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師職稱論文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成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數學教師的數學價值觀

  摘要:作為數學教師,參與教改首要的任務,是轉變教學觀念,不僅要重視數學的 科學價值,還要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

  數學學科的內涵十分豐富,功能極其全面。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成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數學家克萊因認為:“數學是人類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類心靈最獨特的創作。 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絃, 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可是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看似“誇張”的確如此,二部數域的擴大史就隱含著一部社會的 發展史。

  數學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自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那天起,人們便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時創造了數學,並反過來利用數學的成果,改變生活。早在遠古時代,就有原始人“涉獵計數”與“結繩記事”等種種傳說,古埃及尼羅河經常洪水氾濫,摧毀地界,退水後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幾何學便源於這種“測地術”。航海事業的高度發展,天文學資料 計算的需要,催生了能簡化繁重計算的對數。數系的擴張與不斷完備,體現出的正與負、整與分、有理與無理、實與虛等,是矛盾的對立統一等辯證法的最好說明。數起源於“數”,量起源於“量”,數量結合威力無窮,萬事萬物盡在掌握。數學學科的科學性、實用性毋庸置疑,盡人皆知。

  我國的公眾對數學瞭解甚少。大多數人認為數學只不過是研究一些古老難題而已。我們的數學工作者沒有重視必要的輿論和傳播工作,而在我們的中小學的數學 教育中,又很少講到數學的應用,而是在一些枝節問題上做不必要的文章,應付 考試。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們的數學教學乃至整個教育教學存在著極具“功利色彩”的短期行為。在數學教育的實踐中,我們大多數教師傳給學生的是充滿“科學精神”的“業”,而沒有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更多的是教給學生如何求“真”,恰恰忘了教會學生如何去求“善”與“美”。不可否認,數學教學應傳授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和科學的思維,但數學決不是絕對“純粹”的科學,它包含著 歷史與生活。它不但教會人能掐會算,還培養人嚴謹認真,相互支援,團結友善。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不要忘記應讓數學教學充充滿文化和生活氣息,讓數學教學在傳授科學的同時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我們應該在數學教學中多一些人文的關懷,讓學生的未來不但是一個“科學人”,還是一個“文化人”。長大成人以後,數學知識縱使淡忘,但根植於科學知識中的文化仍能讓學生受益終身。

  目前,不僅是社會上對數學科學缺乏瞭解,而且我們數學工作者或數學教育工作者也不同程度上對數學存在著不完整的理解及認識。

  眾所周知數學的美具有美的一切特性,不僅具有邏輯美,更具有奇異美;不僅內容美,而且形式美;不僅思想美,而且方法美、技巧美,簡潔、勻稱、和諧,到處可見。數學中的確充滿著許多美不勝收的東西,如果我們只強調數學的美,只強調數學訓練對人的素質影響,而不講數學的應用價值、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這就容易使那些不以數學為職業的人們感到厭倦。

  事實上運用數學的觀點觀察現實,構造數學模型,學習數學的語言、圖表、符號表示,進行數學交流,通過理性思維,培養嚴謹素質,追求創新精神等等,更飽含著凝重的數學文化底蘊。如果看不到數學與其他科學技術的聯絡。看不到數學與社會及時代發展的聯絡,看不到科學與技術當今數學化趨勢,那我們就忘記了有關數學的最重要的和最本質的東西。如果我們不講這些,數學不就真的變成了一種少數人從事的經院哲學了嗎?因此,我們數學工作者也要不斷學習和豐富認識,跟上時代的發展。 高科技時代充滿著激烈的競爭,但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培養一大批有創新能力的各種專業人材是在這場競爭中獲勝的重要環節之一。數學 教育在人才培養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這 自然無須多談。

  然而在近幾十年中,我們在國外及國內都看到了一種十分有趣的現象:一批原來從事數學研究的人轉身投向於其他研究領域或某些技術開發領域,特別是在資訊科技, 金融及 經濟和各科;工程 計算等領域,並在這些領域內取得重大成就,甚至成為其中的領袖人物。這種現象在發達國家屢見不鮮。即使在我國,也是可以舉出許多這樣的著名例子。這一事實正為數學的人文價值提供了有力佐證,數學使人聰明、豁達,學好數學有利於人的 發展。

  優秀的數學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 歷史,新課程中設定的《數學史選講》,可以把數學與歷史聯絡起來,把數學與數學家的思想和人格魅力聯絡起來,從而大大增加數學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味,使數學的文化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

  數學文化可以激發愛國心,喚起民族魂。方程這個名詞,最早見於我國古代算書《九章算術》。祖沖之運用劉徽的“割圓術”,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領先歐洲一千多年。商高定理即勾股定理比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提出早近千年負數的使用,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歐洲早一千多年,秦九韶完善的 中國剩餘定理,國外落後了554年才由高斯建立,當代數學家陳景潤關於“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吳文俊的“計算機幾何證明”等,都是值得炎黃子孫自豪。

  古希臘希帕索斯發觀了無理數,且敢於堅持真理,被自己的學派拋入了大海,獻出了生命。這與義大利的布魯諾維護哥白尼的日心說,堅持真理被燒死異曲同工。瞭解這段歷史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執著探索、勇於發現、百折不撓、獻身 科學的精神。

  另外,尤拉的謙遜、真誠,高斯的剛毅、嚴謹,華羅庚自學成才,陳省身放棄國外優厚的物質待遇毅然返鄉、報效祖國。絕大多數著名的數學家,都是品德、情操十分高尚的人。向學生介紹其生平及一些感人的事蹟,必定有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

  所有這些充分說明數學是科學、是文化,當數學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滲入教材、到達深堂、溶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更具實用性、故事性和教育性。唯有如此,頂在數學頭上那神祕的蓋頭才會被揭掉,晦澀難懂的代號也才能被改變。學生怕數學,不願學數學的路才會走到盡頭。數學文化,想說愛你不容易,我要為這遲來的數學文化叫好,為數學文化的發展傳播盡綿薄之力。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