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的核心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八大核心思維

  一、何謂“網際網路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是一個多元概念。一般認為,網際網路思維指在***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科技不斷髮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使用者、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本質是發散的非線性思維。

  二、網際網路思維的特點

  網際網路思維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民主、開放、平等”。

  三、網際網路思維的核心理念

  網際網路思維由以下八個核心理念構成:

  第一,使用者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者思維。即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使用者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從整個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只有深度理解使用者才能生存。沒有認同,就沒有合同。要遵循三個法則:一是得“屌絲”者得天下。成功的網際網路產品都抓住了“屌絲群體”、“草根一族”的需求。二是兜售參與感。按需定製和在使用者的參與中去優化產品。三是體驗至上。使用者體驗從細節開始,讓使用者有所感知,並超出使用者預期,帶來驚喜。使用者思維體系涵蓋了最經典的品牌營銷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標消費者——“屌絲”;What,消費者需求——兜售參與感;How,怎樣實現——全程使用者體驗至上。

  第二,簡約思維。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爆炸,使用者的耐心越來越不足,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抓住他。要遵循兩個法則:一是專注。專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極致。蘋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蘋果接近破產,喬幫主迴歸,砍掉了70%產品線,重點開發4款產品,使得蘋果扭虧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5S,iPhone也只有5款。二是簡約。在產品設計方面,要做減法。外觀要簡潔,內在的操作流程要簡化。Google首頁永遠都是清爽的介面,蘋果的外觀、特斯拉汽車的外觀,都是這樣的設計。

  第三,極致思維。

  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和使用者體驗做到極致,超越使用者預期。要打造讓使用者尖叫的產品。尖叫,意味著必須把產品做到極致,超越使用者想象使其驚叫。有三個方法:第一,“需求要抓得準”***痛點,癢點或興奮點***;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緊”***得產品得天下***。服務即營銷。為顧客製造驚喜。站在顧客角度提供細緻的個性化服務。

  第四,迭代思維。

  這是一種以人為核心、反覆、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允許有所不足,不斷試錯,在持續迭代中完善產品。有兩個要點,一個“微”,一個“快”。小處著眼,微創新。“微”,要從細微的使用者需求入手,貼近使用者心理,在使用者參與和反饋中逐步改進。“可能你覺得是一個不起眼的點,但是使用者可能覺得很重要”。二是精益創業,快速迭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產品才更容易貼近消費者。

  第五,流量思維。

  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份量。“目光聚集之處,金錢必將追隨”,流量即金錢,流量即***,流量的價值不必多言。要遵循兩個法則:一是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二是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任何一個網際網路產品,只要使用者活躍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產生質變,從而帶來商機或價值。

  第六,社會化思維。

  社會化商業的核心是網,公司面對的客戶以網的形式存在,這將改變企業生產、銷售、營銷等整個形態。要遵循兩個法則:一是利用好社會化媒體。二是眾包協作。眾包是以“蜂群思維”和層級架構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協作模式。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腦,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賢才入吾彀中”。

  第七,平臺思維。

  網際網路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平臺模式最有可能成就產業巨頭。全球最大的100家企業裡,有60家企業的主要收入來自平臺商業模式,包括蘋果、谷歌等。要遵循三個法則:一是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二是善用現有平臺。三是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讓員工成為真正的“創業者”,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

  第八,跨界思維。

  隨著網際網路和新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網際網路企業的觸角已無孔不入,如零售、圖書、金融、電信、娛樂、交通、媒體等等。遵循兩個法則:一是攜“使用者”以令諸侯。二是大膽顛覆式創新。一個真正厲害的企業,一定是手握使用者和資料資源,敢於跨界創新的組織。

  ※ ※ ※ 小結※ ※ ※

  擁有網際網路思維,才能在網際網路+時代縱橫商海,無往不勝。而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的精髓簡單說來就是這些:使用者至上、體驗至上、服務至上、平臺至上。您都懂了嗎?
 

  淺析網際網路思維三大核心

  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

  到底是否存在網際網路思維?

  這個話題我應該不用再講了,我是網際網路思維堅定地使用者者。網際網路思維絕對不僅僅是做好產品、粉絲經濟、微信運營這麼簡單,網際網路將對我們傳統商業底層結構進行一次重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為什麼沒有蒸汽機思維?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候也不知道當時叫作封建社會,網際網路思維只是對這個時代一些顯性特徵的定義而已。大家不要糾結於詞彙或者概念本身,要關注其帶來的深刻影響。

  我在《網際網路思維獨孤九劍》這本書裡已經給大家呈現了我1.0版本的思考與總結,講了9點。最近有一些迭代,我把它總結為三點:

  第一,使用者思維。

  使用者思維是網際網路思維的第一核心,這個已經毋庸多言。其他思維都是使用者思維在價值鏈不同層面的延展。雷軍所謂“專注、極致、口碑、快”都是使用者思維的體現,周鴻禕所謂“體驗至上、免費策略”也都是使用者思維的體現。

  第二,資料思維。

  用資料驅動商業決策,是網際網路企業很典型的特徵。從桌面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iot***萬物互聯***,都是逐漸資料化的過程。萬物互聯的本質是萬物資料化。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融合,最後都變成了資料。資料思維是另外一個關鍵思維。

  第三,生態思維。

  《失控》這本書,絕大多數理念都是生態思維。企業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將不再是產品售賣型的交易關係,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邊界也不再那麼明顯;老闆與員工之間的關係也不再是簡單的僱傭關係,而變成了合夥關係,大家是利益共同體,自組織也將成為非常重要一種組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