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學生美術作品進行有效的評價

  在美術教育中對孩子的作品進行評價是一件大工夫,因為稍有不順就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對學生美術作品進行的評價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們在美術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型的設計、新課程的改革、美術課與其他課的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卻忽視了或忽略了美術教學評價的研究與實踐。尤其是校外美術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物件、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的特殊性造成其評價有著自己不同的個性和要求。

  但相對於這種特殊性而言,美術評價體系就顯得相對滯後,教師對學生美術作品評價容易走入誤區。作為校外美術教育工作者,我想從自己多年的美術教學工作中總結的一些經驗和同仁們共同探討。

  評價活動是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評價對學生的美術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激勵作用,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激情、自信,關係到其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長。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家庭和學校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不注重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所以在學生的學習中形成各種各樣的壓力,一提起學習就煩。

  而作為校外美術教育主要是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選擇的,所以容易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在這裡他們沒有被完全壓抑的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校外美術教育的生源主要來源於社會各界的美術愛好者。學生的年齡、層次、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所掌握美術知識、技能和技巧存在很大的差異,那麼面對這些不同年齡段、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

  對學生美術作品的評價:美術教育要重視過程

  校外美術教育的生源主要來自社會各界的美術愛好者,學生學習時間長短不一,對美術技能、技法的掌握水平也參差不齊,如果用傳統的“通過一次比賽獲獎情況或完成一件作品的好壞”來決定一個學期的學習成績,很顯然這種“一錘定音”的評價,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於學生的學習也沒有促進作用。

  因此,在我的美術課上,我會盡量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例如“說的機會、演的機會、示範的機會”只要是孩子大膽的想象,哪怕是怪異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較高的熱情去畫。哪怕畫得不好,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在繪畫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我們應該關心學生學習的軌跡和改變情況,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和我交流,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往往就用“像不像”作為評價學生作品好壞的標準,我認為這種評價太片面、太主觀了。孩子對於社會的接觸比較少,知識技能也沒有成年人高,但是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有著成人無法比擬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表現方式。對於這些作品的評價,更應該注重作品的內涵,因為它所表現出來的是孩子的情感世界。

  對學生美術進行的評價: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多年的美術教學實踐,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家長會問:“我的孩子學習怎麼樣啊?”在教學的最初,我根據學生的情況只是從好與壞兩個方面進行了評價,可是我發現對於那些被評價為不好的學生來說,家長和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打擊,往往有的學生就此放棄美術的學習。看到這種結果我發現作為老師來說,我簡單的評價可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對於每個學生學習的每個階段、每一個進步的過程和不足,我通過建立美術成長記錄袋來進行記錄。

  它包括學生學習時間、學生每一次的成長進步、學生作品反映出的個性特徵和不足、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結果、師生互評結果,既有測試性評價更有非測試性評價。這樣就能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需要,著眼於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潛能,改變教師一言堂,真正體現學生成長過程,增加家長對學生了解,改善師生關係。

  總之,在我們的校外美術教育中本著保護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審美和綜合能力為目的,在評價過程中運用一切能用的方法和手段,我們的評價過程就不會出軌,它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落實。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問題:兒童由於年齡比較小,他們的繪畫作品往往充滿奇思妙想和大膽的誇張和變形,和現實生活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和科學錯誤,比如“太陽和月亮手拉手”“小朋友在天空像鳥一樣自由飛翔”“人的身子長出了動物的腦袋”等等。對於學生這樣的作品,有些家長回去看過後,就說:“這是什麼啊?你看你畫的畫,一點不符合生活實際啊,哪的人長出了動物的腦袋?山為什麼是紫色的?”這一些成年人認為非常科學的論斷,結果往往就限制了學生頭腦中自由想象的空間,思維模式日益僵化。如果我作為教師自作聰明地給孩子解釋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那麼對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就成了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