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思想,應該滲透到每一位教師的教學中,不斷地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得到補充和完善。而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必須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才能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下面我就談一下初中化學課實施素質教育的兩點做法與體會。
        1. 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
        一個人的思想素質決定了他的成長方向,要想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人才,思想必須過硬。一方面,要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努力挖掘化學教學內容中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將愛國主義教育和化學知識教學緊密聯絡,融為一體。例如序言部分,從我國古代化學工藝的“三大發明”——造紙、制火藥、燒瓷器,到具有相當規模的現代化學工業的巨大成就:鳥、魚為伴——用隔熱透氣的高分子薄膜制的鳥籠,北京奧運會游泳場館的水立方材料等都能使學生耳目一新,讚歎不已。再如廣西桂林地區溶洞裡那些奇特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等溶洞奇觀,形狀各異,奇妙無比。通過講解,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起強烈的愛國熱情。另一方面,實事求是的向學生介紹我國化學科學的發展、化工生產的技術和裝置水平、礦產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跟世界先進水平的較大差距,培養學生振興祖國化學事業的歷史使命感和為祖國化學事業奮鬥獻身的精神。當學生意識到祖國化學事業的落後和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歷史使命時,就會激發出更高的學習化學的熱情,從而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2. 課堂上注意挖掘學生的自學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的作者埃德富爾曾精闢地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在現代生活中,人類的知識每兩三年就能增加一倍,如果學生在學校裡只注意掌握教材知識,而沒有學會自學本領,一旦接觸新知識,離開教師的講解,就覺得不知所措,就無法將學會未知的知識,當然也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具有極大的自學潛力,關鍵是教師怎樣把學生頭腦中的自學潛力挖出來,然後冶煉成自學的能力。這就需要靠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培養、去指導、去訓練。
        化學知識領域是一個浩瀚的海洋,需要有志之士去遨遊、去探索、去研究。初中化學是啟蒙課,是遨遊化學知識領域的第一個港灣。初中化學知識是有限的,即使學生全部明白了,也只是滄海一粟,那麼作為教師就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上,也就是說教師不應只是讓學生坐在船上,教師為學生掌舵,而應該把掌舵的本領教給學生,讓學生能隨時開啟,盡情遨遊在這神奇的未知領域,從而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裝置中,有兩套裝置很典型:一個是製取氧氣裝置,另一個是製取氫氣裝置,經過分析比較得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礎上聯想實驗室若要製取硫化氫氣體、氨氣、甲烷等,應採用什麼裝置,怎樣收集。這樣做,不僅可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而且為學生進一步上高中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自學化學知識提供了一把鑰匙。
        總之,要想在化學教學中幹出成效,必須從大處著眼,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從小處著手,從點滴做起,從每節課、每道題做起。素質教育貴在堅持,貴在推廣,貴在探索,貴在務實。只要每位教師時刻把黨的教育事業,國家的前途、命運放在首位,定會盡心盡責,為跨世紀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