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闊臺汗國

[拼音]:dang’an tongjixue

[英文]:study of archives statistics

檔案學分支學科,也是與統計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研究檔案統計的原則與方法,為檔案工作、檔案事業和檔案學其他分支學科的研究提供服務。研究範圍:

(1)檔案統計指標體系的設定、內容和作用,包括統計指標、指標涵義、指標單位以及各指標間的關係等;

(2)檔案統計調查方案和組織形式;

(3)檔案統計資料整理的原則與方法;

(4)檔案統計分析的理論、方法及計算公式,包括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標誌變異指標、時間數列、指數、平衡法、抽樣法、相關關係分析、統計預測等;

(5)統計成果的提供利用方式及功用;

(6)本學科與統計學和檔案學其他分支學科的關係;

(7)檔案統計標準化,包括檔案統計工作制度和網路的建立,統計報表格式、計量單位和統計時間的統一,與國際間檔案統計標準化的一致性等。

近代以來,為加強檔案管理,各國普遍重視檔案統計工作,積累了許多經驗,摸索出一些規律,為檔案統計學的孕育和建立打下了基礎。蘇聯在70年代開始將檔案統計學作為分支學科來建設,設定專門課程。1980年出版的《蘇聯檔案工作理論與實踐》將檔案統計學作為一個分支學科進行闡述。在中國,1962年陳兆祦主編的《檔案管理學》、1989年鄧紹興、和寶榮主編的《檔案管理學》都從理論上對檔案統計進行了闡述。1983年起國家檔案局制發《檔案工作基本情況統計年報》,開始建立統一的全國範圍的統計報表制度和檔案指標體系。在這前後,一些有關論文發表,如陳柏林的《試論檔案工作中的統計》(1983)、馮伯群的《關於檔案統計工作的幾個問題》(1983)、溫泉的《檔案統計工作初探》(1986)、 錢萬里的《系統分析法應用檔案鑑定初探》(1986)、安銳先與趙巨華的《試述科技檔案經濟效益的定量分析》(1987)、王桂榮的《檔案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1991)等,都豐富和充實了檔案統計學的學科內容。1989年任遵聖主編的《檔案學概論》和1990年馮子直的《關於檔案學研究的幾個問題》,都將檔案統計學列為檔案學的分支學科。該學科正在建設之中。