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與研究

     閱讀是一種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和接受資訊的過程,它是讀者和作者相互交際的言語活動,是一種高階神經系統的心理活動。從形式上看,閱讀似乎是一種單向的言語交際活動,但實質上它是作者和讀者雙方參與的言語交際活動。美國學者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閱讀是對三種相互有關而各有區別的資訊,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語義的資訊,進行資訊處理的一種形式。”
        新課程標準中對初中階段的閱讀能力目標是這樣表述的,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誌,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所以,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讀懂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閱讀。英國語言學家韋斯特指出:“通過閱讀學會閱讀”,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策略及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速讀的能力以及閱讀的興趣。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細緻觀察語言、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驗證等邏輯思維能力;有利於培養語感,提高寫作技巧。有利於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努力拓展教學內容,開發適合當地學生閱讀的校本課程資源,研究閱讀教學中的適合本校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策略。
        一、教會學生採取多種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
        1、略讀 
        略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瞭解文章主體大意,辨別文體,以便於掌握文章結構。其閱讀技巧是要把握不同文體的特點,然後根據其特點去了解文章的主體大意,弄清楚層次與段落,找出段落的主題句。
        2、跳讀
        尋找所需資訊,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
        3、尋讀 
        尋讀的主要目的是尋找某些特定資訊,解決某些具體問題。尋讀是在略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其閱讀技巧是在略讀步驟後,對文章的結構和思路有一定的瞭解,捕獲到了一定的資訊,這時就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和依據。
        4、意群閱讀 
        意群閱讀法是指以意群而不是以單詞為最小閱讀單位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它不僅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有利於句子的整體理解,避免逐詞閱讀逐詞理解。
        二、加強閱讀習慣的培養
        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種性格。”的確如此,我們身為教師,應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
        因此在閱讀中應當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教師應從接手新班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習慣。最初可在課堂上安排固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指定的材料,並對難句、難文進行適當講解。隨後可以給學生布置長期的課外閱讀任務,教師定時抽查,並不時地安排課堂時間與學生分享精彩段落,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持之以恆。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常會發現有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帶有一些不良習慣。如有的學生閱讀時愛出聲;有的學生用筆和尺之類的東西指點著助讀;有的用眼不科學,每次只能看到一個單詞;有的則咬文嚼字,邊讀邊查詞典,一詞一句地分析;有的學生“回視”的現象太嚴重,在閱讀時,眼睛往往往回看,重讀一個詞、短語、一個句子,不僅影響讀速而且不利於把握整個句於、段落、全句的意義。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逐步改掉這些不良習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幫助他們盡力減少眼停次數,擴大視力範圍,能在單位時間裡捕捉更多的語言資訊。 
        三、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提高閱讀能力
        在養成正確閱讀習慣的同時,教師更應該教給學生有關的學習策略。
        首先幫助學生學會對所讀文章進行分析和綜合的策略。分析過程指的是把文章分解成段落、句子、詞彙,然後對其進行分析,從而理解所讀內容。綜合過程指的是把整篇文章綜合起來進行整體思考。兩者結合起來就是分析綜合和綜合分析。分析綜合是對文章進行逐詞、逐句的分析,然後把文章綜合起來進行思考。綜合分析是以通讀整篇文章入手,然後逐詞、逐句分析,再綜合成整篇文章。綜合分析過程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重視對文章整體內容理解的教學,而摒棄那種陳舊的重在語言點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其次要教給學生猜測、概括或推理的策略。在閱讀過程中許多單詞學生並不能夠見詞知義,需要藉助與字典,但是過多地利用字典一方面阻礙了閱讀的速度,同時也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積極發展。學生在多次查閱之後便無法使上下文緊密的聯絡起來,因而達不到閱讀的目的。在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猜詞技巧:(1)根據上下文提供的內容猜測;(2)利用標誌性短語;有時根據醒目的字型,如斜體或黑體,或使用逗號、冒號、破折號等為線索進行猜測。(3)根據語法結構猜測;(4)根據構詞法猜測,如字首、字尾和複合詞等。(5)根據定義、解釋猜測;(5)通過對比關係來猜測。可以使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追求故事意義,並且尋求閱讀的樂趣。 
      四、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目前,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來完成,課外閱讀能拓寬學生的創新視野,常言道:“厚積薄發,熟能生巧。”沒有大量的閱讀輸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運用性輸出,更談不上創新運用了。大量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鞏固語言知識,豐富認知圖式。閱讀是一種技能,雖然可以通過培訓學習一些技巧,但要真正獲得技能,最終是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完成。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閱讀,利用空餘時間讀一些短篇讀物,英語雜誌,英語作品等,可以選擇具有較強時代性和實用性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報紙,如《二十一世紀報》、《英語學習報》,學生可以從中瞭解語言的變化以及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動態,還可以做一些相應的練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的英語知識。閱讀可以是隨意的、無特殊指向的、零星的,但必須是持續的。教師也要為學生的閱讀打造平臺,瞭解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給他們提供合適的英語書目。幫助學生挑好第一本書,使他們能夠在初次閱讀中體會到讀英語書也是其樂無窮的。同時所選材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難度與課文相當,內容儘可能與課文相聯絡,難易適當,使學生讀得輕鬆愉快,在快樂中獲得知識,增強了他們搞好閱讀的信心。
        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閱讀,但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根據讀物內容的不同,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兩個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第一層次的學生是閱讀比較簡單的故事,詞彙的難度降為最低。第二層次的學生是閱讀詞彙量較多,而且較難,但可以根據上下文猜測出含義的文章。每週閱讀做到定時、定量、定篇、定檢查。每天必讀一篇,每篇文章讀五分鐘左右,然後老師定時檢查。這樣使各個學生都有參與,既鍛鍊了學生的能力,擴充了他們的背景知識,又使學生增添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語言與文化有密切的關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環境、傳統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反映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許多地方存在差異。中國人與英美人在文化上,即在風俗習慣、價值取向、社會規範、思維方式等方面都有諸多差異。閱讀再現文字描述的形象,需要熟悉和豐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知識背景,有關的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經驗,學生只有以豐富的知識和社會經驗作支援,才能充分利用其表象進行聯想、推理、思維,才能促進理解所讀內容。
        結束語:
        教師不可以為教閱讀而單調的安排閱讀。教師應重視閱讀材料研究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教學教會學生進行學習、掌握和運用詞彙、語句。在閱讀中訓練並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提高課堂效率,大膽開設課外閱讀。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生恰到好處地默讀、精讀和泛讀,通過各個閱讀環節的循序漸進,切實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實現全面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我們的英語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