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文章

  作為作家,林清玄是臺灣作家中高產、多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活珍珠

  在夏威夷的夜間市場,有一些賣活珍珠的攤子。

  攤子上擺一個木桶,桶中有水,水裡都是珍珠貝,每個珍珠貝賣七元美金,由觀光客自己挑選。

  珍珠貝選好後,小販把珍珠貝挖開,當場摸出一粒珍珠,就好像開獎一樣,運氣好的摸到很大的珍珠,旁邊的人就會熱烈地鼓掌。

  小販說,這些珍珠都是同一時間種在海里的,但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圓,有的歪歪扭扭,連種珍珠的人也不知道原因何在。

  由於挖活珍珠貝實在很殘忍,我很快就離開了,想到那種在珍珠貝里的砂石會長出不同的珍珠,在人間的生活也是一樣,同樣受傷與挫折,總有一些人能長出最美、最大的珍珠。

  人也要像珍珠貝一樣,養成重塑傷口的本事,轉化生命的創傷,使它變成美麗的珍珠。

  人生的傷痛就是活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煥發晶瑩的光彩;不能轉移,就加速了死亡的腳步。

  篇2:瓠仔也好,菜瓜也好

  陪太太到市場買菜,很驚異地發現絲瓜的價錢比瓠瓜貴,幾乎貴上兩倍,這使我想起老先覺講的話:“人若在衰,種瓠仔,生菜瓜。”這句話翻譯成國語,意思是說:人如果在很倒黴的時候,種部瓜下去,收成的時候也會長出絲瓜來。

  我對太太講:“這一句臺灣諺語應該改成‘人若在衰,種菜瓜,生瓠仔’。或者‘人若在好,種瓠仔,生菜瓜’。只可惜沒有押韻吧!”

  其實,在真實的生活裡,瓠瓜也好,菜瓜也好,只因人的分別心才產生貴賤。何況,“種部仔,生菜瓜”在現代的耕種接植的技術上,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

  我有一個朋友在外雙溪的山上種花,他最有興趣的事情是發現花的新品種,有時為了遊戲,也做一些接校培種的試驗。他說:“只要把絲瓜藤接在部仔的頭***根***上,就可以同時長出絲瓜和瓠仔,甚至長出冬瓜、西瓜都很簡單。”

  他開玩笑地說:“種瓢仔,生菜瓜,是連上帝也沒有想過的事,我們卻輕易就做成了。”

  朋友帶我去看他的花園,裡面遍植杏花和杜鵑,由於不斷培種、育種、接枝的試驗,他的花園中五彩斑斕,幾乎到了難思難議的地步。朋友說:“一個種子埋在土裡,基因雖不改變,只要我們在培育、接枝上努力,可以開出完全不同的花!”我在心裡驚呼起來:這不就是覺悟嗎!一個人在覺悟的當念,並不是去改變它的種子,而是去嫁接,希望在俗世的種子上開出清淨的花來。

  時常有人問起我關於因果的真實,若從因果不迂曲的道理來看,因果是絕不改變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是絕對的,絲毫沒有商貸的餘地。但這是指完全沒有培育、接枝的努力,只是順其自然的結果。

  假使我們能努力做更好的培育工作,接上更好的枝椏,那麼在腐樹上種出最名貴品種的蘭花,不僅可能,也是可為的。

  “覺悟”與“因果”的關係並不難釐清。

  朋友又帶我們去參觀他種蘭花的地方,最名貴的達摩蘭,他就種了十幾盆。他說,對於蘭花,他是一視同仁,平等待之,因為蘭花本無貴賤,全是商人炒作的結果,種蘭花原是文雅的美事,在價錢炒作下,卻成為最庸俗可鄙的行業,令人痛心。

  “開春的時候,蘭花開得太多,我把花剪下來,像金針菜一樣,炒成一大盤,和孩於一起吃,小孩邊吃還邊嫌太苦呢!”聽朋友說,使我們都忍不住咋舌,轉念一想:蘭花與青菜何嘗有什麼貴賤?我們可以用菊花、茉莉泡茶,以玫瑰、桂花做酸梅汁,用蘭花炒菜又有何掛礙呢?

  從外雙溪回來,朋友送我一盆拖鞋蘭,經過一個多月,開出一朵酷似拖鞋的蘭花。我想:這麼美的蘭花,口、什麼蘭都可以的,或者想一個“觀音蘭”“文殊蘭”“釋迦蘭”“淨土蘭”“弘一蘭”,呀!對了,叫現在比較熱門的“證嚴蘭”“聖嚴蘭”“惟覺蘭”“星雲蘭”什麼的,說不定會有千萬元的身價也說不一定。

  蘭花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我每次看到那一朵盛開的蘭花,想到絲瓜比瓠瓜更貴,絲瓜與瓠瓜能長在同一個枝藤上,就覺得生命應有更深入的觀照與思維,要常常有多元的觀照與逆向的思考,才不會在固執。僵化、單一的見解中淪陷。所謂菩提者,常在提升與超越;所謂般若者,常有彈性與柔軟;所謂空性者,掃除了一切的盲點、暗影與欲求;有如湛明的天空。

  春假時,閉門讀《孟子》,發現《孟子》裡有許多多元觀照與逆向思考。

  “持其志,毋暴其氣。”——這是理直而氣和。

  “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這是以平等心看待國王或百姓。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也。”——這是時常做自我觀照,理直,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道,是人的仁義,而不是另有一個地方,一條路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一旦赤子之心失去,就很容易變成小人了。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有為不容易,有所不為更難。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人雖然有平等心來看萬物,但萬物各有特質,是正常的情況。

  “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修行者與凡夫俗子的不同,也是在此呀!

  我們學習佛法的人,很容易因為心靈的僵化,把法看成固定的東西。其實,生活中就有無盡的蓮花藏,古賢聖哲的言語處處洋溢著清涼的玄機。

  瓠仔也好,菜瓜也好,要怎麼收穫,就那麼栽。

  生活也好,佛法也好,要那樣覺悟,先那樣觀照。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清涼的也好,混濁的也好,清涼的洗滌了我在紅塵中灰塵滿布的心靈;混濁的琢磨了我那些粗糙的砂粒,使那內在的鑽石發出光芒!

  悲願如菩薩鑽,道心是金剛石,有鑽石的心,看什麼事都好!

  篇3:戲與夢

  一位在電影上都演出完美愛情的女明星,現實生活的感情卻一再遭到挫敗。

  當她接受記者的訪問時,感慨地說:“演了這麼多年的戲,設想到演自己是最辛苦和失敗的,因為演別人時可以根據劇本的情節來演出,但是演自己時,卻沒有寫好的劇本,沒有彩排,也沒有NG,一旦演壞了,就要承擔所有的責任。”

  因此,她說:“演別人容易,做自已難。”

  讀了這個報道,我的感觸很深,大凡世事皆是如此,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站在岸邊時容易客觀,身陷洪流時就會迷亂了,在現實社會,我們可能看到心理學家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心理情結;專門為人解答婚姻愛情的人,自己的愛情婚姻可能一塌糊塗。

  由於真實人生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所以要緊的是活在眼前,讓每一個眼前都活在最好的狀況,承擔此刻的責任,那麼結局即使不能完美,過程也沒有遺憾了。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生命最有趣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

  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

  篇4:澈如水晶

  從花蓮回來,走蘇花公路,到崇德隧道口附近,看到幾個工人在排石板階梯,他們專注的神情吸引了我,我便下車了。

  工人用一種近乎悠閒的樣子排石板梯,他完全不用水泥或任何粘接物,他只是把造型都不同的石板沿山坡調整,讓石板密實在山坡上,並與下一個石板接合。

  這看起來不甚費力的工作,事實上是孕含了極獨運的匠心,以及全副的精神,工人必須要完全瞭解每一塊大小不同的石板和每一寸不同斜度的山坡才做得到。

  不遠處,就是海了,一層青、一層藍、一層靛的,完全沒有汙染的海。

  “這石階可以通到海邊嗎?”怕驚擾了他的工作,我小聲的問工人。

  他正一分一分地挪著手上的石塊,約三十秒後,他頭也沒抬地說:“往下走,轉兩次彎,就到海邊了。”

  我興奮地沿石階跳躍而下,心情歡愉像一個孩子,我發現階梯的兩旁開滿牽牛花,比平常看到的還要碩大,是最美麗的淺紫色,色澤清麗,還帶著今天清晨的露水。

  到了海邊,看到海岸的卵石美麗不輸給牽牛花,粒粒皆美,獨一無二。一艘漁船正順著波浪在海岸不遠處載沉載浮。

  我蹲下來撿石頭。

  我向來都喜歡海邊的卵石,因為這些石頭從來沒有隱藏,也不故意顯露,它只是在海岸如實呈現它的美與風采。它不怕人笑,也不排斥別人的掌聲。

  這石頭、這海洋、這路邊的牽牛花、這專心排石階的工人,都如是如實地在演出自己,既沒有隱藏,也沒有顯露。這樣一想,使我震驚起來:呀!呀!原來我們身邊最美的事物,無不如實、明白、澈如水晶。

  只可惜這水晶映現的沛然永珍,凡俗的眼睛都把它當玻璃來看待。

  如果我們要看見這世界的美,需要有一對水晶一樣自然清澈的眼睛;如果我們要體會宇宙更深邃的意義,則需要一顆水晶一樣清明、沒有造作的心。

  篇5:夢打破了

  我買了五個手拉坯的瓷盤,是在路邊看見,並不是什麼名家的作品,它是寶藍色的底,上面寫著白色的“風、花、雪、月、夢”,每盤各書一字。

  通常我特別喜歡的東西都不是很貴的,因為貴而喜歡是平常的心,廉而寶愛才算特別。風、花、雪、月、夢的盤子,我每次看見,都彷彿有什麼東西被喚醒,就有喜歡的心情。

  我把它們拿來盛裝茶點,招待朋友,就像連盤子也是最好的招待,每一回,吃到物窮字現的時候,會有一聲驚呼,如同暑中聽風、沙漠開花、三月融雪、偶然見月、得一好夢。

  有一天,我的孩子倒瓜子要招待客人,突然驚呼:“夢被打破了!”一室詫然,才知道是打破了寫著夢的盤子。失去夢,就只剩下風花雪月,真是令人惋惜。

  “沒關係,我們頂去補一個夢。”我安慰孩子。

  後來我們再也沒有找到夢的盤子,甚至賣風花雪月夢的攤子都找不到了,如夢相似。

  如今我每次看“風花雪月”的盤子,就想到打破的夢。在實際的生活,夢是多麼重要,無夢的人生是多麼枯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