釅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經常地品一品,就會在眼前時時閃現家鄉父老殷切的目光,就會保持更多的質樸與真誠,就會保留一份永恆的平民情結和赤子之心。

  1、文中甲、乙、丙、丁四處括號裡應引用的句子各是***2分***

  甲    乙 丙  丁

  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鬃毛衰。” ②“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④“綠葉對根的情意。”

  2、在第②段的橫線處再續上兩句話,使之與前面的句式相似、內容相吻合。***3分***

  答:

  3、從對自己出生地的依戀方面來說,人和動物有什麼區別?***不能抄原文******3分***

  答:

  4、人為什麼會懷念故鄉?根據文意,談談你的認識。***3分***

  答:

  5、***1***第④段劃線的句子中的“斯”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如果換個表述法,你怎麼說?***3分***

  答:

  ***2***第⑤段中說:“故鄉只能停留在回憶中,……,在現實生活永難尋覓。”為什麼?***2分***

  答:

  答案

  1、甲② 乙③ 丙④ 丁①***每項0.5分,共2分***

  2、開放型題目,沒有固定答案。只要內容與前文相吻合,句式相似,語句通順,即可得滿分。一句不恰當扣2分,扣完3分為止。***3分***

  3、動物只是一種本能,而人對故鄉熱土是一種深切而執著的愛。***答案不唯一,意思對即可******3分***

  4、因為童年天真、爛漫、純樸、坦誠、全神貫注,對陌生世界充滿好奇心和刺激感,而人過中年,這些都再也找不回來了。為了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段無比珍貴的時光,人們就會懷念故鄉。***只要能將中年和童年相比較,內容較全面,語言通順,就可得滿分******3分***

  5、***1***“斯”是“這裡”的意思。換個表述法:其實,祖國就是在這裡生、在這裡長的故鄉,只不過這個故鄉更大些罷了,這裡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頭。***答案不唯一,只要意思對即可。前一問1分,第二問2分。“更大的故鄉”、“生命的源頭”兩個要點各1分***

  ***2***因為白雲蒼狗、世事滄桑,還由於中年之後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變了。

  ***如果不用原文,自己組織文字也可以,只要意思對即可******2分***

  ***三***

  捅馬蜂窩

  馮驥才

  爺爺的後院雖小,它除去堆放雜物,很少人去,裡邊的花木從不修剪,快長瘋了;枝葉糾纏,蔭影深濃,卻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生存和嬉戲的一片樂土,也是我兒時的樂園。我喜歡從那爬滿青苔的溼漉漉的大樹幹上,取下又輕又薄的蟬衣,從土裡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團團飛舞的小蜢蟲驅趕到蜘蛛網上去。那沉甸甸壓彎枝條的海棠果,個個都比市場買來的大。這裡,最壯觀的要·屬爺爺窗簷下 的馬蜂窩了,好像倒垂的一隻大蓮蓬,無數金黃色的馬蜂爬進爬出,飛來飛去,不知忙些什麼,大概總有百十隻之多,以致爺爺不敢開窗子,怕它們中間哪個冒失鬼一頭闖進屋來。

  “真該死,屋子連透透氣兒也不能,哪天請人來把這馬蜂窩捅下來!”奶奶總為這個馬蜂窩生氣。

  “不行,要蜇死人的!:’爺爺說。

  “怎麼不行?頭上蒙塊布,拿竹竿一捅就下來。”奶奶反駁道。

  “捅不得,捅不得。”爺爺連連搖手。

  我站在一旁,心裡卻湧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渴望。那多有趣!當我給這個 淘氣的慾望鼓動得難以抑制時,就找來妹妹,趁著爺爺午睡的當兒,悄悄溜到從走廊 通往後院的小門口。我脫下褂子矇住頭頂,用扣上衣釦兒的前襟遮蓋下半張臉,只露一雙眼。又把兩根竹竿接綁起來,做為搗毀馬蜂窩的武器。我和妹妹約定好,她躲在門裡,把住關口,待我捅下馬蜂窩,趕緊開門放我進來,然後把門關住。

  妹妹躲在門縫後邊,眼瞧我這非凡而冒險的行動。我開始有些遲疑,最後還是好奇戰勝了膽怯。當我的竿頭觸到蜂窩的一剎那,好像聽到爺爺在屋.內呼叫,但我已經顧不得別的,一些受驚的馬蜂轟地飛起來,我趕緊用竿頭頂住蜂窩使勁搖撼兩下,只聽“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跟著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門那邊跑,誰料到妹妹害怕,把門在裡邊插上,她跑了,將我關在 門外。我一回頭,只見一隻馬蜂徑直而凶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這復仇者不顧一死而拼死的氣勢使我驚呆了。我抬乎想擋住臉,只覺眉心像被針扎似的劇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著臉大叫。不知道誰開門把我拖進屋。

  當夜,我發了高燒。眉心處腫起一個棗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見。家裡人輪番用了醋、酒、黃醬、萬金油和涼手巾把兒,也沒能使我那腫皰迅速消下去。轉天請來醫生,打針吃藥,七八天後才漸漸復愈。這一下好不輕呢!我生病也沒有過這麼長時間,以致消腫後的幾天裡不敢到那通向後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 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著我。

  過了些天,驚恐稍定,我去爺爺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見他站在當院裡,擺手招喚我去,我大著膽子去了,爺爺手指窗根處叫我看,原來是我捅掉的那個蜂窩,卻一隻馬蜂也不見了,好像一隻丟棄的乾枯的大蓮蓬頭。爺爺又指了指我的腳下,一隻馬蜂!我驚嚇得差點叫起來,慌忙跳開。

  “怕什麼,它早死了!”爺爺說。

  仔細瞧,噢,原來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幾隻黑螞蟻在它身上爬來爬去。 爺爺說:“這就是蜇你那隻馬蜂。馬蜂就是這樣,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幹嘛還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嗎?”

  “你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你。它要拼命的廠爺爺說。

  我聽了心裡暗暗吃驚。一隻小蟲竟有這樣的激情和勇氣。低頭再瞧瞧這隻馬蜂,微風吹著它,輕輕顫動,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撲過來時那副視死如歸的架式;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個英雄……我面對這壯烈犧牲的小飛蟲的屍體,似乎有種罪孽感沉重地壓在我心上。

  那一窩馬蜂呢,無家可歸的一群呢,它們還會不會回來重建家園?我甚至想用膠水把這隻空空的蜂窩粘上去。

  這一年,我經常站在爺爺的後院裡,始終沒有等來一隻馬蜂。

  轉年開春,有兩隻馬蜂飛到爺爺的窗簷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後還在去年的舊窩的殘跡上爬了一陣子,跟著飛去而不再來。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風和日麗之時,爺爺忽叫我抬頭看,隔著窗玻璃看見窗簷下幾隻赤黃色的馬蜂忙來忙去。在這中間,我忽然看到,一個小巧的、銀灰色的、第一間蜂窩已經築成了。

  於是,我和爺爺面對面開顏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訴自己: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

  1.速讀全文,說說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圍繞捅馬蜂窩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我”捅了馬蜂窩 ______________→後院又有了馬蜂窩。***2分***

  3.“捅馬蜂窩”這個詞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2分***

  4.讀文章第一段,有似曾相識之感,它與課文《_______________》中描寫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十分相似。***1分***

  5.文中加橫線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6.捅馬蜂窩一段描寫得緊張而驚險,這從“我”______________、妹妹______________和馬蜂______________等描寫可以形象地感覺到。***6分***

  7.文中加“——”線的句子用了比喻,結合文意理解其運用的妙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馬蜂窩中有百十來只馬蜂,為什麼文章只重點寫了一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從動手捅馬蜂窩到盼望再見到馬蜂窩,他前後的不同表現說明了什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末“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其中“旁人”指的是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應該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處,不要做傷害它們的事情。

  2.爺爺後院有馬蜂窩 後悔捅馬蜂窩

  3.比喻惹禍或觸動不好惹的人

  4.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5.頭上蒙塊布,拿竹竿捅馬蜂窩

  6.捅馬蜂窩的動作、緊張的心理、匆忙的逃跑 怕蜂進屋、關門逃跑 拼死復仇的氣勢

  7.形象地寫出了馬蜂家園被毀,受到傷害後拼死復仇的氣勢。

  8.因為這隻馬蜂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僅蜇了“我”,它的死又與“我”有關。

  9.說明了“我”從捅馬蜂窩這件事中,心靈受到震撼,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10.點明中心,收束全文,使文章的主題得以昇華;“旁人”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