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虛詞用法彙編

  文言文教學承載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學生打好“精神底色”的重要使命,其中虛詞是高中語文文言教學的難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文言虛詞也字用法

  ***一***句末語氣詞

  1.表示判斷語氣。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2.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① 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①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過秦論》***

  ②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② 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

  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①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③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①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

  ②當相與共謀之,勿令姊有窮途之慮也。***《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二***句中語氣詞。表示舒緩語氣、停頓。

  ①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②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

  ***三***固定句式【……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意思是“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啊”

  ①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詩經》說:‘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到。’——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

  ②其李將軍之謂也。 ***《李將軍列傳》***

  譯文:大概說的就是李將軍吧。

  ***四***複音虛詞【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

  例:①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觸龍說趙太后》***

  ②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病梅館記》***

  ③豈獨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高中語文文言虛詞則字用法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係。譯為“就” “便” “於是”,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例如:

  ①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鴻門宴》***

  譯文:項王說:“真是勇士!賞給他一杯酒。”***旁邊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

  2.表示條件、假設關係。用在前一分句,譯為“假使”“如果”;用在後一分句,譯為“那麼”“就”“要是……就” “便”。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譯文: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禍害,這個國家常常會滅亡。

  ②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譯文:***假如***我從前不作這種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①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譯文:木材經墨線劃線***鋸出來***就直,金屬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

  ②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譯文:道路平坦並且近的地方,遊人就多;道路艱險並且遠的地方,到的人就少。

  3.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可是” “卻” “反而”。

  ①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譯文:對於他們自己呢,卻以跟老師學習為恥辱。

  ②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譯文:手剛剛鬆開,它卻又猛然跳起逃走。

  ③欲速則不達。 ***《論語•子路》***

  譯文: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

  4.表示並列關係。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裡,表示分句之間是並列關係。可譯為“就”,或不譯。

  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譯文: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足以使人羞恥;以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

  ②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譯文:小的可以得到邑鎮,大的可以得到城市。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 “就是”。例如: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譯文:這就是***登臨***岳陽樓***所見到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啊。

  2.表對已然或發現的強調。可譯為“已經” “原來”“原來是”“原來已經”。

  ①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譯文:我慢慢地視察,原來山腳下都是石頭的洞穴和裂縫。

  ①及諸河,則在舟中矣。***《殽之戰》***

  譯文: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經登舟離岸了。

  ***三***⑴動詞。相當於“效法”,“依據”。⑵名詞。相當於“準則”。 ***實詞***

  ①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周易》

  譯文:黃河出現了背上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圖形的神龜,是祥瑞的兆徵,伏羲依據“河圖”畫出了先天八卦,周文王依據“洛書”畫出了後天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