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鱗魚的家常烹飪方法介紹

  白鱗魚是比較上講究的一種魚,原來常見的是清蒸鹹白鱗魚。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白鱗魚的家常烹飪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烹飪白鱗魚的食材準備

  白鱗魚的烹飪方法

  步驟

  1.市場上買來2條白鱗魚。

  2.去內臟,洗淨,兩面切口,碼上鹽。

  3.放薑絲、蔥絲,花椒粒,幹辣椒絲。

  4.上蒸鍋蒸制5-7分鐘,看魚的大小定時間,魚小5分鐘就夠了。

  5.油燒開,魚上再放新鮮的蔥絲和薑絲,澆油到蒸好的魚上。

  6.這時,一股清香飄出,美味清蒸白鱗魚做好了。

  營養鮮香,可以品嚐啦。小貼士蒸的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即可。

  白鱗魚的形態特徵

  頭側 扁,前端尖。吻上翹。眼略大。脂膜薄而稍發達。兩頜、顎骨和舌上密佈細小牙齒。鰓孔大,假鰓發達。鰓蓋膜彼此分離,不連鰓峽。無側線。體被中等大的圓鱗,縱列鱗52~54。背鰭鰭條15~17;臀鰭條48~50,尾鰭分叉深。全身銀白色。 僅吻端、背鰭、尾鰭和體背側為淡黃綠色。分佈於亞熱帶及暖溫帶近海。

  體長寬,側很扁,背緣窄,腹緣隆凸。體長一般40釐米左右。頭小,口大,向上傾斜,下頜發達,前額骨小而短。上下頜、顎骨及舌上均有 鮑魚細齒,鱗薄、圓形、無側線、腹部有硬鋸齒狀稜鱗,腹鰭、背鰭較短,臀鰭長、腹鰭小、尾鰭又深。體背、吻端,背鰭及尾鰭為淡黃綠色。兩側及腹部為銀白色或白色。因此,此魚又有白鱗魚之稱。[1]

  體側扁,長約40釐米,銀白色。腹部有稜鱗。近海中上層魚類,主食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春季至初夏由外海至近海產卵。常居棲於深海中,主要以魚類動物及頭足類動物為食,夏季洄游到海口或海產卵。我國自遼寧到海南沿海都有分佈。我國沿海及朝鮮、菲律賓、印尼、印度等地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