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杯數學學術論文

  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數學教學與數學思維

  【摘要】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獨立思維能力,發展智力和陶冶個性品質,數學思維問題是核心問題。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必須研究數學思維規律,重視數學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以便在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思維; 持續 ; 誘發 ;

  能力從中學數學的教學目的來看,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獨立思維能力,發展智力和陶冶個性品質,數學思維問題是核心問題。蘇聯教育家期託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當前,在數學教學改革中,數學思維是根本的東西。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必須研究數學思維規律,重視數學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以便在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數學思維的本質與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性

  數學思維實質上就是數學活動中的思維。對此,可以這樣理解:“其一,是指一種形式,這種形式表現為人們認識具體的數學學科,或是應用數學於其他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等的過程中的辯證思維;其二,應認識到它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是由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及數學用以認識現實世界現象的方法所決定的,同樣,也受到所採用的一般思維方式的制約。”

  在數學學習中,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加深和抽象概括水平的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也逐步由直觀行動思維發展到具體形象思維,再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當然,由於數學思維活動的複雜性,這三種思維成分之間往往又能互相滲透。

  初中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發展具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抽象邏輯思維日益發展,並逐漸佔有相對優勢,但具體形象思維仍然起著重要作用;第二,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展,他們往往喜歡懷疑和爭論問題,不隨便輕信教師和書本的結論。當然,初中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是很不成熟的,還很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這些缺點是和他們的知識經驗的不足相聯絡的。而高中學生的數學思維達到了更高的水平。首先,思維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並開始形成辯證邏輯思維。如果說初中學生的數學思維還屬於經驗型的話,那麼高中學生的思維則已明顯地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占主導地位。

  其次,思維具有鮮明的意識性。注意力更加穩定,觀察力更加精確,更加深刻,能夠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是怎樣發生的?怎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持續發展?我以為,教師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的實質是最短的時間,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智慧,達到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特點,結合不同階段的具體教學任務和要求,知識本身的主次、難易及學生個性差異等情況,針對所要解決問題的矛盾特殊性,選擇和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用卓有成效的啟發引導,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持續發展。

  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和求知慾望,是能否積極思維的重要的動機因素。要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身的興趣。

  在數學問題情境中,新的需要與學生原有的數學水平之間產生了衝突,這種認知衝突能誘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合適的問題情境,成為誘發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動力因素。

  例如,用拆項法因式分解,可設計如下的誘發過程。

  教師: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分解X6―1的因式。

  學生甲:X6―1= ***X3***2―1

  = ***X3+ 1******X3―1***

  =***X+ ******X―1******X2+X+1******X2―X―1***

  學生乙:X6―1= ***X2***3―1

  =***x2―1******x 4++X2+1***

  =***x+1******x―1******x4+x2+1***

  教師:為什麼答案不相同呢?

  這一問,立即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思維活動起來了,可能還會引起爭論。在經過檢查,發現兩種解法均未發生錯誤後,在學生中一定會產生猜想。

  學生:也許X4+ X2+1還能繼續分解下去,得到

  ***x2+x+1******x2一x+1***

  教師:你能驗證這個猜想嗎?

  學生:只要利用多項式乘法公式就可以加以驗證。

  我們得到,這裡為用拆項法分解因式創設了合適的問題情境。問題的實質是X4 +X2+1如何分解,但教師不是直接向學生提出這一問題,而是利用不同的分解方法,將X4+ X2+1分解隱含其中。由於學生受到乘法演算的啟示,多數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夠用拆項、分組、配方的方法加以分解。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緊扣課題,不要故並玄虛,離題太遠。衡量問題情境設計好壞的標準,首先是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其次是要直接有利於當時所研究的課題的解決。

  3啟發引導,保持思維的持續性

  在合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怎樣才能保持這種積極性,使其持續下去而不致於中斷呢?

  第一,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學習是通過思考進行的,沒有學生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而思考問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實驗表明,思考時間若非常短,學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簡短,但若把思考時間延長到5秒或更長一些時間,學生就會更加全面和較為完整地回答問題。當然,思考時間的長短,是與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密切相關的。 目前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後,不給時間思考,要求學生立刻回答,當學生不能立刻回答時,便不斷重複他的問題,或者另外提出一些問題來彌補這個“冷場”。其實,這是干擾學生的思考,“冷場”往往是學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靜,實際上思維活動卻很活躍。

  第二、啟發要與學生的思維同步。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讓學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引導。教師的啟發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因勢利導,步步釋疑,切不可不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維狀態,超前引路,也不可強制。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