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翻譯

  初一語文文言文難度加大,同學們要準備哪些文言文的翻譯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世說新語》兩則

  1.《詠雪》翻譯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長兄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過寫詠雪,表現了謝道韞的聰明智慧,才華出眾。

  2.《陳太丘與友期》.翻譯

  陳太丘跟一個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裡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3.《雖有嘉餚》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翻譯: 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4.《論語》十二章翻譯

  一、孔子說:“學了又按時複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二、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了?”

  三、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才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矩。”

  四、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並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可以成為老師了。

  五、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便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六、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七、孔子說:“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

  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八、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九、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

  十、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

  十一、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十二、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5.《觀滄海》翻譯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海水多麼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執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翻譯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遊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碧綠的江水向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春潮正漲,兩岸江面顯得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紅日衝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風拂面。***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家書要傳到哪裡呢?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翻譯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湖水漲

  潮時剛好與堤齊平,白雲在天空的低處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幾隻早出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樹,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銜著春泥在築巢。***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一些多彩繽紛的春花***野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我最愛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欣賞得不夠 ,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斷橋白沙堤。***

  《天淨沙 秋思 》翻譯 枯藤老樹昏鴉,***枯藤纏繞的老樹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幾戶人家, ***

  古道西風瘦馬。***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孤獨的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早已落下,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天涯。***

  6.《河中石獸》翻譯

  滄州南面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經歷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搖著幾隻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裡,沒有痕跡。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裡教書,聽了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鬆又輕,埋在沙裡,越沉越深。沿著河邊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信服它是正確的言論。

  一個老河兵聽了這話,又嘲笑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游尋找它們。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鬆又輕,水衝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衝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裡。像這樣衝擊,石頭再轉移。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按照他的話,果然在幾裡外尋到了石獸。那麼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難道可以根據一個方面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