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質小雪節氣的養生

  陽虛之體,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1、起居:早睡晚起,避寒就溫,養精保腎

  陽虛之體,適應寒暑變化的能力較差,立冬過後,應避寒就溫,採取相應的一些保健措施。“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勞作汗出,發洩陽氣”。因而宜早睡晚起,日出而作,勿出大汗。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陽虛質冬月後還需養精保腎,《黃帝內經》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壽世保元》雲:“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適當節制性生活,不能恣其情慾,傷其腎精。”冬屬水,其氣寒,主藏。故冬天宜養精氣為先,對性生活有節制,以益長壽。此外,居室中要勤開窗通風,通風可使室外的新鮮空氣更換室內汙濁空氣,減少病菌的滋生。出門則應重點保護好頸、背、腰、腳等部位,以免寒邪傷陽入裡而致病。

  2、情緒:清旭爽神,藏神寧志,怡養心情

  陽虛體質要注意在冬季保持情緒平穩,冬季的情志調攝中不應忽視陽光的作用。《聰訓齋語》認為:“冬夏皆宜以日出而起……天氣清旭之氣,最為爽神,失之甚為可惜。”陽光可以爽神。在風和日麗、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人的精神就爽快,對生活美好的感受就多一些。冬季還應該有意識地多參加陽光下的戶外健身活動,選己所好,盡己所能,多晒太陽。休息之日,如遇到陰冷晦暗的天氣,不妨於室內藏神寧志,學習傳統文化,品茶、書法、插花等,怡養心情,調神養生。切不可一個人悶在光線昏暗的房間裡呼呼大睡。

  3、飲食

  宜吃:牛肉、羊肉、鰻魚、鯽魚、南瓜、核桃、桂圓、山藥、花生、芡實

  小雪時節,天氣寒冷,飲食一定要有豐富、足夠的營養,保證熱量充足。冬季裡補充營養有兩個作用:一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現象得以改善;二是調節體內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而畏寒怕冷之人,要多吃些溫熱禦寒、富含營養的食物,以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比如:牛肉、羊肉、鰻魚、鯽魚、南瓜、核桃、桂圓、山藥、花生等。冬季進補最好先做引補,選用芡實燉牛肉,或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燉服,以調理脾胃功能,然後再進補,可增加滋補效果,也不會發生“虛不受補”的情況。

  少吃:油炸燒烤、寒涼、過鹹、蟹、鴨血、墨魚、豬血、柚子、香蕉、柿子、梨、荸薺

  《攝生訊息論》記載冬季:“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故少吃螃蟹、動物血、墨魚、蛤蜊、文蛤、烏魚蛋、海膽、青稞等味鹹的東西。寒涼蔬果此節氣也需要少食:柚子、梨、香蕉、柿子、荸薺等,易傷及脾胃而損耗陽氣。陽虛質冬令進補切忌一味偏補,而應注意兼顧氣血陰陽,防止過偏而引發其它疾病,合理的飲食搭配才最重要。此外,冬天人體的陽氣伏藏在體內,像辛燥炙烤這類熱性食物,不能吃得太多,熱太盛對胃也會有損傷。

  忌吃:豬腰子、羊腰子、胡椒、花椒、韭菜、霜打熟菜

  《金匱要略》曰:“冬三月,勿食豬羊等腎。”十月腎旺也,不令死氣入腎。《千金方》:“十月勿食椒***胡椒、花椒***,傷血脈。勿食韭,令人多涕唾。勿食霜打熟菜,令人面上無光。勿食獐肉,動氣。”《白雲忌》十月***立冬、小雪***忌食豬肉,發宿氣。

  4、運動:運動昇陽氣,拍打足三裡

  陽虛質冬日不耐寒,往往願待在室內而不喜活動,最冷時日未到,還需昇陽保暖。“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適當加強身體鍛鍊,是改善陽氣虛弱的有效療法。上午屬於陽長陰消的階段,所以陽虛的人應該在上午日照強時進行鍛鍊,爬一爬山,進行慢跑,這些都是很好的生髮人體陽氣的方法。在室內則可經常拍打左右腿的足三裡***外膝眼下3寸,小腿脛骨外側一橫指處***,交替拍打,各300下,每日早、中、晚各拍打1次。民間有“常拍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常拍可使手指、腳趾的微血管擴張,加強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從而改善了手腳冰涼症狀。

  5、茶飲

  紅糖蜂蜜茶

  紅茶3克,紅糖、蜂蜜各適量,將紅茶、紅糖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待水溫後調入蜂蜜即可。紅茶尤其適合胃寒之人冬日飲用,加入了紅糖、蜂蜜,更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