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內家拳有哪些禁忌

  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屬於內家拳,內家拳還有心意、八卦等,那麼在打內家拳的時候,有哪些禁忌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內家拳“十四禁忌”,即懶散、遲緩、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軟腿、脫肘、戳拳、扭臀、曲腰、開門捉影、雙手齊出。

  內家“十四禁忌”不但對狹義及廣義的內家拳心意、八卦、太極拳、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其他拳種同樣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這是因為古今拳術的淵源是一脈相承的。在繼承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中,雖然形成了分支浩繁的流派,創樹了各自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但就武術的作用和技術規範,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一、懶散:意識分散,雜念叢生,精神萎靡不振,垂頭喪氣,心馳外物,行拳心猿意馬之謂也。

  二、遲緩:智慧不敏,感覺不靈,反應遲鈍,動作滯澀之謂也。

  三、歪斜:上不領頂勁,中不守重心,下不把閭舵,頭容不正,線路脊椎不澀,外不能三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身體前俯後仰,左歪右斜,前後左右失衡之謂也。

  四、寒肩:肘不能沉,肩不能鬆,肩胛緊鎖,兩肩高聳,狀如立寒冬溯風之謂也。

  五、老步:兩腿虛實不明,步法遲澀不靈,上下難以相隨,前進後退無方,摺疊轉換雙重,舉措張罔失措之謂也。

  六、腆胸:腆者,挺凸也。腆胸即為過於矜持,努氣挺胸,氣湧胸際,神凝血滯,上重下輕,根腳拔起之謂也。

  七、直立:僵直而立,全無戒備之謂也。

  八、軟步:軟襠萎膝,疊步“過勁”,足膝偏撇,掀腳拔跟之謂也。

  九、脫肘:肘部懸揚,猶如肘關節脫臼之謂也。

  十、戳拳:腕骨不正,握拳不直,形如印戳,拳與前臂不在同一直線上,猶脫榫的錘子之謂也。

  十一、扭臀:扭臀亦叫“晃臀”、“擺臀”、“搖臀”、“遊臀”。是尾閭不正,臀部外突,或臀部時而前順,時而後撅,或扭來扭去,如“游魚擺尾”之謂也。

  十二、曲腰:“點頭哈腰”,中軸扭曲之謂也。

  十三、開門捉影:撒開兩臂,“正門”大開;探頭探腦,如捕風捉影之謂也。

  十四、雙手齊出:即用“二隻拳頭打人”,一發無餘,不作後顧之慮之謂也。

  內家拳十四禁忌,其實質是互相關聯的,不能截然分割。深刻理解,真正明瞭它的內容,不但對學習掌握內家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還掌握了研究評判內家拳的重要尺度,內家拳也就易於向大乘階段邁進了。

  內家拳之穿透力

  一年打死人,主要功力、打法、出手的意念。打在右臂上左肩大痛,才叫穿透勁,要是打得重,把勁往你的力點上去,就是你心口,這才是拳打中心並兩肋的真義,不是非要拳頭摔到你胸口才能打中心,接觸你身上那個點不能打中心。要打透必須放鬆和有意透敵背之意,練習時沙袋不能裝沙,要用棉花裹鐵棒,這樣可以模擬出內功深厚的人在受擊打時的身體狀態。

  力量穿過人體外層皮肉再繼續深入時會遇到內勁的強力反彈。穿透力就是能突破這種棉裡裹鐵的內力的力量。如果對方沒有防禦的內力,則任何一種力都可以輕易將其穿透。穿透力,一說是滲透力,太極拳只要掌握要領,不難練出來。如果我們走路,不小心趟到石頭上,自己感覺力量並不大,可是覺得疼徹骨髓,實際是我們在趟到石頭時,力量並沒有停,而是繼續移動,這就是一種穿透力。

  如果把這種體驗,轉換到練功和技擊上來,就是自由落體加上速度,也就是重力加速度。無論是短距離的抖寸勁,還是長距離的大劈,都是如此。穿透力是指此力有穿透到對方內部的特點,螺旋力是穿透力的一種特殊形式,呈螺狀旋轉式穿透。穿透力的產生所需大致基本條件之一為瞬間作用力的作用速度需足夠快。

  勁長的感覺就是勁留在對方的時間長,拳重沉但不長,捱上一拳是挺痛,但隨即身體脫開,雖痛但已不覺得有勁在身上起作用了,可捱上勁長一拳,身體在倒退中好象勁還作用在身上。師為我講解穿透力,讓我在他身上試勁,總不得法。

  師把手放在我肚皮上,往裡一擠,我頓時覺得腹中之物被頂到胸口,師卻說:“這一下不是打,只是摸實粘、按”,又說:“在這種程度下,再發螺旋崩炸之力,勁從身上吐出”,看我仍未全明白,又云“實戰時,你就想著把手伸到他肚子裡,摸著他五臟再打起鑽落翻。真正致命的打擊,是使對手被擊打時原地倒下,而不是“飛”出去。

  一條毛巾打溼,直接甩出去,威力並不是很大,甩出去後在用力往後一拉,就會聽見啪的一聲,人被抽到會很痛。這中間毛巾抖了兩下,甩出去是往前抖,往後拉是向後抖。

  太極拳出拳也一樣腰先向前猛的一擰,把拳頭象射箭一樣打出去,當然從肩膀到手指都要放鬆,當太極拳出拳要打到目標之前,腰在向後一擰,就象毛巾向後一拉一樣,達到目標之時,拳頭再用力繃緊。這其間腰抖了兩下,一下向前,一下向後,這就是雙抖勁。如果空練,拳頭繃緊之時,也會有啪的響身,這就對了。出拳時要注意吃住地面的摩擦力,不能打滑。其實在雙抖勁之上還有三抖勁,就是在最後用力時在向前一抖,這樣就總共三抖。這是最凶狠的發勁方法。

  穿透力可以透過表面而傷內臟,發勁前要先放鬆。雙手在和對方頂住無法放鬆時,要讓對方的勁沉到自己後腿上。肩甲骨不能被對方頂的後縮,要含胸吃住對方的力。頂力時不要把勁處於發完狀態,要處於蓄力狀態,否則拉弓之時對方的勁就會把你頂死。發勁前意念先到對方身上,拳沒到意念先到。這需要深厚的內力。

  在極大的壓力下仍能保持鬆靜自然的訓練體系,其中的壓力不僅會來自於外,也包含來自於自身身體的某一部分,如拳頭握緊但要握空時,身體的其餘部分仍能放鬆。拳頭的本身形狀始終如未使勁狀態時,中間似有一小球,此時滲透力最大。拳握越緊越好,但要空握就是緊握空氣。合緊一個蛋的勁在打手裡特別實用。

  出拳想打出鑽勁,必須放鬆手臂,虛握拳頭,到目標時繃緊手臂與拳,發爆炸力。想要達到此種程度須長時間練習。但在手中握一小團紙立刻可達到這個效果。可做個實驗:先用右手拳向左手掌擊打,仔細體會左手感覺,然後右手握一小團紙再用同樣力量擊打左手掌,仔細體會左手感覺,雖然力量一樣大,但握紙後鑽透力要大得多,在實戰中就將殺傷力提高了近一倍。

  太極拳如何發力

  發力的真正不傳之密是“大形過位”,就是步要過人,身要過人,手要過人,整個人要過人,步要過人,前腳要超過敵人的後腳,你的步要把敵人掀起來、趟出去。身要過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敵人的重心上,要把敵人砸倒、撞飛。手要過人,要把敵人打穿、打透,打的是後腦、後心,而不是臉、胸。

  真正打慣了實搏的人,反而極力避免不必要的切磋,因為如果水平相近,一旦動手,精神激盪,殺機一起,很難控制,誰也不能保證對方不突出殺招,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實搏只能從實搏中去體會,沒法教、也沒法訓練,蛇形或太極拳的斜飛,在切磋的時候,可以用肩撞,身靠等法把對方發出去,證明自己的步法、身法、貼身發力比對手要高。

  但如果是實搏,就可以有拆骨剪手,肘打,撩陰,戳眼,刺喉等用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同門練習,常因互不相傷,故虛緩而發,雖能習得聽之一、二,然日時以久,引以成習,臨敵應變之際,竟多不能致用。真能致用之招,皆只一下,如此一下,當不知所用而用,不期然而然。

  太極拳一急應,其周身瞬如剛鐵撞人,如虎撲羊或虎獅王撲倒鬣狗剎那頸椎折斷,剎那撲踩在地上。接手便使對方失重;在對方身形不穩時迅速進招,落掌點要入任通督,也就是從胸前的任脈打入,對準後背的督脈,輕輕將對方丟擲數步之外了。打人如拍球,要體其意。眼神須活,但看注敵身中心重心一線。手上的勁碰到哪就往哪扎進去。

  就是用那個“慢慢”伸出去的手打。手還是那麼慢。想象用手拿著一個特重的水泥塊慢慢的伸出去。雖然慢的象伸懶腰一樣,但是碰上對方的臉只要你不收勁,信手一揮,對方就會立撲於地並且受到重創。旋轉身體就是把身體擺順在後面頂著水泥塊,躲在水泥塊後面望前迎著走。這得把整勁練到份上,手上有極綿軟極剛硬的狀態。不是極綿軟和極剛強的轉換,只要轉換就是人為的是破體之力。手上不做任何變化就同時具有極堅硬和極柔軟的兩種效應,看著綿軟碰上才知道是石頭一樣的堅硬。

  打蠟燭能夠鍛鍊人的穿透力,在練習時,不能用手扇風,必須用拳頭打出去,這是練習集中力量,跟力量大小無關,力量越集中,滅蠟燭的距離就越遠。真正的太極拳高手不在有多大力量,而在於能集中多少力量。手之練法可備油燈一隻,中置三股粗燈芯一束,點燃後對準火舌擊之,始則火舌有晃動之象。日久功深,手到即滅,然後將燈芯加粗。站立距離愈遠,功夫愈深矣。其握前臂一抖後,突覺有一過電的感覺,由前臂而起直逼心臟。驚問其練法,不過用粗纜繩握其一端,每日抖練,功久自成。

  透勁的訣竅便是一個震字,無震便談不上透,搔癢而已。透勁的祕訣在於攻擊者巧妙發力,發力後引起對手自身身體產生反彈,並由此產生震盪。透勁訓練要求的是將沙袋打得晃動的頻率越高越好,而且晃動幅度不能超過5度,裡面的沙要越來越鬆,而不能越來越緊。兩人相鬥,若攻擊者大力擊打對手軀體,對手勢必用力抵抗,若攻擊力量太大則對手會倒地或退步,攻擊的力量自然得以削減,內臟也就不會受傷。

  要讓對手內臟受傷的辦法,一是提高肢體硬度和攻擊速度,力求突破防禦,強攻入內,二則是利用透勁讓對手機體產生“自殺式”反應。透勁的發力講究不讓對手倒地或退步,力量控制在讓對手平衡感失去但實際又未真正失去平衡之間。

  打沙袋首先不要注重力度,先要把形和勁給打順,形不要僵,要做到鬆不是散,自然到位。兩腳塌實,腰跨鬆沉,含胸跋背,頂要自然上領,臂要自然抬起。但要做到拳從口中出,封住自己的中線,出手如拿東西一樣。握拳時腕部要平,不可彎曲,肘部截力,要從調整肩部順其力,形和勁打順之後,就以腰胯為主,做到腰胯鬆沉,氣沉丹田,以打透為目的,此種練半年就可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