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單細胞生物教學設計

  生物圈中還有肉眼很難看見的生物,他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單細胞生物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描述單細胞生物依靠一個細胞完成生命活動的過程。

  ***二***能力目標

  製作臨時裝片,觀察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關注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二、教學重點

  單細胞獨立完成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

  三、教學難點

  1.單細胞生物完成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

  2.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

  四、教學準備

  1.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少許棉花纖維。

  2.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除了病毒之外,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並且絕大多數生物是由多個細胞所構成的。例如,在我們校園裡種植的各種植物,就是由多個細胞所構成的;又如我們人類,同樣也是由多個細胞所組成的。那麼在自然界中,有沒有一個細胞所組成的生物呢?

  那麼,這些僅僅由一個細胞所組成的生物它們生活在什麼地方?這些生命是如何生存的呢?學完這節課,希望你能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單細胞生物

  出示單細胞生物的圖片──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觀察以下生物,想一想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單細胞生物:生物圈中不少肉眼很難看見的生物,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的特點是個體微小,大多數生活在水域環境中,有些生活在我們身上,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單細胞生物有初步的認識。

  ***三***觀察草履蟲實驗

  單細胞生物僅由一個細胞構成,那他們是否能依靠自己的結構特點來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呢?今天,我們就以草履蟲為代表來進行探討。

  1.從草履蟲的培養液的表層吸一滴培養液,放在載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草履蟲。

  【設計意圖】肉眼觀察培養液上層遊動的小白點,認識草履蟲的個體大小。

  2.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的形態和運動。如果草履蟲運動過快,不便觀察,可以先在載玻片的培養液的液滴上放幾絲棉花纖維,再蓋上蓋玻片。然後尋找一隻運動相對緩慢的草履蟲進行觀察。

  3.展示草履蟲圖片,講解草履蟲的形態、運動方向及身體的前、後端,展示模型說明草履蟲的立體形態。講解草履蟲具有表膜***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具有細胞結構。

  【設計意圖】看到草履蟲的細胞結構,明確認識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

  ***四***草履蟲如何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出示草履蟲的結構圖片。

  ***1***草履蟲如何運動?在草履蟲表膜上面有許多纖毛,這些纖毛就相當於草履蟲的“腳”,靠纖毛不斷的擺動而在水中旋轉前進。纖毛的作用是:運動。

  草履蟲的運動不是隨機的,也會覓食和逃避敵害,也就是可以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2***草履蟲如何獲取營養呢?草履蟲具有口溝,可以從環境中獲取食物,並通過消化泡消化食物,以獲得營養。

  ***3***草履蟲可以通過胞肛、伸縮泡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我們觀察草履蟲的時候,為什麼從草履蟲的培養液的表層吸取培養液呢?草履蟲為什麼集中在上層呢?草履蟲的生活需要呼吸,需要氧氣,而與空氣接觸的培養液上層含有較多的氧氣。草履蟲是靠表膜完成呼吸的。

  ***5***展示草履蟲分裂生殖、接合生殖的圖片,講解草履蟲的繁殖,並說明它也有遺傳變異的現象。

  2.草履蟲只有一個細胞,是單細胞生物。它具有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徵,可以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設計意圖】初步理解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五***其他單細胞生物

  1.展示衣藻的圖片講解,像草履蟲這樣的單細胞生物還有很多。衣藻的身體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它也具有精緻和複雜的結構以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2.出示眼蟲、變形蟲的圖片。

  【設計意圖】提供更多的事實,支援“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的重要概念。

  ***六***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1.小瓜蟲危害魚類。

  2.赤潮。

  ***七***課堂練習

  【設計意圖】課堂評價。

  初一生物單細胞生物教學反思

  相對於原有教材,20XX版新七上教科書的《單細胞生物》一節有如下改動:1.增加了關於眼蟲的介紹,並作為該節的引入,提出了單細胞生物為何能夠獨立生活的問題。在課後練習中,對眼蟲的分類地位進行了開放性的討論。2.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進行了重新繪製。新圖更大,更清晰,更有立體感。該節的另一重點內容:對單細胞生物與人類關係的討論沒有變化。華附的董鳴鳴老師將怎樣實施教學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走進了華附初一***1***班教室。

  在課前,是學生自定主題的演講。這是董老師課堂的一個特色。一位男生演示了自己做的PPT:《蔦蘿》,也就是那種絲狀裂葉,開五角星型紅色花,俗稱“五角星花”的攀援花卉。該生由“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頭上紅軍帽的五角星引入,圖文並茂介紹了這種植物的生活史、特徵和相關文學作品,水平相當高。該活動需時約五分鐘。

  隨後,董老師組織學生複習了多細胞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口述***,簡介了常見多細胞生物的名稱,然後介紹了草履蟲的細胞結構名稱與作用。在介紹完畢後,董老師要求學生在草稿紙***學生代表在黑板***繪製草履蟲結構圖並標註結構名稱,教師本人也同時在黑板上繪製。華附學生很厲害,過目不忘,普遍畫得很好。接下來,師生討論兩個問題:1.草履蟲怎樣生活。2.草履蟲對環境有怎樣的影響。學生髮言很熱烈。最後,董老師播放了一段介紹各種原生動物的視訊。

  課後,我與一起跟崗的趙惠蘭老師交換了意見。學生課前演講是個不錯的形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由於是輪流進行,每節課一人,並不會佔用學生過多的時間。但是如果學生演講主題能夠有一個範圍的限定,例如與本章或本單元的主題相關,是否會更有利於演講者和聽眾們當下的學習呢?

  對於眼蟲,董老師的課堂上並沒有提及。雖然單細胞生物的身體結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圍繞眼蟲開展一些學習活動的。例如可以在講完草履蟲後,比較一下眼蟲和草履蟲結構上的異同,再推測一下眼蟲的生活方式,這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另外,在課堂上主要使用的是靜態圖片和文字敘述值得商榷。對於肉眼無法觀察的單細胞動物,學生並沒有相應的生活經驗,教師應提供儘可能多方面反映單細胞生物的直觀教學材料,例如模型、視訊,既能使學生有直觀的體驗,也為下一節在實驗室觀察草履蟲打下了一個基礎。

  最後,草履蟲的應激性反映也是一個教學重點,在本節課堂上應該分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討論。

  當然,世上沒有最好的教學設計,只有最合適的,以上想法,也許只適合我自己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