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論文發表

  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學已經深入人心,它不僅是一門理論課程,也是一種精神享受,在人們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青島市音樂形象的設計與應用

  一個城市的形象設計既要結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環境、城市格局等硬性條件,也要圍繞城市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歷史傳統、地方特色等軟性條件,這樣才會對城市的形象產生由內而外的全方位烘托。其中,音樂形象的設計及其應用,對城市形象的形成與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一座城市內在歷史文化底蘊和外在視覺外顯的綜合感知提升,也是城市品味、特徵和風格的內在發掘。也就是說,城市音樂形象設計不能孤立為之,而要挖掘、提煉城市內、外資源,以本土傳統音樂及其審美正規化為基礎,圍繞城市建築、雕塑、壁畫等視覺元素,再行或具體或巨集觀的城市音樂形象設計及應用的案例開發。

  一、音樂的固有屬性是城市音樂形象設計的基石

  形象設計應從音樂固有的屬性入手方能真正建構起城市音樂形象的文化品格。音樂是直接作用於人的聽覺又極富想象空間的藝術類型,因此它成為城市形象設計中的基礎性素材或元素。音樂形象的特徵在於可直面感知的直觀性,它無需特殊培訓都可或多或少地能感知;也在於其特殊性,表現為它區別於其它審美藝術的潤物細無聲,即在無意間就可以作用於人心,甚至深達人們的情感深處;對應其功能的娛神感官刺激,也是自古以來中外藝術實踐中最自然的溝通形式,是人類跨語言的重要媒介;而它的具體感知性及多解性,也使其在人類禮俗活動及其情感表達中形成為固有形式與形態。音樂形象的虛擬抽象性,它可以生髮出藝術感受並使這種主觀色彩產生創造性。

  綜上,音樂固有屬性既與城市形象的設計相合,也需要設計者基於音樂固有屬性而生髮城市音樂形象設計,這樣才能為城市形象賦予更多的個性色彩,提升城市的形象品質,為塑造城市美好形象,營造和諧幸福的城市環境做好理論準備。

  標誌性的、良好的城市音樂形象有助於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有助於加強居民的人文素養和對所在城市的熱愛。但缺失個性的城市音樂形象設計使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形象趨同化、雷同化,無特色也是當下世界範圍內城市形象塑造的最大盲點,也成為城市吸引力逐漸消退的詬病。而這些弊端則可以通過特性音樂形象的融入並凸顯,從而逐漸突出城市標誌性的獨特個性,從而使城市形象設計突出城市的特點,如《太陽島上》、《請到天涯海角來》、《大阪城的姑娘》等對各自城市的形象標識性作用。刻畫出城市獨有的形象,必須將音樂固有屬性附麗於城市的物質載體之上,從而避免“千城一面”。認識到音樂形象在城市形象設計上的內涵挖掘作用,使創意個性音樂形象設計介入城市形象開發中,利用音樂的表現手段來傳達城市的特徵,創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人性化的城市環境。

  以青島特色城市形象設計來看,其固有音樂屬性及其內涵挖掘可遵從如下步驟逐步擴充套件及延伸,從而為城市音樂形象建立有微觀、有巨集觀,有個性、有涵容的整體性形象。

  二、地域音樂素材挖掘是城市音樂形象設計的特色基礎

  何佔豪先生說,不瞭解當地的民間音樂你就不瞭解當地的文化與風情,也就不瞭解城市形象特徵。反之,以本土民間、傳統音樂為素材而塑造城市音樂形象具有立竿見影的簡易效果。而本土音樂中,音色又是音樂形象最符號化的標誌之一,對其進行素材化提煉有助於將傳統音樂融於城市音樂形象之中。也有采用抽象其音樂機理的外觀設計進行形象的凸顯,以本土音樂的概念化而予以外形的抽象化,是對本土傳統音樂的巧妙挖掘。青島的城市音樂形象具有如上特色建構的基礎。

  膠東半島上青島有一些在全國叫得響的傳統民間音樂。首批入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青島曲藝“膠東大鼓”至今已有250年的歷史,其獨特韻味使它在全國都有一定影響。世界音樂大師克萊斯勒1923年來煙臺時感其神韻而激發創作靈感並進而創作的世界經典名曲《中國大鼓》就是其魅力的見證。歷史悠久的嶗山道教音樂已有《賞春》、《山丹花》、《泰山景》、《將軍令》、《昭君》、《歸去來辭》、《梅花三弄》等當地人熟知的傳統曲牌,它們與《繡布兜》、《嶗山五更》、《採石放垛子勞動號子》、《漁家苦》、《十二月歌》、《思鄉歌》、《解放青島五更》等民間歌曲的旋律一樣,具有地域音樂形象的符號化特徵。唱腔委婉、題材多樣的平度民歌在《詩經》中就有記載***《齊風》***,這一區域性的風俗歌謠以其個性立於民眾的生活之中,成為青島音樂的代表性形象之一,成為旅遊文化的重要選材之一。可喜的是,青島的民間歌曲、器樂曲、曲藝、戲曲等音樂已被音樂工作者蒐集整理為“整合”,成為可以直接取材利用的城市音樂形象塑造資源。

  基於此,青島的城市音樂形象設計的步驟之一可取材於代表性的民間音樂旋律、節奏、語言音調乃至表演形式,當然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分析、選材,再將其或隱含或外顯與重要場合,使人們在不經意間就能浸潤其優美旋律,感受到其撲面而來的音韻魅力,使得城市的角落裡飄溢著音樂的或明麗或歡快的青島之聲;青島城市音樂形象設計的步驟之二要進行因地制宜,因時不同的通盤考量與個體分設。

  如在外國遊客集中地區,應以原型態的民間音樂植入為其主要方式,讓原汁原味的民間音樂以其特有的泥土芬芳而觸動獵奇心理略勝的“老外”;而在高檔酒店、商場,則要以其現代改編形式放鬆,將其與周圍的不同建築、裝飾等外顯物資融為一體,實現內外兼修的整體性城市形象呈現;步驟之三要精於具體規劃。嶗山道樂適合於景區的背景音樂及休閒酒店、咖啡屋等閒適之所,以嶗山道樂特有的清雅、悠揚帶給所處地人們閒適、輕鬆的身心享受;而“膠東大鼓”則適合於古樸民俗場景中,而廣場寬大場合中也有其適合的樂場;民間歌曲中的號子與小調因其特有的歌腔音調抑揚,適合於歡悅場景的構建。

  將城市音樂形象的設計與城市建築、城市環境緊密結合,實現外在形象與內在蘊涵的相互輝映;還要與城市文化、人文特色相配合,用音樂的潤物之綿力,用精挑細選的特色音樂形象設計來展現青島城市風貌、自然環境之特色。

  三、世界音樂素材融會是城市音樂形象設計特色的擴充套件

  從校園音樂形象的個性化打造,到中型城市音樂形象作品的針對性創作,是近年來城市形象設計日漸凸顯的文化表現,這種現象是多年來只重外形而忽視內涵建構的城市文化策略轉型之體現[12],其深層次學術思考是近年來文化生態構建的發展之表現。而城市音樂形象設計的敗筆也使人們反思此類問題的嚴重後果,其具體體現會因地域而不同,青島城市音樂形象也應考慮到以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作為移民文化特色的城市表現性徵,青島城市區處處洋溢著德國建築的異域情調及德式生活方式及思維模式,表現為華麗的裝飾外表與嚴謹邏輯化,這一核心是筆者全面調查瞭解這座半島化的現代城市形象得出的多維認識,而分析這座城市音樂形象設計中的問題,筆者得出初步架構它富有時代特徵和美學特徵的城市音樂形象設計思路,建立城市音樂形象應用的途徑及策略,使城市音樂形象成為提煉城市文化內涵,推廣城市形象的良好載體。德國古典音樂及其表演形式在青島有其特有的空間,高聳矗立的天主教堂及基督教徒,海邊的大小德式建築,都有著西方尤其是德國音樂放鬆的氛圍。

  因此,融會德國乃至歐洲的古典、浪漫音樂於這些外國建築的外形之內,有助於提升物我相融的和諧氛圍。筆者曾做過問卷調查,觸及到各種不同城市區域中的音樂形象需求,其一是完全德式、西化的音樂形式,包括其演奏樂器及音樂內容,它主要分佈於棧橋、八大關等場所。筆者有意地在此地約請作曲者臨摹一首德國古典時期的鋼琴小品,居然獲得了路人的廣泛認可;而特別創作的一首民間歌曲素材的小提琴作品卻遭到了詫異的目光,可能是其目光在尋找不相容的原因在哪兒吧!其二是改編的西式作品,包括教堂、咖啡館及西餐廳等外國友人聚眾場所。教堂中的傳經佈道自然需要中外融合的音樂作品,而吃喝休閒之所也自然是中外人等混雜,這些場所需要中外兼顧的融合性音樂形象為之相配。其三是現代流行的音樂形式,在酒吧及中外年輕人聚居場所,完全現代化的時令小曲,爵士樂、歐美流行樂等風格的作品成為因地宜選。這些都是移民***或殖民***文化的音樂形象需求。

  為這樣的城市空間設計音樂時,要充分考慮架構富有時代特徵和美學意趣的城市音樂形象的設計思路,建立城市音樂形象應用的途徑及策略:專題創作、特色改編、針對性拼貼等都是形象設計應用的途徑,其策略要多渠道、寬思路地籌措,其內涵及奮鬥目標是將城市特點與特定音樂形象的完美結合,加深居民、遊人、路人等不同群體對城市的認識、瞭解直至熟知。

  當鋼琴、小提琴在青島城市中各處樂飄音繞時,當古典之聲在德式建築悄然飄出時,當民間音樂在青島風俗體驗館熱情綻放時,城市音樂形象設計及應用真正契合於城市文化建構之內,使人們的審美體驗與情感表達以特有載體、平臺實現和諧相融,它不僅在於音樂內在形式與城市外在形式的融會與統一,還在於特色音樂形態與地域文化環境、城市形象塑造在設計及應用上的相映成趣,協調發展,就如同在越地聽著越劇的各種形式的表演就會感到咿呀抑揚的愜意、和諧一樣。

  青島城市音樂形象塑造需要在內容選擇、形式發展、形態的解構與重構上再做細緻規劃。其內容是本土還是西洋,其形式是原型還是改編或新創,其形態是核心內顯還是線性外化,都要因地制宜,相時而動,其基本手法是挖掘音樂形象的本質屬性來表現環境、文化、建築氛圍的相映成趣,而非簡單拼湊的“拉郎配”,不是盲目崇外的“高大上”,更不是城市與音樂“兩張皮”的華麗現代文明堆砌,它應該是內外兼顧、兼修的形象呼應與對等。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