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教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後現代教育思想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於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為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本科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漢語言文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現階段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應整合教學內容,變更教學方法,從淺層的感性認識提升到深層的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針對教學現狀,將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審美教育進行結合,提升高校教學水平。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

  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學科,其教育理念主要是傳承中國優秀文化,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的豐富多彩及教學方法的多種多樣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知識基礎更加紮實,文學素養穩步提升。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學生的審美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高校應將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審美教育結合,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審美素養。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文學作品的鑑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先去鑑賞文學作品中藝術的表現手法及結構安排,再通過臨摹仿寫新的文章,有利於學生體驗作者寫作時的所思所感,形成高水平的審美能力。藝術是美的結晶,需要我們用審美的眼光去審視、觀察、感受它。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善於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作品所營造的意境當中,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與審美品位。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審美教育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它可以全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學習漢語言文學課程時,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作為高校大學生,他們有著對未來美好的希冀,期盼著能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課程開始之前,就要向學生介紹該專業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及對個人未來的影響,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將文學作品中的審美理念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去感受其內在的美感。學生在樹立這樣的審美理念之後,就會不自覺地向它靠攏,進而提高審美情趣,鞏固審美能力。這樣的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是一次挑戰,它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全面提高自我文學修養,在解讀作品的過程中深入挖掘作品,將文學中的內在美傳達給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從而讓學生全面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美的作用。

  ***二***提高教師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

  文學作品藉助語言的作用,向讀者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傳達自己內在的思想感情。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對文學作品中的內在含義進行深刻解剖,如此才能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將自己置身於作者創作時的處境中,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在感受美的過程中接受洗禮。教師在教學中發揮的是引導性作用,需要有更高的文化素養,涉獵更多的文學作品,要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文學論壇,定時開展研討會議,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除此之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要將自己對美的感受、領悟採用恰當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在教學中要把握作品內容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在全面鑑賞的過程中抓住具體作品的個性特點,將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漢語言文學專業雖然在近幾年得到了高校的廣泛關注,但從其課程設定來看,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在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過分關注知識點的記憶和古詩詞的背誦,幾乎沒有加入任何關於審美的內容。要將審美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學進行有機結合,達到融會貫通的理想目標,就必須把審美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觀察美、感受美,而不是一味地機械記憶。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安排時,要選取美學價值高的作品,符合學生審美觀念的文章,同時要講究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當然,感性認識和理性理解應該統一進行,讓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中感受其中的美育,儘可能地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提高學生對美的敏感度,進一步實現審美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完美結合。

  三、結語

  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時刻變化的,要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大背景下脫穎而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至關重要。當然,目前高校也在進一步落實審美教育,極力倡導將審美教育和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結合在一起,在學習文學作品的同時,理解其深刻的內涵,獲得新的審美體驗,提高審美素質,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在審美教育步入正軌的過程中,我國國民素質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綜合國力也會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趙君玉.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J].才智,2012***7***:292.

  [2]程民,劉方.漢語言文學專業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研究與實施[J].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2***:55-59.

  二:中學漢語言文學教學探索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凝聚,既體現了我國的文化特徵,還體現了我國文化實力,既是我國文化的基礎,也是我國文化的經典,每一箇中國人都應學習漢語言文學,初中生更應該學習。初中老師要認識到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加強漢語言文學教學,充分利用教學工具與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漢語言文學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初中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興趣。

  一、漢語言文學對初中生的重要影響

  漢語言文學對初中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漢語言文學作為我國語言的基礎與文化的精髓,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理解能力,為初中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其次,漢語言文學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文學世界,感受各種文學魅力,從而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養,讓初中生學會感悟人生,促進初中生的身心發展。最後,漢語言文學包含了我國各種歷史文化,通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加強初中生對祖國的瞭解與認識,從而加深初中生對祖國的喜愛之情,讓初中生每每提到祖國時,內心就會湧起一股自豪感。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對初中生有多麼的重要。所以初中老師必須重視並做好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保證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從而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探索

  ***一***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重點

  語言是初中生學習的必要內容,也是保證初中生生活與學習的基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文學涵養,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也就是說老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與語言的應用。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從以下四方面來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第一,加強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具體而言,就是指讓初中生積累豐富的諺語、歇後語以及詞彙等等;第二,加強學生語言形式的積累,語言形式積累是指讓初中生多背誦一些好的句型、段落以及短語等,比如,一些較典型的總分結構,一些較好的頂針句等等;第三,加強學生語言範例的積累,語言範例積累是指,老師讓學生在日常學生與閱讀中,將一些優美的文章收集起來,並將其背誦下來;第四,加強學生語言形象的積累,老師在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對一些名著內容與名著人物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學習語言,不能只認識語言,還要學會應用語言。老師在課堂中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來為加強學生的語言應用。

  ***二***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需要老師注意,即課堂主體問題。老師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質量。

  ***三***合理使用教學工具

  很多老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仍採用語言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種傳統教學方式雖然有其優點,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缺點,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內容,課堂教學的氣氛也不夠生動。老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可以適當的使用教學工具來輔助教學,比如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老師通過多媒體可以對學生進行圖片教學、視訊教學以及音訊教學。特別是音訊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聲音來感受語言,感悟情感。案例:某初中語文老師為了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效果,在《背影》這一課中,首先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了《背影》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介紹,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後,老師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文章的朗讀音訊,聽完音訊後老師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並鼓勵學生主動為大家有感情的朗讀一下課文。一節課下來後,老師發現不但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且對文章的瞭解,對情感的感悟也非常的到位。

  結語:

  漢語言文學對初中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但有助於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還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初中老師要充分認識到漢語言文學對學生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重視漢語言文學教學。另外,初中老師還應明確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合理利用教學工具,從而保證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