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論文開題報告格式

  護理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它主要說明這個護理課題研究的意義以及可行性,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專案名稱: 護患溝通方式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一、立論依據

  ***包括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趨勢,並附主要參考文獻及出處***

  相關概念

  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傳遞和反饋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

  護患溝通:就是護士服務物件之間的資訊交流和相互作用的過程。

  護理工作:是以維護和促進健康、減輕痛苦、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為人民群眾健康提供服務的工作。

  研究背景

  隨著整體護理模式的推行,人性化的的護患溝通制度成為護理工作的一 項重要內容。國內有資料表明,99.45%的患者希望護理人員與其進行交流溝通,然而88.30%臨床護士對溝通方式基本不瞭解,對溝通目的內容方法等也知之甚少。顏霞等[1],臨床上80%的護理糾紛是由於溝通不良或溝通障礙導致的;30%的護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據不同的情緒採用不同的溝通技巧;83.3%的護士對溝通方式基本不瞭解;33.3%的護士認為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應不加理睬。有研究發現,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與護士交談1次。這兩組資料中不難看出,目前護士的溝通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要求還遠遠不相適應,相當一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溝通的理念、知識和技巧。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患者的價值觀念﹑健康意識維權意識日益增強,對護理質量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護患矛盾日趨

  趨突出,加劇,護患糾紛的發生呈逐步上升趨勢[2],這種現象眾所周知,有目共睹,這不僅使患者***家屬***感到不滿意,也嚴重困擾著廣大醫護人員,阻礙醫學進一步發展。新的醫學模式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要走進患者,走進他們的生活,這就需要溝通,溝通既可清除誤解與衝突,也可促進和諧與親密[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許多醫療糾紛的發生均與護患溝通障礙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而真正屬於護理差錯或護理事故的糾紛卻微乎甚微。

  因此,良好的護患關係對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預防護理糾紛的發生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國內外研究現狀

  1 護患溝通的目的

  目前,我國護患糾紛的發生呈上升趨勢,成為當前社會矛盾的熱點和難點[4]。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真正屬於護理差錯或護理事故的糾紛微乎其微,許多糾紛發生與溝通障礙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2002年1月~2004年1月,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對全國326所醫院進行了多項選擇式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由醫患溝通不暢引起的醫療糾紛發生率高達98.4%,在“醫院內部因素”選項中,選擇“由於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引發糾紛的佔49.5%[5]。由此可見,加強溝通,減少醫療糾紛是國內外共同的目的。

  2 人員配備:

  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護理人力不夠時,護理人員對於基本的治療和護理,都需要一種高節奏工作流程才能完成,沒有時間與病人進行充分交流、溝通。目前,我國護士隊伍嚴重缺編,供不應求,皮

  平均千人護士比例為1,而世界大多數國家千人護士比例為5以上,世界大多數國家,一個醫生配2~3名護士,而我國醫護比例為1∶0.6[6]1。而在愛爾蘭,每個病區內護士與病床的比例為***1.0~1.5***∶1,在ICU護士與病床的比例為***3~4***∶1。護士由註冊護士、執照護士及護士助理組成,遇有緊急情況則需要調動流動護士,這一部分護士主要來自於中介機構[7]。我國護理人員缺乏的現狀,導致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病人進行溝通。3知識系統

  有調查顯示[8]:護患溝通障礙的主要原因是溝通知識缺乏佔45%,專業知識缺乏佔30%,病人方面佔25%。同時缺乏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聽懂方言的能力,也是導致護患溝通障礙的原因。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國家,在新加坡中央醫院,護士長排班,必須考慮各民族的護士混排上班,即每一個班總有華人護士、印度護士、馬來西亞護士上班,其目的就是滿足各民族病人與護士交流的語言需要。有些發達國家在醫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加入“角色訓練”,加強溝通能力[9]。由於目前我國護士缺乏完善的疾病知識、護理倫理、心理及其他相關的理論知識,使溝通無法有效地進行。

  3護患溝通的目標

  在我國,病人被動的依從醫生和護士的決策,醫護人員對病人也僅限於基本的治療和護理,與病人溝通時僅限於滿足醫學需求的醫學交流,較少考慮其心理和社會、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

  在國外,護士緊緊圍繞病人的需求,運用護理程式系統地護理病人,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及文化等各方面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幫助病人最大程度

  地達到生理與心理、社會的平衡和適應;護士的角色已不僅是病人的照顧者,更是病人的教育者、諮詢者和健康管理者;病人有權參與對其治療和護理方案的決策等。

  綜上所述,我國的護患溝通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缺陷,護患溝通方式比較陳舊,忽略了患者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認識。

  本研究旨在綜合分析國內外護患溝通研究的現狀和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新的護患溝通方式,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依據,減少醫療糾紛,培養全面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吳玉霞,張士化,吳巨集霞,等.從護理管理上防範護患糾紛[J].實用護理雜誌,2002,9:74.

  [2] 盧仲毅.從醫患關係現狀看醫患溝通在醫學繼續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慶醫學,2003,3***4***:385?386.

  [3] 趙長雲,範宇瑩。談非語言性溝通在護患關係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誌,2002,18***6***:73

  [4] 張秀雲,王慶珍. 參照法律法規實施護理管理[J]. 護理學雜誌,2000, 15***9***: 551.

  [5] 李承水,安秀玲, 馬素貞. 加強護患溝通減少醫療糾紛的體會[J]. 齊魯護理雜誌,2005,11***1***: 75?76.

  [6] 黃人健. 溫故知新——展望2007年的護理事業[J].中華護理雜誌, 2007, 42***1***: 5.

  [7] 吳愛麗, 車愛紅. 愛爾蘭醫院護理見聞[J]. 護理研究,2007, 21***1***: 89.

  [8] 胡國萍. 護理人員護患溝通方法調查及對策[J]. 中華醫院管理雜誌, 2001, 17: 238?239.

  [9] Debra Nestel and Tanya Tierney, Role?play for medical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 for maximising benefits [J]. BMC Med Educ, 2007,7: 3.

  二、研究方案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護患關係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關係的作用,防止護患糾紛的發生,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

  2 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無言服務”的舊護理模式,重新認識臨床護士的責任,適應新的醫學模式發展的要求,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滿足病人日益增長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識和對護患溝通的需求

  3 為臨床實踐提供指導依據。

  4 使護士從被動執行醫囑,完成護理操作轉變為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評價患者需求,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護理。

  研究內容

  1研究護患溝通的方式並對其做出篩選

  2護患溝通與患者滿意度之間的關係

  3護患溝通流程與護患糾紛的關係

  4護患溝通方式在臨床的試驗並對其檢測﹑篩選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護患溝通方式的確立

  2護患溝通技巧在臨床工作中的試驗

  3收集患者對護患關係方式應用的態度

  ***二***本課題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獻回顧法:使用Internet、CBM資料庫和Medline光碟檢索國內外關於護患溝通方式的資料

  2理論分析法: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前人的經驗,初步確立護患溝通的新方式

  3問卷調查法:通過編寫問卷內容在汾陽醫院對患者和護理人員進行問答,並收回。

  問卷內容:a.入院前溝通,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

  b.常規溝通,護理人員一週進行幾次

  c.術前溝通,患者的心理情況

  d.術後溝通,患者的反應

  4調查表法:調查表中使用護患溝通方式溝通的病人與滿意度的關係的相關資料,護患溝通方式溝通的患者與護患糾紛的關係的相關資料

  5統計法:利用excel對相關資料進行統計,並計算其相關係數

  技術路線

  ●可行性分析

  ***1***國內外護患關係的研究和大量的文獻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基線資料

  ***2***護患溝通技巧發展的研究,以及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些經驗, 為本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依據

  ***3***汾陽醫院的問卷調查可以為促進本研究的實施

  ●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本研究綜合分析國內外護患溝通現狀,查閱文獻和問卷調查收集最新的資料,結合前人的工作經驗和借鑑外國的護患溝通模式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新的護患溝通方式,並進行實證研究,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一套新的有效的護患溝通模式。

  ●研究計劃及預測進展

  20XX.09-20XX.10 查閱文獻

  20XX.10-20XX.11 撰寫綜述及開題報告

  20XX.12-20XX.1 問卷調查及收集資料

  20XX.2-20XX.3 整理資料,統計分析

  20XX.3-20XX.4 撰寫論文

  ●預期研究成果

  1.建立新的護患溝通方式並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應用

  2.提交科研論文23篇,並按時完成學位論文

  三、研究基礎

  與本課題有關的,前期研究工作積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績

  1 已查閱了大量的文獻

  2歸納分析了國內外護患溝通方式及內容

  3已與汾陽醫院做好了溝通並同意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

  4 預調查問卷已形成

  5會用基本方法進行統計

  關於護理的論文

  淺談中醫護理在社群護理中的效用

  摘要:我國社群服務要廣泛深入的發展,更好的為社群居民服務,真正的滿足社群居民的健康務求,就要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護理方法,利用中醫護理其簡單、便捷、高效和其在預防、保健、醫療、養生、康復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很好地適應社群衛生服務功能。

  關鍵詞:中醫護理社群護理

  社群護理起源與西方國家,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義為社群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負擔得起的”衛生服務組織[1]。社群護理既強調疾病的預防,又強調疾病的護理,最終達到促進健康、維護健康的目的。構建順應我國國情、滿足社群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群護理模式是推動社群護理髮展的關鍵環節。相對於起源地西方醫學而言,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和療法在社群護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鑑和發揚。

  1中醫護理的發展前景:

  中醫護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辯證施護、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的護理方法,是祖國傳統中醫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容,中醫護理體系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飲食調護、中醫護理技術、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情志護理五方面構成,中醫護理在社群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可以針對不同的社群服務物件,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完成相應的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疾病護理等社群服務功能。尤其是中醫護理技術因簡、便、驗、廉等特點深受廣大社群群眾的青睞,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在社群衛生服務體系應用前景廣泛。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的有關檔案中明確指出:“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採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群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2]。

  2中醫護理的發展目標:

  中醫護理在社群居家護理中的應用在我國具有獨特的運用價值。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醫療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不均衡性,經濟發展實際和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形成,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不斷豐富著居家護理的內涵。除此之外,中醫理論當中“治標和治本”的概念,實質可以通過中西醫療法相結合,相得益彰,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群護理的主要為社群人群提供以健康促進為目標的健康服務,以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穩定病情為要務,這與中醫護理的理論不謀而合,中醫護理的預防觀印刻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強調以增強體質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適應自然變化、內以促進機體抗病能力、機體協調能力的養生原則。中醫護理與社群護理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代護理健康教育理論、模式、程式以及實施方法的基礎上,在社群健康教育內容中不斷滲透著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中醫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指導、心理調適、性養生保健、用藥指導、運動養生等在社群婦女、兒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等方面不斷拓寬著社群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如運用得當,精巧結合,中醫護理將與社群健康教育內容不斷的完美融合。

  可見,中醫護理的整體觀與預防觀在社群現代護理觀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群護理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

  3中醫護理在社群護理工作中的優勢和功能: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飲食調護、中醫護理技術、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情志護理共同構成中醫護理體系。中醫護理在理論、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體,在養生保健、疾病護理、康復護理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些都與社群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醫護理以我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發展至今,一些中醫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詳,一些保健運動也正在任命大眾中普遍發展,這些都說明中醫護理在我國具有良好的民眾基礎,貼近大眾生活,便於社群居民的認可和接受,這為中醫護理在社群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中醫護理技術還具有廉、簡、便、驗、效等特點,在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的區域,中醫護理在社群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3]。

  對於不同的人群,中醫護理髮揮作用的側重點不同,對於健康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預防保健為主;對於傷殘、疾病後遺症、術後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康復護理為主;對於急慢性病人,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殘病護理為主。無論中醫護理針對何種人群,發揮何種護理功能,都同時應用到多種中醫護理理論、知識與技能、即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例如常見的對腦血栓導致的癱瘓病人,需要在中醫辯證的基礎上進行飲食調節,推拿按摩、中藥貼敷等中醫護理技術以及保健運動指導、情志護理等。

  4關於現階段的中醫護理開展情況大力開展的意義:

  我國的社群服務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尚處於萌芽階段,全國只有在大城市有較完善的社群護理服務組織,主要還是以給藥及治療為主,基本是醫院護理治療的延續,而社群的健康教育、健康諮詢、行為干預等方面開展較少。針對居民特點及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還很欠缺,中醫護理開展的還不夠廣泛。

  社群護理是護理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雖然,中醫護理在社群護理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但由於我國尚未制定中醫護士的執業制度、社群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護士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水平低下以及中醫護理健康教育體系尚不健全等諸多原因,中醫護理融入社群護理的步伐緩慢。因此,我國的社群護理應在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中醫藥社群衛生服務體系與法規;多途徑培養社群中醫護理專業人才;提高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群中醫護理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利用中醫在預防、養生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中醫護理現代化,開創適合我國國情的社群護理模式,促進我國護理事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此外,在社群中開展中醫護理,不但有利於促進人民的健康,還有利於在人群中普及中醫藥文化,促進民眾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在倡導迴歸傳統、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同樣也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1]王紅雲,趙燕利.中醫護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家庭護士,2008,6***3***:665.

  [2]趙秋利.社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

  [3]徐倏莉,陳繼根,王麗萍.社群中醫護理服務需求及應用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