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騎驢教學反思

  《阿凡提騎驢》是一首二年級上冊的維吾爾族民歌,歌詞朗朗上口,旋律歡快節奏規整。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在歌曲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學生跟著音樂節奏展開想象做律動,但學生們都表現的過於拘謹,沒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由於我過多的注重於在語言上的引導,而忽略了用我自己的肢體語言去帶動他們,動作的編排上也較為單一。孫丹老師也提到,我在語言引導的過程中,一直在強調手上的動作,而忽略了除了手,我們還可以通過用腳、肢體來表現歌曲內容、體現歌曲情緒。在以後的律動教學中,我更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展現自己,並在平常的教學中,更多的滲入一些基礎的舞蹈律動。在拓展延伸的環節中,同學們欣賞了維族舞蹈《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整個欣賞過程內容形式較為單一,如果引導學生去發現維族舞蹈中的特色舞蹈動作,並讓學生自己模仿,我想這樣他們會對***的音樂舞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當然在這堂課中還是有很多其他不足之處,比如對課程內容的安排、時間的掌控還不夠精準。個別教學環節內容較為單調,教學形式也比較傳統和單一,音樂教學不比其他主科課程,孩子是無意識地在學習,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就像斯娟老師說的,讓孩子在“動中聽、動中做、動中學”。我也會把這個理念貫徹到我今後的教學中,擺正我的觀念,把新穎的、有趣的音樂課帶給我的學生。

  篇2

  1、 興趣引領課堂

  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善於捕捉他們的興趣點,學習的過程才會變得輕鬆而快樂,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整堂課我把學生熟悉且喜歡的動畫片的人物阿凡提作為主線,如“品嚐”阿的特產,接受阿的考試,聆聽阿的小曲兒,唱阿的歌曲等等,阿的機智幽默的形象像烙印一樣留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2、 活動豐富課堂

  在教學中來,我用各種手段豐富教材的內容,讓孩子們在玩中樂、動中學。如尋找小曲兒中的“水果節奏”,讓孩子們邊聆聽,邊思考,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為孩子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學起來就會很輕鬆。另外,我還經常採用非音樂的教學方法,把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音樂與文學、音樂與身體運動等很好地結合起來,把這些多樣的方法統一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如這節課就將音樂與社會,舞蹈融為一體,唱維族歌,跳維族舞,知民族事,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能在課堂中自主地獲取知識,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篇3

  本課我主要通過體驗學習和律動教學讓學生感受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速度特點、以及“7”的音高唱名手勢。

  在這堂課上,我先採用圖片匯入的方法,通過一個簡短的小故事讓阿凡提正義勇敢的形象深入同學們的內心。再創設情景教學模仿阿凡提來到班級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拓展延伸部分,學生欣賞了一段優美的維吾爾族舞蹈《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最後在歡送阿凡提快樂的歌聲中結束了這節課。

  我認為這節課中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對於節奏的概念不夠清晰。在匯入的部分,我引導學生用一段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向阿凡提問好,並通過“跑、走、爬”的形式讓學生更加形象的區分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然而教學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黃曉陽老師也提出,一次性的向學生灌輸太多的知識,會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混亂,對於十六分音符節奏的教學,應該更具有針對性。在拍打節奏時,我採用的是幾個音符拍幾次手的方法,老師也提出,直接採用2/4拍的節奏特點來打拍子,學生對節奏的速度特點會更加明確。這個環節的失誤也導致了後面朗讀歌詞和歌曲演唱的時候出現節奏錯誤和歌聲不整齊的現象。在以後節奏型的教學中,我也會改進我的教學方法,可採用讀一句節奏型帶一句歌詞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節奏的同時學以致用,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