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藝術分析文學本科畢業論文

  教師運用語言藝術是啟用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出色完成教學工作的重要保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研究 》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優質的語文教學課堂中的語言應具備準確清晰、直觀與含蓄相結合、節奏適當等要素。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要素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夭,語言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媒介,語文教學尤其如此。語文教學語言不僅開啟學生心智、傳輸知識,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讓學生體悟人生、感知社會的鑰匙。課堂教學語言的優化,是成功的語文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百家講壇》等節目以課堂的形式播放,出版發行的《于丹***論語***心得》等都是對語文教學語言研究的有益嘗試。大體而言,優秀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應具備以下特徵:

  一、準確清晰易接受

  準確清晰的表情達意且容易被對方接受,是我們日常交際中的基本要求,語言的清晰度更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力。誇美紐斯指出:’`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老師,他的聲音應該向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裡,把知識一道帶進去”【1]。這一點主要包括語言的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

  1、從事語言文字教學工作的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普通話水平和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的能力。現階段我國人口流動數量和範圍都很大,同一個教學班的同學可能來自不同的地區,使用普通話較之使用地方方言進行教學更具有普適性。加之普通話的聲調、輕聲、兒化等特徵使它具有音樂性,我國曾有人進行過對講述普通話與地方話兩種情景下學生對老師人格、講課效率和人際吸引等方面的對照研究結果發現,講普通話的老師在各年級學生的評價的等級均高於講地方化的老吵幣。

  2、語調要高低適中,抑揚頓挫。語調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美國心理學家賽門斯曾說:“在教師的許多特性中聲調佔據著重要部分,但是一種不好聽的或低沉的聲調,很可能阻礙叫是成功的事業。優勢教師的失敗,是由於他的聲音太弱了,以至於學生聽不清他說的話,而他也不能用他的聲調來控制學生的注意”。同時語文教學中語言不能平鋪直敘,也不能以高到底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情感需要抑揚頓挫。如在範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許多老師容易以高到底,認為它是一首徹頭徹尾的豪放詞。事實上,該詞寫於此人失意時,最後一句“一尊還酉彩工月”,正說明了他懷才不遇,在坎坷沉浮的人生路上的無奈,從“多情應笑我,早生花發”詞的基調就由起初的豪邁轉向了低沉。

  3、語言流暢,語速適中。教學語言的流暢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會呢個對老師的信心和對所學課程的興趣,語言應如涓涓細流流入學生心田。語速的快慢也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語速過快會對學生形成聽覺上進而寫心理上的壓力,難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語速過慢,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並對教學進度產生影響。

  二、直觀含蓄適時用

  古代詩詞講求意境,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即使對內容有較深刻的理解,但要把領會的內容用語言傳達給學生常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此時,不妨用形象直觀的語言將詩詞中的意境描述出來。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明月何時照我還”,在課堂上用直觀的語言描述出王安石所描繪的景色,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頓時顯現。“課似看山不喜平”,一堂優秀的語文課,語言要跌宕起伏。形象直觀的語言不等於機械的文白翻譯,並不是所有的詩詞都可以用形象直觀的語言來達到良好效果的。如柳宗元的《江雪》就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一幅寒江獨釣圖誰都能夠想象但其背後深層意蘊卻難以被人知曉。

  三、機智幽默巧成趣

  教師用幽默的語言機智地進行處理課堂上不可預料的突發事件,可能變突發事件為一個教育學生、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有效活躍課堂氣氛的不可多得的時機。上課過程中,一場暴風雨突然來臨,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一再提醒,恐怕也難以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不如就讓學生觀察暴風雨中的情景,並結合賈平凹的《風雨》即興描述當時的所見,很多同學都會躍躍欲試,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於老師教學過程中板書出現錯別字,語言失誤等情況,可以用自嘲的方式來解決,如“老師老了,看來真的可以在你們面前賣老了”等。自嘲也是一種幽默,可以用它來活躍課題氣氛,增加老師的人格魅力。教學機智幽默更應廣泛運用於語文教學過程中,在教學語言中偶爾的一句幽默之辭,常可使滿堂生輝。《學弈》一課中,賓語前置句唯……是……”是重難點,老師可藉機用此句型“造句”,’`希望同學們’唯某老師是聽,唯某老師是聽,……”,句中的幾個某老師分別是該班的數學、英語、物理等幾位老師,最後是自己,充分示範了活學活用,同時對該班情況的熟悉和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學生人格的示範。

  四、適當使用英語

  當下學生英語學習從幼兒開始,中小學學生英語水平已有一定基礎。英語和漢語有許多共通的因子,也有諸多差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中英文對照學習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如中國的成語往往簡單的事實中蘊藏著深刻的寓意,英語成語多將抽象意義表示得很具體,如果將中英文對照學習,就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好的學習效果。如:PerfeCtharmony***和聲;和睦***水乳交融makealittlecontribution***捐款;捐助***添磚加瓦知識水平、生活經驗都還不是很豐富的學生學習“水乳交融”’`添磚加瓦”這些詞語時,很容易只是對字面意思進行理解,而英語很好地展現了中文成語深藏的寓意,從而讓學生不再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誇美紐斯.大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潘.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篇二

  《 初中政治教學中的語言藝術 》

  所謂教學語言藝術,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規律和審美性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係,把所教的知識和資訊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活動。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讓學生對政治課真正心嚮往之,讓政治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大陣地,提高政治教師的語言藝術修養是至關重要的。

  一、教學語言要通俗易懂,具有幽默感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一定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步,這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還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另外,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除了要通俗易懂外,還要有幽默感。因為一節課的學習過程,學生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師要恰當地運用一些輕鬆、幽默的語言來調節一下課堂的氣氛,讓學生的大腦鬆弛有度,讓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教學效果就會非常顯著。

  二、教學語言要奔放豪邁,激情洋溢

  豪放的語言是教師豐富情感的流露,教師豪放的語言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學生能形成一種輕鬆、愉快的心境,這種心境會形成一種背景,在這種心境中愉快地接受知識。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種情感豐富的人,他同樣強烈感受著喜悅、憂愁、激動和憤怒。問題在於,要讓兒童感到教師這些人之常情當中,包含著正直,有道理。”因此,我們可以用豪放的語言來表達積極的情感,以感染學生,提高課堂效果。

  三、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

  生動形象是指教師的語言根據教學內容,有規律、有秩序的調整語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語調的強弱等變化,從而使學生產生豐富的不同的聽覺效果。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在強調重點內容時,往往採用低聲音、慢節奏,以便使學生有回味、思考的餘地;在講述一般性內容時,往往採用高聲音、快節奏,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形成印象。這樣,教師通過抑揚頓挫、豐富多彩的語言,既增強了師生的親和力,又增強了課堂語言的感染力,可以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教師的語言應飽含感情,而且還應富有節奏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教師在三尺講臺上必須全身心地“進入角色”,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融於數學教學之中,以聲傳情,以情傳聲。有效的課堂教學語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同時有助於學生準確認識自我,及時反思並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以便自己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語言必將會讓政治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