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策略研究論文範文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沒有掌握體育教學要領,加上部分學校對體育的不重視,體育教學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縱觀人類的發展歷史,很多人不得不承認,人在智力上上算是趨於平衡的,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個性上,不同的人則表現在不同的方面,因此差異也是非常巨大的。面對差異巨大的人類群體,要想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就必須要尊重他們的客觀差異,依據客觀差異的規律,而尋找培養的方法,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就是依據小學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相關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愛上體育的目標和要求。

  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問題

  1.1統一化的教學方式

  統一化的教學方式不單是在鹽城市有這樣的體現,在中國的各大地區應該有這樣的體檢,原因則是中國地區人口眾多,沒有辦法對學生進行個體訓練和指導。然而統一化的教學方式並沒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訓練,沒有依據學生個體的身體素質,以及身體的搭配協調方面考慮,因此鴕鳥化的教學方式和統一化的訓練內容,會使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沒有辦法接受現行的訓練,這樣的體育教學模式,不僅沒有達到鍛鍊學生體質的作用,嚴重時還會危及到學生的個體生命。

  1.2傳統式的體育教學課堂

  一些地區的小學體育老師,為了在課堂當中不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就採用了傳統式的體育教學方式。還有一些地區的小學體育老師,則是沒有現行的新課標教學理念,因此也採取傳統式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在課堂當中傳授的資訊量和知識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不同的學生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樣的,這樣的效果就會引起一些資質比較差的學生沒有辦法跟住課堂的進度,越落越多,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對體育課堂厭惡,因此也缺失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造成身體素質下降。1.3統一化的評分標準現在的體育課堂為了能夠達到公平性,大多體育的考核方式是採用標準化的評分方式,這樣的評分方式只能夠從表面的都肢體分解動作來確定學生的學習情況,然而沒有顧及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這樣也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不利於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

  二、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課堂當中的應用策略

  為了保證分層教學,能夠在小學體育課堂當中有充分的應用,必須要寫小學的體育老師達到以下幾個要求:

  2.1合理對學生進行分層

  因為小學體育課程當中是很多學生的集體活動,但是在集體活動當中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明白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關注他們的身體特質,和身體潛能,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身體特質和發展潛能,制定出適合學生的發展方式和戰略。

  2.2注重分層教學的過程

  對於分層教學模式在各地的應用,有些地方在最後的成績上表現不是非常突出,但是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是值得大家去肯定的。所以要在小學地區推廣分層教學模式,就要使各個體育老師不要關注分層教學,最後的結果。最為重要的要關注分層教學的教學過程,讓每一個分層教學的過程,都能夠合理順利的進行,例如我們在課堂當中所涉及到的立定跳遠,我們就要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自行去領悟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和動作方式,這樣不同的學生會領悟出不同的跳躍動作,然後再通過課堂表現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自己領悟的動作要領和方式,與其他同學進行比對,然後再由老師來講述科學的立定跳遠內容。這樣的過程就會使學生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總在一定的差異,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內在的運動潛能和激情。

  2.3改革評分標準

  改革評分標準是我們在分層的基礎上進行的,在評分時,我們要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只要是學生在以前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發展,那麼我們就要對學生的努力給予一定的肯定,這樣的評分標準,也會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

  2.4注重個體指導

  一些學生在運動上能夠表現出非常大的潛能,一些學生則在運動上表現的毫無熱情,那麼體育老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這些學生進行個別的指導,這樣才能夠保證個別學生的發展。

  三、總結

  分層教學的方法要想在小學體育課程當中得到極大的推廣和應用,體育老師就必須要關注分層教學對學生的發展,只有牢牢記住這一個目的。在應用分層教學時,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這樣才能發揮分層教學的作用,使更多的學生受益。

  作者:陳順林 單位:大豐區南陽小學

  篇二:“激勵理論”視野下的小學體育教學

  1激勵的概念

  通俗地說就是激發鼓勵,充分利用手段與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個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過程。是指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體育行為,以及思想上的變化,經過自己的處理與加工,運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實施的一種帶有激勵性資訊的舉措。

  2激勵相關的幾種理論

  2.1內容型激勵理論

  內容型激勵理論,就是指這種理論著眼於滿足人們需要的內容,即:人們需要什麼就滿足什麼,從而最大程度地激起人們的動機。主要內容有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麥克萊蘭的“成就需要激勵理論”、阿爾得夫的生存、關係、成長論、以及赫茲伯格的雙因素論等等。“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主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等七個層次。”一個人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後,高層次的需要才會產生。阿爾德弗爾將人的需要劃分為生存需要、相互關係需要和成長髮展需要三個層次。“阿爾德弗爾認為人的各個層次的需要獲得滿足越少,則這種需要越為人們渴望與追求;較低層次的需要越是獲得滿足,對高層次的渴望與追求越大;較高層需要越是不能滿足或者缺乏則對低層次需要的追求越多。”

  2.2過程型激勵理論

  這一理論主要研究由需要引起的動機,然後是動機引起的行為,並且最終由行為導向目標的理論過程。主要代表有弗魯姆的期望理論、海德的歸因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等。

  2.3行為改造型理論

  這一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人的行為是怎樣調節和改造,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與行為使人的消極心理與行為變得積極樂觀起來。主要內容有自我效能理論、歸因理論、以及主觀能力理論等。

  3當前體育教學與激勵理論運用的現狀與問題

  3.1基本沒有運用激勵理論

  由於受到地域或其他原因的限制,師資力量不足,教師資源短缺,在中國很多小學,缺乏大量的體育教師,特別是偏遠地區,經濟落後地區。教師缺乏,導致一師多職,很常見的就是體育課由其他老師代理,這表面上沒有多大影響,實則不然,因為體育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其他專業的教師幾乎沒有接觸過運動心理學等體育專業課程,對體育教學中運用激勵理論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出現了所謂的“一個老師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課堂的現象。

  3.2體育差生缺乏激勵的現象

  體育差生是體育課上比較特殊的一類人群,他們恰恰與體育特長生相反,因為體育差生對自己往往不自信,缺乏常人應有的自信樂觀的心態。而這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體育老師如果對此類現象不夠重視,任其自由發展,必定會影響學生的人格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日常的體育課上,此類現象也是比較常見的,體育差生得不到老師的鼓勵與讚揚,最終導致不喜歡體育課的結果。

  3.3教師運用激勵手段單一

  激勵手段單一,會導致學生將老師的激勵語言或是其他行為視為熟視無睹,習以為常,失去了激勵的本意。對於體育課堂來說,不同的體育專案或不同的體育課堂應有不同的激勵手段和方法,以此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等。這些都是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和改正的現象。

  4激勵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全面瞭解學生,全面把握學生的需要,根據其需要,制定相應的措施。根據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可以得知,當人的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才能有更高層次的需要。所以,教師要注意在滿足學生低層次需要的基礎上,繼續激發學生更高層次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與手段,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參與體育運動,不僅僅能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還能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對於小學生來說,只需要讓他明白,體育運動能讓他跑的更快,或是跳的更遠等。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品格,體育運動能培養人的團結協作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性格,例如,排球運動,以及田徑中的接力賽跑等。課堂上運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潛能,為學生制定相應的體育目標,將激勵理論在體育課堂上的作用,發揮到極限。第二,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同學,因為不同原因的限制,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失敗對於相對的弱者是不可避免的。人是有思想的高階動物,“每個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慾望,和避免失敗的動機。”這就需要體育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上,不能只注意那些體育方面表現好的學生,相反,老師在關心體育技能較好的同學時,更應該關心那些技能掌握不好的學生。為這類學生制定相對容易完成的目標,並鼓勵他們,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既定的目標,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重新樹立信心,這不僅僅是對體育的信心,甚至是對人生觀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響。第三,從體育心理學上講,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對自己的運動結果進行正確的歸因。“歸因理論認為:先前結果的歸因部分地決定著個體對未來的期望、情緒反應和成就行為。把成功歸於能力和努力會產生自豪,增強將來的信心;把失敗歸於沒有能力或不努力,則會感到缺乏信心或慚愧與內疚,成績優良的學生常把成功歸因於個人的能力和努力,把失敗歸因於努力不夠。對這類學生來說,失敗不會降低自信心和對成功的期待,反而能促使他們加倍努力,爭取好成績。在學習中經常失敗的學生,往往把成功歸因於運氣,把失敗歸因為自己的能力低。這類學生由於看不到自己的潛力,常對學習喪失信心,放棄努力。甚至造成“習得性無助”。”通過以上分析,可以表明,正確的歸因方法的運用是體育課堂上提高學生學習運動的重要因素。

  5激勵理論在體育課堂上的作用

  5.1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學校體育課堂上,學生是激勵的主要物件,師生良好關係的建立,需要和諧的課堂氣氛,師生平等,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變得至關重要,學生可以與老師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意見,老師則是給出認可或贊同,良好的關係下,課堂氣氛很容易就融洽了,在和諧的環境中,體育課的開展變得更加有意義,體育課堂變為體育運動的享受課堂,學生會愛上體育課,而不會出現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尷尬現象。

  5.2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簡單地講,動機就是驅動一個人採取某種行為的動力。激勵理論可以有效激發人的積極性。在激勵理論的驅動下,會引起學生潛能的爆發。人的潛能是取得運動好成績的重要因素,同學間相互的對比,會引起巨大的趕超現象,這在體育教學中,可以說是良性迴圈,對體育教學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6體育課堂上激勵理論的實施措施

  6.1對體育弱勢群體要優先重點激勵

  體育差生往往表現出,身體素質差,接受能力慢,反應慢等現象。對於這類體育方面的弱勢群體,體育教師應該重點且優先激勵,為他們制定相對容易的目標,要求降低,一旦達到既定的目標,要給予鼓勵,使他們逐步增強自信心。

  6.2激勵的運用要恰到好處

  激勵手段的運用,體育老師要把握好時機,既不能運用太多,也不能運用太少,這樣一來,可以把握住學生的期盼心理,使其對自己施加一定的壓力,自我監督,努力朝著自己期待的結果努力。老師運用激勵的時機要把握好,過少會導致學生失去耐心,運用次數太多會使學生失去期盼,失去了運用激勵理論的理想效果。

  6.3激勵理論要因人而定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是組成課堂的主要物件,因為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特點,這就需要老師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充分的瞭解,個體差異性是體育老師絕對不能忽略的關鍵點。如果教師所運用的激勵手段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或是不能讓學生感興趣,那就不會起到相應的激勵作用,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所以,激勵理論的運用不能一概而論,把握好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運用激勵理論,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想要上好體育課,對激勵理論的瞭解是必須的,激勵理論作為一個理論,同時又是在教學中的一門藝術,能否運用好這門藝術,需要每一位體育教師細心的研究。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把握課堂的動態,清楚地掌握學生的需要,採用適當的激勵手段,調動學生在體育課堂和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以及開拓創新的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

  作者:谷進朝 單位: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篇三: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中的遊戲滲透

  遊戲是啟迪心智,發展興趣的有效途徑,有著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獨特價值,是小學階段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法寶。在小學籃球教學中,我投學生所好,以遊戲設計教學內容,開展訓練,讓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認識籃球,愛上籃球。兒童天生愛嬉戲,遊戲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好玩伴。在教學過程中,遊戲則搖身一變,成了我們開展各項教學的好幫手,它不僅能啟迪學生心智,發展學生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它還能為我們的教學加分,成為助力課堂的發動機。籃球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一道靚景,對學生而言,它比起跑步、跳遠、跳高、體操等運動專案,可有趣多了。在實際籃球教學中,我嘗試投學生所好,將“趣”放大,以遊戲設計教學內容,開展多樣多彩的訓練活動,讓學生邊玩邊學,在玩的過程中,激發情感,盡情歡樂,在戲的過程中,認識籃球,愛上籃球。

  一、注入喜劇色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快樂、歡喜是學生們在做遊戲中最真實的情感體驗。由此可見,“趣”是我們設計教學遊戲的精髓,是一個成功的教學遊戲不可獲取的一部分。我在設計籃球遊戲時,總把“趣味性”與“知識性”擺在首位,並嘗試根據籃球運動的特點,插入一些喜劇色彩,如在五年級小學體育“籃球—運球”教學中,我在匯入環節中,嘗試將原本一本正經的動作示範,轉變成有著滑稽色彩的花樣展示,並以互動遊戲的形式,通過傳球邀請學生上臺一同參與遊戲,模範運球,由此點燃課堂,讓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走進課堂,瞭解本課的教學主題。或者,設計籃球操,如以運球為主的運球操,並將其以時下流行的《小蘋果》等動感十足的音樂相結合,設計以互動為主的運球遊戲。當充滿喜感“你是我的小蘋果呀小蘋果”響起時,學生們在笑聲中一呼百應,充滿了能量,原本有些懶散的運球練習,一下子整齊有力。通過這些“搞笑”的互動小遊戲,籃球閃亮登場,學生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有效地提高了籃球教學效率,為接下來的籃球活動開了一個“響炮”。

  二、淡化競技意識,注重遊戲的過程性

  小學生天真爛漫,你爭我搶是他們在遊戲中的常態。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不少教師片面地強調遊戲的競爭性,以遊戲引發學生們之間的PK,忽略了“在玩中學”的遊戲過程,導致學生的遊戲參與帶有濃重的功利味道。我認為,在設計教學遊戲時,應突出遊戲的參與性,讓更多學生們有機會體驗到籃球的樂趣,並在參與的過程中,接觸籃球,學習技能。在遊戲中,我們應放慢速度,講明遊戲規則,做好遊戲示範。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淡化“第一、第二名”這樣的競爭概念,把鼓勵的重心放在小組協作或者後進學生的進步上,突出過程,讓“玩遊戲”不再壓力重重。如在五年級“障礙運球遊戲”中,這個遊戲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個小組需通過接力的方式,通過各個障礙物,將籃球順利運送到指定地,最先完成任務的小組為勝。在課前預設中,我對這個遊戲稍加改良,首先,我創設遊戲情境,以“籃球寶貝快回家!”的故事情境,鼓勵學生們把手中的“籃球寶貝”安全運送回“家”***精心裝飾的竹筐***。同時,在遊戲中,對愛護“籃球寶貝”***即遵守遊戲規則、沒有使球落地***、互幫互助、組織秩序良好的小組進行加分,做出表揚,以評價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們尊重遊戲,淡化競爭,享受過程。通過改良遊戲的方式,賦予我們傳統籃球遊戲新的活力,同時,以評價的平衡木,削弱遊戲尖銳的競爭性,在適當的激勵競爭中,培養學生們正確的遊戲觀。

  三、鼓勵角色互換,發揮團隊的協作性

  當遊戲與教學合二為一的時候,我們就不能撇開教學只談遊戲,關注學生是否玩得開心,卻忽略了遊戲的教學價值了。在日常教學中,我非常注重遊戲的探究性,嘗試將教學內容滲透在遊戲過程中,鼓勵學生們以小組探究的形式,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達到先學後教,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開展探究遊戲時,應給予學生們一些指導,培養他們團隊協作的能力,鼓勵他們通過角色互換,如“一帶一”“組長輪流制”“小組自查”等形式,讓每個組員都有機會當“小老師”,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玩遊戲,學技能,同歡樂。教學五年級的“小籃球活動課”中,我在傳球技能的教學中,設計了“傳傳樂”的小組探究遊戲。這個遊戲以兒歌《大家打球真愉快》為背景,各個小組成員圍成一團,邊唱兒歌邊傳球,當音樂停下來的時候,球在哪個學生手中,哪個學生就得上臺表演。在遊戲開始前,小組成員不僅要學傳球,還要學唱歌,任務可不少。我給學生們指定時間,要求他們開展“傳幫帶”探究活動,唱歌在行的學生負責教唱歌,傳球高超的學生則負責當“小老師”。在這樣的遊戲準備中,各個小組全員參與,在角色互換的過程,互幫互助,忙得不亦樂乎。總之,遊戲是最受小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之一,在以活動為主的籃球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遊戲在激趣、導學、促創中的積極作用,潛心思考,敢於實踐,為學生們創設更加富有趣味性、挑戰性與實踐性的籃球遊戲。同時,營造“在玩中學”的籃球學習氛圍,掀起“少年籃球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闞建芳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觀音山小學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