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個什麼人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他作為政治家,在政治上頗有名望。他早年步入仕途,目睹了北宋王朝的積貧積弱,他和好友范仲淹一起,向皇帝上書要求推行改革。他認為,當時社會最嚴重的問題是因為腐敗。北宋王朝揚文抑武,造成長期冗官冗員的現象。他和范仲淹一起針對這些問題發起改革,結果改革失敗,兩人雙雙被貶。不久,歐陽修又被召回,和范仲淹,韓琦等人重新推行改革,史稱“慶曆新政”。但依舊被保守派擊敗,歐陽修再次被貶。之後,在皇佑元年,歐陽修被當時的皇帝重新任用,參與編寫史書。

  歐陽修還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事實上,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遠遠超過他在政治上的。他和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並和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國二十五史之一的《新唐書》就是他主持修訂的。歐陽修在文風上,繼承和發揚了韓愈的古文運動,主張文章平易明瞭,言之有物。當時和他針鋒相對的學派是“太學體”,這種體裁的文章,都擅長玩弄古語,咬文嚼字,歐陽修最反對的就是這種文體。他認為,寫文章應該嚴謹平易,通俗點說,就是要讓人看得懂你在寫什麼。所以即使是他的散文,歐陽修也幾乎都實實在在地寫了一些事情。

  據說,唐宋八大家有五位都是出自他的門下,可見其在文學界地位的傑出。而正是因為他,為當時的大宋王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中國的文學史,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歐陽修的性格怎樣

  歐陽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響很大,歐陽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親言傳身教的原因。他的母親是大家閨秀,識字懂禮節。他和母親從小寄居在叔父家裡,知道叔父家裡拮据,他母親就通過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兒子,並教育歐陽修一定要有志氣,千萬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學會苦中作樂。他的母親還教育他以後做官一定要學他父親,清正廉潔且要寬大處理。

  他三次被貶,但都不以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他很孝順,怕母親一時受不了自己被貶而過艱難的日子。他的母親說:我已經習慣過苦日子,只要你覺得沒什麼,我更覺得沒什麼。他第一次被貶夷陵,這個地方更似蠻荒之地,條件極差不說,冤假錯案不少且包括師爺在內都沒什麼文化。他積極改善夷陵的不良現象,提高官吏的文化水平,減少冤假錯案,受到百姓的稱讚。第二次貶官到經濟較好的地方,不與富商與其他官員來往,反而開發旅遊,有空飲酒作詩自得其樂。第三次被貶已是晚年,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歐陽修的品德很高尚,離不開他有一位賢德的母親。他做官敢於諫言,離不開他母親的薰陶。他做官寬大處理,離不開他有一個清廉的父親。他耿直敢得罪權貴,所以才三次被貶。

  歐陽修的三上是什麼

  歐陽修一生,註定和三有不解之緣。他宦海沉浮,三起三落,更有他《歸田錄》裡面記載的關於他寫文章的“三上”。何謂“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

  歐陽修“三上”的出處:《歸田錄》第二卷。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最後一個國王錢俶的第二個兒子錢惟演,他出生在帝王家,榮華富貴自然不在話下。但是他生平沒有什麼愛好,只喜歡讀書。在洛陽的時候,他曾對自己的下屬們說:我這輩子唯獨喜歡讀書,當我坐著的時候,我就讀先秦的諸子百家的經書和史書,我躺著的時候,我就讀各類雜記,上廁所的時候,我還在讀小辭和各種曲子。我大概就沒有把書放下的時候。

  和歐陽修同一時代的文學家謝絳也說:他曾和宋公垂同在史院的時候,看到他每次上廁所都一定要帶上一本書去讀。讀書的時候,聲音那個響亮啊,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聽見,好學到這種地步的人真是難得啊。這時,歐陽修就對謝絳說:我也是這樣啊,我這輩子所寫的文章,多半都是在馬上、枕上、廁上,恐怕只有在這三個地方,才能讓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想文章了。

  作者歐陽修從錢惟演和宋公垂兩人的讀書故事裡,又補充提到自己寫文章的“三上”,目的在於告訴我們兩個道理。第一:讀書要勤奮刻苦。不能放棄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哪怕是在走路,睡覺或者上廁所。第二:寫文章要平心精心,不可浮躁。歐陽修的三上,都是極其私密,很少會被人打擾的可能。尤其是在上廁所的時候,而人世複雜,難得有安寧的時候,但也要用極少的空閒時間,讓自己靜下心來,構思出絕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