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故事

  逆境是磨練意志的熔鋼爐,困苦是完成人格的助燃劑,理想是建設人生的航標燈,信心是到達目標的原動力。性格像三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情感像西遊,九九八十一難,方才取得真愛;事業更像紅樓,總有人把它奉為攀登,耗費畢生精力;人生最像水滸,管你有多轟轟烈烈,最終一切被平淡招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

  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教授羅伯特?科恩斯的“眨眼雨刷”設計技術被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用陰謀剽竊,為了捍衛自己的發明權,羅伯特?科恩斯決定起訴福特公司。這是一場一個人對一個汽車工業巨頭的訴訟,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相信他能贏,以致當年幫他申請專利的朋友都棄他而去。最後,就連一貫支援他的妻子也為了6個孩子的成長不得不離開他。

  一個小人物的大成功在這個過程中,他還遇到了讓人眩暈的誘惑:福特公司做出從40萬美元到100萬再到3000萬美元以私下了結此案的提議!

  第一次面臨40萬美元的誘惑時,他的態度非常堅定:“如果讓這些人逍遙法外,我以後還怎麼教育我的孩子堅持真理?”

  第二次面臨100萬美元的誘惑時,他的回答是:“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 那就是福特公司要在報紙上公開承認他們剽竊了我的發明。”

  第三次,是12年後,6個孩子都已長大。由於他不懈的堅持,被妻子帶走的孩子從誤解到支援,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他,也不再像當年那樣不顧一切,而是學會了考慮家人的感受。因此,當福特汽車公司派來的律師告訴他,願意以3000萬美元私了時,他轉身看著正在幫自己整理訴訟材料的孩子們。這時,正值青春期的小女兒帶頭說:“不!爸爸。我們不要!”緊接著,他的大兒子非常堅定地對那個律師說:“請你出去!”

  那瞬間,羅伯特?科恩斯由緊張轉為鬆了一口氣,甚至有一點兒得意。很顯然,他無形中為兒女樹立的堅持真理的榜樣已開花結果。

  如果想告倒福特,需要鉅額費用,請不起律師的羅伯特?科恩斯只能連續幾年埋首圖書館自學法律,法庭上,則由他自問自答去為自己辯護。

  這一次,羅伯特?科恩斯勝利了。他的勝利不僅是個人的,也是一個群體的。那樣的時刻,那樣的以卵擊石的勇氣和自信會讓你無法不肅然起敬。電影中, 法庭外,很多發明專利被侵權的小人物關切地注視著羅伯特一案的進展。他們把他看成自己的代表,羅伯特昂揚的鬥志,為捍衛自己、捍衛公平正義而堅持的勇氣,讓所有人欽佩不已。對很多人而言,這個成功的代價太大、太不值得了,從經濟上考慮更是如此。但是,那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成功的真正意義,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成功或名譽上的成功,這更是道義和信念的成功,這樣的成功是無價的,它帶給人的不是簡簡單單的成就感,而是做人的尊嚴、價值和意義感。

  其實成功沒有懸念,不過就是目標正確+勤奮+頑強+能夠抵禦誘惑。對大多數有志成功的人來說,前三項都還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最後一點就不那麼容易了。因為,這最後一點往往成為區分小成功與大成功、短期成功與持續成功的標誌。

  環顧當今許多短期成功者,缺乏的多是抵禦誘惑的能力。誘惑之所以難以抵禦,原因在於它直抵人性的弱點。而羅伯特?科恩斯的成功就在於他在誘惑面前的執著堅持,從而成就了一個小人物的大成功。

  二

  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裡,十二歲讀小學五年級的上學期時輟學。因為一直喜愛文學,沒事的時候,她就找出父親舊箱子裡的藏書,捧在手上貪婪地閱讀。

  在她十六歲那年,姐姐為了生活,決定外出打工。那天,她望著姐姐瘦弱的身子揹著一個比她還要沉重的包,艱難地走出田間小道,一股憂傷湧上心頭。要不是家裡窮,幾畝薄田維持不了生計,姐姐也不用出去受苦。她暗暗責備自己沒用,不能為家裡分擔一點負擔。

  一天,她在讀完箱子裡的最後一本書後,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為什麼光看別人的書,自己不寫呢?說不定寫出來,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從那天起,她拿起了筆。

  一個只有小學五年半學歷的小女孩打算寫書,這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呀。有人說她不自量力,也有人說她寫十年也不會有什麼結果,還有她的家人也百般反對。面對種種壓力,她選擇了堅持。

  由於文化基礎太差,一下筆就遇到了許多困難。有不會寫的字,不懂的詞,她就去查字典。一本幾代人用過的《新華字典》被她翻爛了。

  山裡人農活多,她總是利用空閒時間,伏在窗前的破縫紉機上寫作。稿子寫了一摞又一摞,裝訂得整整齊齊的手稿有一尺多厚。由於沒有電腦,她每寫一部小說都要經過多次修改和謄寫,一部30萬字的小說,要抄寫100多萬字。

  父母被她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從反對到全面支援她。

  經過三年的努力,她終於完成了第一部武俠小說。她試著往出版社投稿,可是由於武俠市場萎縮,這部花了無數心血完成的作品最終遭到了埋沒。

  姐姐聽說這件事後,勸她寫一些小稿。於是,她試著給一家雜誌投了一篇愛情短文,半個月後,稿子被退了回來。原因是:不符合雜誌風格。

  父母手頭拮据,沒有多餘的錢給她提供紙筆,她便偷偷地跑到垃圾堆裡揀廢品,買來最便宜的草紙,用刀子裁成一張張的紙片,裝訂成本子。夏天,家裡沒電扇,她被蚊子咬得滿身是包;冬天沒有取暖器,兩隻手凍得像包子。有一次,在裁紙的時候,她還不小心被刀子劃傷,流了很多很多的血……

  寒來暑往,轉眼五年過去,她憑著頑強自學和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創作了七部長篇小說,字數達到兩百多萬。可是由於鄉村資訊閉塞,寫出的手稿一直沒有找到婆家,她苦心創作多年,仍然一無所獲。村裡人都笑她做白日夢,有的還勸她早點談個朋友嫁了算了。

  然而,她不甘心成為等嫁、等死的“二等”人,她想做些有價值的事。她認為,雖然寫書還沒獲得什麼效益,但至少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一種享受。

  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她也悲傷過,絕望過,可是想到辛苦了這麼多年,在夢想還沒有實現之前,絕不能輕言放棄。

  無數次投稿失敗,使她認識到手寫稿的落後。於是,她進入了武漢一所比較便宜的電腦學院學打字。

  她報的是計算機中級班,班上幾十名學員大都是讀過中專或者大學的,她是唯一的“小學生”。因此,在學習上她與別人有很大的差距。剛開始,她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不會。經過幾個日夜不眠不休,她才背熟字母和字根。一個月後,電腦老師公佈全班同學的學習情況。別人每分鐘打40多個字,而她每分鐘只能打15個字。她意識到,自己該努力了,絕不能白白浪費有限的時間和父母的血汗錢。從那天起,她非常刻苦。每天一上機,一雙手就在鍵盤上飛舞。累了她也不歇,坐得腰痠背痛,也不起來活動一下。晚上休息的時間,她還用一個硬紙盒做成鍵盤的樣子,在上面畫上鍵位,雙手不停地練習。結業那天,她以每分鐘117個字的速度贏得全班學生和電腦老師的讚賞,光榮離校。

  她原想打年把工,買臺電腦再創作。然而,家裡突然寫信來說,父親的腿摔傷,需要人照顧,她只好輾轉回鄉,繼續用筆創作。雖然寫作路上清貧而艱苦,可她矢志不渝。

  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年後,她迎來了一位出版社編輯的約稿,試著投了一部反映打工者生活的作品,兩個月過去,她終於接到該書審查通過,准予出版的好訊息。

  書出版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人們讚譽她是“改變命運的典範”,說她的精神值得學習。該區的一把手還親自送了一臺電腦鼓勵她繼續創作。現在的她,通過自身的努力走出了鄉村,在大城市取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這個人就是鄂州市農民女作家陳家怡。她之所以能實現夢想,是因為她堅持走自己的路,把別人的打擊當做創作的動力,其鍥而不捨的精神十分可貴。如果之前她遇到困難就放棄了,將一輩子碌碌無為,永遠也嘗不到甘甜的果實。所以說,不管做什麼事,一定不能半途而廢,堅持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