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職銜接的問題與對策探討教育論文

  教育論文按照現有的科目可以分為:教育教學論文、幼兒教育論文、小學教育論文、學前教育論文、語文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家庭教育論文、音樂教育論文、美術教育論文、外語教育論文、心理學論文、體育教學論文 、基礎教育論文、高等教育論文 、思想教育論文、職業教育論文。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教育論文範文:中高職銜接的問題與對策探討。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高職銜接的問題與對策探討全文如下:

  2014年是職業教育發展史上驚心動魄的一年,全國職業教育會議的召開,多項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檔案相繼出臺,通過國家的教育規劃綱要和政策檔案可以看出,諸多對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描述中都對中高職教育銜接進行了說明,中高職教育銜接是實現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關鍵環節。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從1995年開始招收中職生,2003年開始招收五年一貫制學生,2006年開始招收高職生,在多年的中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文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為例,探討中高職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中高職教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不清

  人才培養規格定位是人才培養的首要問題,計算機專業的中職、高職人才教育培養目標之間沒有遞進性和關聯性,中職與高職人才培養相對獨立,沒能建立起人才培養目標的銜接,中職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定位不清,調研不夠充分,導致出現培養的畢業生就業盲目,目標不明確。

  2.人才培養模式不夠明確

  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實際上是中職、高職、企業三位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而企業作為學生的就業單位在人才培養模式制定過程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視,在學期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企業崗位的認知、瞭解過少,沒有與崗位密切聯絡,造成學習與企業崗位的實踐脫離。

  3.課程體系設定冗餘

  五年一貫制課程體系在設定上沒有進行系統化設計,很多專業課程是重複設定,這樣導致了學生在中職階段學習後,在高職段重複學習,既影響了學習效果,還導致了師資、裝置等資源的浪費。

  4.師資隊伍建設缺乏針對性

  在中高職教育師資隊伍上雖然做到了專兼職結合,但是隊伍建設缺乏針對性。對於校內專任教師缺乏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對企業實踐、企業頂崗要求不足;對校外兼職教師的職教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培訓不足,導致雙師型教學團隊無法充分發揮教學能力。

  5.質量評價單一化

  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的考核多以結果評價和雙證書評價為主,忽視了過程性的評價,特別是缺少了對專業核心課程的評價、頂崗實習企業的評價等環節,沒有突出技能、崗位、專業素質的評價。


中高職銜接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二、中高職教育銜接問題的對策

  1.充分調研、準確定位

  通過對計算機相關崗位調研資料分析可以得出,中職畢業生崗位多在一些重複性基礎工作上,如文印排版、裝置安裝、產品銷售等;高職畢業生的崗位多在一些工程設計性工作上,如平面設計、網頁設計、網路工程等。所以中職段的人才培養定位在計算機專業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高職段人才培養規格定位在計算機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培養。

  2.設定課程系統規劃

  充分依託學院牽頭成立的淄博市紡織服裝職教集團,組成由教育行政部門、企業、教育研究機構和中高職學校等多方參加的課程開發組織機構。通過調研明確企業對高職人才的崗位需求,採用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開發,提高學生適應性和教學有效性。

  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為例,中職階段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進入高職階段後開設《Office高階應用課程》,體現了課程的遞進性和延續性。

  3.“工學結合、崗位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地區經濟和生源實際情況,通過崗位調研的統計與分析,結合職教專家和行業、企業專家的論證,確定了“工學結合、崗位遞進”的三二連讀人才培養模式,該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在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在企業的“四進四出”完成崗位技能的培養。“四進四出”指中專段第四、五學期2個學期和高職段第二、三學期2個學期都採用一半時間在學校、一半時間在企業的學習模式,中高職段的最後1個學期都進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4.雙棲雙能教學團隊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明確了中高職專任教師的技術領域、企業工作經歷、職業資格、實踐能力等要求,並按照雙師素質標準定期考核,督促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對從企業聘請的能工巧匠,除了進行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知識水平、實踐操作能力、技術職務職稱要求外,還進行了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職業教育理念的培訓,使企業兼職教師能夠利用職教理念進行知識傳授。通過以上方式建立校內校外、雙棲雙能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保障了中高職階段的教育質量。

  5.建立過程性質量評價體系

  建立“一二三”過程性質量評價體系。一指一個能力,對專業核心課程的職業能力建立考核評價方案,專業核心課程都通過“考試+實訓”的考核環節才能合格;二是雙證書,在職業技能證書的選擇上,根據職業範圍確定了與高職銜接的職業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畢業必須獲取對應的證書;三指頂崗實習的三方評價,分別由中職、高職和企業三方對學生頂崗實習的專業能力、素質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一二三”過程性質量評價完成後,根據學生的評價情況,形成每位學生的質量評價報告。過程性評價的實施,既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供了指導,也為用人單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瞭解提供了更好的參考。

  三、結語

  《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搭建了“立交橋”,中職學生通過分類考試的方式到2017年大約佔到高職生源的70%左右,中高職教育銜接問題將成為職業學校重要問題。解決好中高職教育銜接問題,不但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援,還需要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更需要中、高職學校的共同努力,進而真正實現“五個對接”,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