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及原文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葉聖陶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遊覽順序記敘的。至於要如何去編寫好這份教案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以供大家閱讀。

  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原文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華,遊北山的雙龍洞。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裡出來的。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繫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裡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裡,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

  內洞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在洞裡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裡。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裡,出了洞。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1教學目標

  1、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外洞和孔隙的特點。

  3、領悟移步換景的遊記特點,體會並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2學情分析

  1、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能夠通過文字的閱讀來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內在含義。

  2、對於遊記類的文章,學生能夠通過初讀就找出作者的寫作順序——遊覽的順序,但對於本文的另一條線索——泉水,只有通過深入文字的閱讀才能夠體悟到。

  3、讀寫結合,由閱讀到寫作知識的遷移,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難點,課堂上要通過閱讀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從而達到寫作知識的體會與領悟。

  3重點難點

  1、學習按遊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2、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4教學過程

  4.1第二學時

  4.1.1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外洞和孔隙的特點。

  2、領悟移步換景的遊記特點,體會並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4.1.2學時重點

  學習按遊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4.1.3學時難點

  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4.1.4教學活動

  活動1【匯入】複習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的前三段向我們介紹了作者遊覽的時間、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那盤曲而上的盤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豔的山路景色,那時時變換調子的溪流聲……是多麼迷人啊!

  那麼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請大家回憶一下課文,畫出作者的旅遊路線圖來。這些地方又各有什麼特點?大家對這次的遊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期待和幻想。這節課就讓我們去親自體驗一番吧。

  活動2【講授】繼續探究課文內容,領略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景

  1、指名上臺畫出作者的旅遊路線,餘生默讀4-7自然段。

  2、自學4~7自然段:

  ⑴默讀思考:作者在什麼地方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答。

  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的地方做上標記。

  彙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閱讀“外洞”一段。

  誰來說說外洞的特點***屏示文字***。

  你認為外洞的特點是什麼?***高、大***

  請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

  5、最令你好奇難忘的是哪兒?***孔隙***

  ***1***默讀,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日乘船水上游,遊法上有什麼不一樣?

  不僅遊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2***討論:作者為什麼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3***哪裡寫出了孔隙的小,讀出來,說說你讀後的感受。課件出示句群1:

  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

  ***作者用常見的事物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課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用自己遊覽的感覺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播放課件***我們也為作者捏著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實這段水路並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險”了!***板書:險***

  ***4***創設情境:假如你就是遊客,仰臥小舟,工人拉著繩,幫助你穿孔隙,過水道,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指導朗讀句群:

  教師:課文中寫道:“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孔隙指小洞、裂縫,應該說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進出,那就該說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該說它小,還是該說它大呢?

  ***5***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在過孔隙時,葉老並未直接描寫孔隙的窄小,而是通過常見的事物和自己遊覽的見聞、感受,生動具體地記錄下來,以襯托出空隙的“窄”與“小”,使人身臨其境,這就是遊記的典範。

  下面,我們再來讀一下這一段,再次感受一下孔隙帶給我們不同凡響的遊覽經歷。

  5、交流內洞的特點。

  ***1***課文怎樣介紹內洞的?

  A出示電腦課件,欣賞內洞的神奇美景。

  B感情朗讀6、7自然段。

  ***2***從剛才讀的語句,可以看出內洞的主要特點是什麼?“變化多端”什麼意思?“顏色各異”什麼意思?

  ***3***為什麼說“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想象一下,這些石筍和石鐘乳還會有些什麼形狀?

  A、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

  B、課文中寫“其次是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麼,究竟可以想象成什麼器用、什麼宮室、什麼神仙和動物呢? ***可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發揮。***“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雲潭” 。

  C、雙龍有形有態,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洞頂,為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鐘乳和石筍,側耳傾聽,耳邊響起輕緩的聲音,尋聲找去,只見……***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裡。”照應上文“泉水”。

  6、齊讀第8自然段,小結: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活動3【活動】總結全文

  1、學習寫法。

  A、敘述有條理,貫穿全文有兩條線索:

  一是遊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讓學生找出描寫泉水出現的句子,看看它們在文中起的作用。

  ***屏示文中有泉水的過渡句***

  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著溪流上山入洞的。

  B、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C、總結遊記的寫作特點。

  2、板書總結:

  雙龍洞一遊,路上迷人綺麗的景色,高大寬敞的外洞,夢幻神奇的內洞,以及過孔隙時那新奇、刺激的快感,都使人作者流連忘返。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把遊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路線結合起來寫,雙線並行,使我們讀了也彷彿身臨其境。來,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欣賞一下神奇美麗的雙龍洞吧。

  3.播放視訊

  活動4【練習】拓展延伸

  根據課文的描述,展開合理想象,分小組設計“外洞”“內洞”及“兩洞連線”處的解說詞,輪流擔當導遊。選出說得好的同學在班上說一說。 ***四人小組內交流後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

  活動5【作業】作業

  請你當一次小導遊,向父母或親友介紹介紹美麗的雙龍洞。


的人

1.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4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2.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4.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3記金華的雙龍洞

5.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4記金華的雙龍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